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发展改革委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十四五”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002668063/2021-944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成文日期: 2021-06-30
市发展改革委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关于印发《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 2021-12-02 10: 16 浏览次数:

【权威解读】《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市级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渔业行政主管局:

现将《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2021年6月30日

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台州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大陈、猫头、披山三大渔场,三门湾、乐清湾、大陈岛“两湾一岛”,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贝类苗种基地,也是全国最佳的海水养殖区域之一。渔业是台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市渔业产值312.44亿元,占全市大农业产值59.32%以上。“十三五”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转型升级,实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有效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省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形成浙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渔业作为台州大农业的支柱产业,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渔业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台州渔业也将面临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明确台州市“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结合台州渔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基准年为2020年。

二、台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台州是浙江渔业大市,“十三五”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以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区一县”创建为抓手,实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提升渔业基础设施,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了渔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渔民持续增收和渔区繁荣稳定。

(一)“十三五”渔业发展成就

1、渔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台州市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渔业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首位。2020年全市渔业产值312.44亿元,占全市大农业产值59.32%以上,较2015年增长38.33%。水产养殖面积3.14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20.17%;水产品总产量149.04万吨,较2015年降低5.01%;渔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渔业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台州市海洋渔业“两区一县”创建工作成绩斐然,玉环、临海、椒江、三门创成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全省共5个),三门创成浙江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玉环、临海创成国家平安渔业示范县,三门和温岭创成浙江省平安渔业示范县。“一打三整治”成效显著,台州市“一打三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捕捞渔船减船转产取得较大成效。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引领全省,三门创成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玉环创成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临海、温岭列入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全市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9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2家,省级配合饲料应用示范点54个,累计推广海水蟹配合饲料应用18.5万亩、海水小网箱11.3万只(折算),循环水示范“跑道”57条。

“十三五”期间,由于渔船数量下降、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以及养殖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水产品产量减少,与台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十三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渔业产值和水产品总产量

变化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

海洋捕捞产量变化

远洋渔业产量变化

表1“十三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5年

“十三五”末

年均增长

率(%)

规划目标(2020年)

完成情况(2020年)

渔业产值(亿元)

225.86

164*

312.44

6.71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56.90

174

149.04

-1.02

其中

1.海洋捕捞产量

110.26

110.3

83.98

-5.30

2.海水养殖产量

40.83

45

52.49

5.15

3.淡水渔业产量

4.91

5.5

6.76

6.60

4.远洋捕捞产量

0.89

13.2

5.81

45.53

增殖放流水产苗种(亿单位)

9

11

27.59

25.11

海洋捕捞渔船功率数(万千瓦)

111.9

97.3

94.1

-3.41

初级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

98%以上

98%以上

98%以上

注:本次基准数据采用统计局数据;标注“*”数据是台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于渔业统计年报数据规划的渔业产值目标。

2、渔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推进

养殖与近海捕捞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捕捞产量由2015年的110.26万吨减少至83.98万吨,减低了23.83%;养殖产量达到59.26万吨,较2015年增长13.52万吨;养殖与捕捞产量比由2015年的29:71,发展为2020年的40:60。远洋渔业快速发展,远洋渔业产量由2015年的0.89万吨提高到5.81万吨。休闲渔业迅速发展,创建了三门蛇蟠岛、临海牛头山、玉环大鹿岛、温岭石塘等特色渔村和休闲渔业基地,编制了沿海6县(市、区)休闲渔船规划,2020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3.32亿元,较2015年增加144.12%。

3、资源养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紧扣“护幼鱼、治渔具、抓伏休”三大重点,助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一打三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继续推进捕捞渔船减船转产,机动渔船减少713艘,压减功率14.36万千瓦。组织开展“打非治违”暨清剿“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查扣“三无”船舶2000多艘,清缴各类禁用渔具近26万顶(张)。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有序推进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椒江大陈、玉环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建设,投放人工鱼礁10.5万空方,建成台州大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524万元,增殖放流大黄鱼、黑鲷、日本对虾、曼式无针乌贼、梭子蟹等水生生物苗种27.59亿单位。

4、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

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稻渔综合种养减排工程,完成海淡水池塘生态化建设2000多公顷,稻渔综合种养(种养轮作)1500多公顷。开展渔政船、渔政码头建设,市本级启动建设600吨级渔政码头4座(可满足2000吨级1座),椒江和临海建设300吨级渔政船各1艘,三门建设100吨和80吨级渔政船各1艘,路桥建设40吨级渔政船1艘。加快推进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台州标准渔港13个,建成椒江中心渔港、温岭中心渔港二期(箬山港区)、温岭中心渔港一期(石塘港区)、三门健跳一级渔港、临海红脚岩一级渔港,以中心渔港为依托,椒江、温岭、玉环坎门三大渔港经济区雏形初显。

5、渔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2018年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实施“港长制”、渔港管理站、渔小二“最多跑一次”、渔获物管理改革、渔船第三方检验改革试点。建立了全国首个渔船应急管理指挥部、全国首个渔船安全管理记分办法、全国首个“渔业—海警”联络室,出台全国首个渔业领域“行行衔接”机制和全省首个“行刑衔接”机制,台州积极探索海洋渔获物管理改革,获省委改革办《浙里改(领跑者)》专题报道,为全国提供“资源管控、安全管理”的台州样板和经验,台州被誉为新时代中国渔业改革“小岗村”。“十三五”全市渔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较“十二五”同期下降49.3%和45.0%。渔船渔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北斗、AIS终端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全市渔船安全终端全覆盖;渔政指挥系统建设、小物标雷达投入使用,有力保障渔船应急管理工作;“船港通”被评为省政府数字化转型(观星台)优秀应用项目。渔船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建立渔船应急管理指挥部,将“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有效结合;创新开展渔船动态干预,推进渔船应急管理从传统值守向主动干预转变,自2018年4月开展动态干预以来,累计干预渔船近10万艘次,实现渔船实时掌控率100%;强化渔船应急处置能力,“十三五”期间,处置海上各类突发事件639次,帮助1500多名渔民脱险,其中渔船互救成功800多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和材料电子归档率达到100%,实现渔民办事“零次跑”。实施强渔惠渔政策,推进渔船互助保险和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全市参保渔船4513艘、参保渔民37982人,承担风险保额652亿元;浅海贝藻、海水网箱、池塘等养殖互助保险承保868单,承担风险保额4.7亿元,有力保障渔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产品覆盖率达100%,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机遇。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将重心工作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浙江省“重要窗口”新定位,都为新时代渔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新机遇,渔业现代化需要通过质量兴渔、绿色兴渔和品牌强渔,提升渔业发展质量;通过保护渔业资源和减量增收,推进渔业结构调整;通过建立依港管船新机制,推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创新渔区社会治理、建设美丽渔村和渔港经济区,推进渔业渔村渔港振兴。

稳产保供工作提出新要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20年,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要求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水产品因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等成分,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水产品是粮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台州市及其它沿海地区人民主要优质蛋白食物来源。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水产品作为“菜篮子”重要组成,稳产保供成为了新任务。

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台州海洋资源丰富,渔业资源得天独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渔港经济,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绿色渔业转型升级,以绿色渔业发展推动产业兴旺,以渔业增效带动渔(农)民增收。

全面深化改革带来新动力。随着新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渔业各领域改革也将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深入推进,同时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被广泛应用,更广范围的行业变革、产业变革也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新浪潮将推进渔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城乡融合、港城融合、渔港经济区建设也将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2、面临的挑战

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格局产生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对渔业产业链构建带来较大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资源要素约束加剧。伴随着传统养殖水域不断受城市化、工业化挤占,水产养殖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导致渔业产业可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渔业资源发展空间日益缩减。区位优势不够突出,渔业相关产业未得到充分发展。渔业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偏低,各项强渔惠渔政策不够完善,渔业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分配机制有待优化。

渔业产业链不够完善。渔业二三产业附加值不高,所占比值仍较低,与广东、山东等地渔业大市存在差距。水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渔业电商平台及拳头产品缺乏,渔业产业整体融合性不强,以合作社、协会组织、产加销和渔工贸一体化以及现代水产品物流体系、流通方式和水产品电子商务等亟待健全和推广。

科技创新动能不够强劲。台州地区从事海洋水产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才较少,与渔业产业关联较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也偏少,机构改革后渔业科研力量进一步减弱。对产业支撑技术的系统研究缺乏,渔业设施化、智能化仍停留在小试阶段,青蟹、对虾等本土和主养品种的供给能力、品牌竞争力仍需提升,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精深加工技术缺乏等,都制约了渔业产业发展。

渔业产业难转型。渔业发展方式仍处于低、小、散的现状,仍过多依赖于资源和环境消耗。群众性近海捕捞渔业的经营模式未改变,渔船公司化进程仍偏慢。加工水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滩涂农药使用仍有发生,渔港建设、口岸开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

渔民增收渠道变窄。当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渔业产业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渔业的影响逐步显现,渔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渔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产品营销模式单一,网络化电商服务起步较晚,渔村渔民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且呈现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有差距。

三、渔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围绕“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深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培优育强延伸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以打造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重要窗口”为总目标,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渔业高质高效、渔村宜居宜业、渔民富裕富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大力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落实养殖证制度,引导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生态高效养殖新模式,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大力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渔业“三产”融合,提高水产品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保障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

2、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产业发展模式,由注重资源利用转移到注重资源生态保护,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倡导节地、节能等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方式,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规范养殖和指导科学用药,提高养殖尾水处置能力,科学有序地利用好渔业资源,推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加快渔业发展由资源要素、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完善渔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以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养殖方式升级为支撑,实现渔业建设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不断培植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内涵式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4、坚持消费引领,增强发展动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水产品消费升级引领渔业产业升级,深入拓展水产养殖绿色消费、水产品鲜活消费、高端产品品质消费、休闲渔业服务消费、水产品牌时尚消费等新消费业态,加大水产品消费宣传,挖掘和创造水产品需求潜力,研发推广受消费者欢迎的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冷链、物流、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和数字化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坚持“双循环”战略,深化国际合作

更加注重发挥渔业内需优势,加快推进“双轮驱动”局面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要驱动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渔业新发展格局转变,让水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高水产品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度。拓宽水产品国际销售渠道,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积极学习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水产品加工、流通仓储、冷链物流、海产品鲜活保鲜等先进做法,深化渔业领域资金、技术、标准、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推进渔港口岸开放,做强远洋渔业和后勤保障基地建设。

6、坚持依法治渔,提高治理能力

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现代化渔政管理体制,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渔政执法,促进依法兴渔;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渔政监督和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多元化的渔政纠纷解决机制,依法维护渔民合法权益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补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增收渠道不断延伸、生态环境不断优美”的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点围绕渔港经济、远洋渔业、生态养殖、种业工程、资源修复等方面,实施“三地、一带、五链”(315)行动(渔业产业转型先行地、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标杆地、渔区安全监管示范地、沿海渔业经济产业带、五大产业链条),将台州打造成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重要窗口”。

到2025年,全市渔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渔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显著提高,渔业保供增收更加有力。全市渔业产值337亿元,渔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高水平现代化。“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见表2。

——高质量打造渔业产业转型先行地。在保障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向绿色、生态、优质、高效转变。渔业经济稳定增长,到2025年,全市渔业产值达337亿元,年均增长1.5%。渔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养殖全要素推进,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尾水处理率达到100%,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国内捕捞渔船清洁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

——高层次打造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标杆地。深化台州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基本建成标准化渔港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依港管船、管渔、管人、管安全,实现改革成效领跑全国。完善“船港通”系统综合管理与服务应用平台,全面推广“物联网+区块链”渔船渔港油污回收处置监测系统,深化限额捕捞、定港上岸和可追溯管理试点,实现渔船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管控,实时掌握率100%。落实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海域—流域—陆域”三级防控体系,形成资源养护型捕捞业,渔业资源明显好转。

——高规格打造渔区安全监管示范地。持续深入推进渔业安全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异地伏休监管、渔船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构建渔船安全精密智控平台,实现海上大型渔船宽带覆盖率100%,建立“市—县—乡镇—渔业村(公司)—渔船”五级应急响应体系,形成“自救、呼救、搜救”一体化救援体系,实现渔船避风锚地容量95%以上,确保“十四五”末比“十三五”末渔船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显著下降,成为全省渔区安全监管示范。

——高水准打造沿海渔业经济产业带。建设以加工物流、渔业配套、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为特色的中北部渔港群,以生产服务、旅游休闲、宜游宜居等为特色的南部渔港群,建设椒江、临海、温岭、玉环现代渔港经济区(带),打造“一带两群四区”沿海渔业经济产业带格局。

——高品质打造五大产业链条。聚焦产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等薄弱环节,推进研发、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产业链全面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打造捕捞、贝类养殖2条百亿级产业链,青蟹、对虾、大黄鱼3条十亿级养殖产业链。

表2“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注:[]为5年累计。

四、重点区域布局

结合台州市区域产业基础、发展功能定位、比较优势要素,围绕渔业绿色发展目标,通过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发展重点,着力打造沿海绿色养殖转型区、淡水生态养殖区、渔港经济产业区、休闲渔业发展区、渔业资源养护区等“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格局。

(一)沿海绿色养殖转型区

主要范围:北部和南部沿海为养殖重点区域,涵盖三门湾沿岸、浦坝港、洞港、红脚岩、一江山、大陈、大港湾、乐清湾等区域。

功能定位:提升海水养殖基础设施,加快生态设施渔业发展,推进养殖转型升级,打造浙江对虾、青蟹、缢蛏、泥蚶、大黄鱼等名优品种海水绿色养殖基地。

重点内容:开展传统养殖池塘生态化和标准化改造,优化海水池塘生态综合养殖;发展大棚、陆基小池精养及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提高集约化和设施化水平;加强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对虾和海水贝类种业;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大力发展海水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浅海发展网箱、围栏、大型铜围网名优鱼类养殖,大力发展大型贝藻碳汇渔业;拓展大陈岛深水海域,探索发展超大型渔业养殖平台和超级养殖渔场。



图1沿海绿色养殖转型区规划图

(二)淡水生态养殖区

主要范围:包括黄岩、天台、仙居及沿海县(市、区)等淡水养殖区域。

功能定位:加强淡水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清洁渔业和区域特色渔业。

重点内容:调整优化淡水养殖,保护水域环境。以大、中型水库为依托,按照养殖容量科学发展大水面增殖和不投饵滤食类、草食类鱼类洁水渔业;加大淡水池塘标准化和设施化改造,推广跑道式、集装箱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扩大清水鱼、溪流性鱼类等名特优品种养殖业发展规模;积极拓展淡水渔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高效生态循环养殖。

图2淡水生态养殖区规划图

(三)渔港经济产业区

主要范围:以椒江中心渔港、温岭中心渔港、玉环坎门中心渔港、路桥金清渔港、临海红脚岩渔港、三门健跳渔港等国家中心(一级)渔港为核心区域,周边渔港为辅。

功能定位: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打造浙江渔船安全生产引领区、全国(省)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示范区、全国(省)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行区。

重点内容:深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提升渔船安全生产能力;加快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实现渔港生产、管理、服务和休闲度假的综合功能;加快水产品加工(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水产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冷链物流产业建设,积极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延长渔业产业链。

图3渔港经济产业区规划图

(四)休闲渔业发展区

主要范围:包括全市海岸、海岛、渔港、渔村以及内陆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

功能定位:挖掘、提升、弘扬台州独特的渔文化和丰富的海洋、山水旅游资源,推进沿海及内陆特色渔村建设,打造具有台州气息的国家美丽渔村样板区。

重点内容:沿海和海岛建设沿海岸渔业观光带、海岛旅游观光区,建设具有浓郁渔业特色的美丽渔村,发展渔业观光、海鲜品尝、民宿民居、文化享受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休闲渔业;建设设施先进的高质量休闲渔船,发展休闲捕捞、垂钓产业。内陆区域重点打造休闲渔业度假区,发展池塘休闲垂钓、绿色养殖观光、渔事体验、鱼鲜餐饮等,创建一批特色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图4休闲渔业发展区规划图

(五)渔业资源养护区

主要范围:包括三门湾、乐清湾种质资源保护区,三门湾口、东矶列岛、台州列岛、温岭“积洛三牛”海域等重点渔业资源海域,以及内陆重点淡水渔业水域。

功能定位:保护本地优良的水产种质资源和产卵场,加强增殖放流力度,科学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浙江渔业资源养护样板区。

重点内容:加强保护大陈洋产卵场、三门湾和乐清湾、大港湾青蟹、缢蛏、泥蚶等优良种质资源,逐渐修复本地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加大重点海域和淡水渔业区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提高增殖放流效果,促进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在椒江、临海、玉环、温岭等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图5渔业资源养护区规划图

五、重点任务

(一)加快海洋捕捞结构调整,建设资源养护型捕捞业

1、压减近海捕捞强度

充分总结和发挥“溯源、限额、调查”三大全国试点经验,全面推进“溯源管渔、限额管渔、精准管渔”的标准化控制、全流程监管模式应用,科学推进捕捞减船转产,持续探索限额捕捞管理;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渔船“双控”制度,从严控制捕捞作业方式,杜绝新增双船底拖网渔船、帆涨网渔船、三角虎网渔船,大力推广延绳钓捕等能耗较低、对渔业资源和渔场环境破坏较小的作业方式,推进海洋钓业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捕捞水产品稳量增收。

2、提升捕捞装备技术水平

推进渔船清洁化改造行动,推广“玉环海上加工中心”模式,鼓励海上加工厂建设,发展海上冷链物流,积极推广低温保鲜技术应用及冷链建设,鼓励企业在渔船和冷链物流开展战略协作,壮大洋地补给、分级、分拣、冷链保鲜储运,提高渔获物的鲜度和附加值。

3、深化发展远洋渔业

推进远洋渔业错位发展,深度开发海洋中上层鱼类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回迁、引进远洋渔业公司落户,扶持和培育本地远洋龙头企业,壮大远洋渔业船队,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渔业合作,积极推进履约评估制度,切实提高远洋企业履约能力;积极探捕、开发新渔场、新资源,完善远洋渔业后方服务,争取建设远洋海关监督场所。

(二)深化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健康型养殖业

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全域推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持续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深入推进绿色养殖扩面提质,优化生态循环综合混养模式;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推进尾水治理和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绿色养殖标准体系,示范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实现增收环保双赢;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生态渔业,推进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推广浅海贝藻等生态养殖模式,助力水产养殖“碳中和”;按照养殖容量严格控制水库养殖规模,稳步发展大水面增殖和滤食类鱼类养殖;积极发展山区清水鱼、溪流性鱼类等名特优品种养殖,培育具有山区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2、重点扶持设施化、智能化养殖

推进节能新型大棚、陆基小池设施化精养,大力推广临海对虾“伞式钢索保温棚”养殖技术,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集约型、资源节约型设施养殖;推进海水养殖网箱环保新材料绿色改造,适度发展离岸深水网箱、浅海围网等设施渔业;研发推广数字渔业新装备新设施,推进物联网+信息化技术装备和5G技术在渔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养殖渔场”,推动水产养殖机器换人,打造高产高效高品质新型水产养殖产业。

3、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

启动椒江大陈黄鱼深海养殖项目,拓展玉环中鹿岛深海牧渔项目,探索超大型渔业养殖平台和超级养殖渔场建设,扩大融资渠道,组织开展新型设施网箱建设,推进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

(三)加强水产苗种选育培育,建设现代苗种繁育体系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开展三门湾、乐清湾等重点渔业水域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搜集行动,推进种质资源鉴定评估,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库;加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2、加强育种科技创新

推进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与国内水产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和科研示范基地,重点合作开展水产原良种亲本更新与保种选育、种质提纯,选育一批适合产业、符合供给侧需求的新品种。

3、推进育繁推体系建设

鼓励本地苗种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重点解决外来苗种区域适应性差、低温越冬难、采购和物流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水产品苗种本地化和良种化,扶持做大做强缢蛏、青蟹、大黄鱼、对虾等主导品种苗种产业。

4、做大做强水产种业

加大建设用地投入、延长土地承包期限,解决育苗场建设用地困难,扶持企业进行老旧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提升水产育苗设施化水平和生产能力,加强本地良种覆盖,建设省内领先的海水种业强市。

(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

1、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以渔港经济区为核心,加快水产品产地市场、加工园区的产业集聚,以水产品主产区为重点,推进椒江渔都小镇、温岭松门水产交易市场等水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完善水产品加工集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产交易市场“无腥味”升级改造,配套建设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电子结算、电子监控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信息服务、物流集散、会展贸易等功能,增强市场主体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与养殖企业、合作社的有效连接,推进“上云”数字化转型和新型“上链”电子商务,引导集群化发展。

2、拓展初、精、深加工链条

深化低值产品综合利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合成产品有序发展,支持养殖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以大黄鱼、对虾、贻贝为主原料的罐头、干货、小包装休闲零食等各类高附加值加工食品;加快突破鱼油、海藻多糖等主要海洋生物资源提取利用核心技术,开发鱼油、鱼钙等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推广水产品加工方便化、餐厨化,从消费端推动水产品加工升级。

3、构建水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以冷链仓储建设为重点,加强水产品产地市场预冷、储藏、保鲜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清洗、分级、包装、贮藏、查验等设施水平;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停靠、装卸、商品化处理、冷链设施,加强流通型冷库建设,发展多温层冷藏车;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推进电子商务进渔村,加快电子结算、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流通方式推广运用。

4、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建设

以加工业为纽带,统筹水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水产品加工就地就近转化增值,从对虾、大陈黄鱼等特色品种入手,健全整合生产基地、加工和销售等资源,提升冷链物流、保鲜技术,配合设立分销点、定点采购等形式,推进商超对接合作、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逐步完善产品供销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集聚发展;重点培育有机深加工企业,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发展成为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五)加强挖掘渔业三产潜力,打造文化内涵型休闲渔业

1、大力推进“渔港经济区+特色渔村”建设

将渔港经济区建设与镇村本土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总结推广三门涛头村、温岭海利村、玉环东沙村等特色渔村建设经验,加强渔港经济区融合依托,深化渔港经济区产业、产城、港城融合发展,实施一批特色渔都渔村建设项目,推进椒江“都市渔港”、玉环“东海渔仓”、温岭“山海港镇”、路桥“原质海岛”、临海“休闲之都”、三门“青蟹之乡”等异质化发展。

2、鼓励发展精品渔业旅游休闲产业

鼓励老旧渔船拆解造新,建设一批具观光、娱乐等先进设施的高质量休闲渔船,探索“企业+基地+渔船”经营模式;加强休闲海钓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休闲渔船捕捞垂钓产业,发展外海钓、陆基钓等多种形式;结合“全岛旅游化”建设,打造大黄鱼、青蟹等省级特色强镇,打造集吃喝玩乐、观光旅游、养殖体验、文化营销于一体的渔业新兴产业,加快渔民转产转业。

3、浓厚休闲渔业氛围

充分发挥中国渔业协会渔诗歌分会等文化载体作用,深挖台州优越生态环境和传统渔业文化,突出渔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积极培育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推进渔业与黄鱼节、青蟹节、休闲海钓比赛等节庆活动及旅游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办好开渔节、海鲜节、海钓节等三大海洋渔业节庆活动,营造优良的渔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渔文化产业带动效应,提升渔业增加值。

4、健全休闲渔业管理体系

加快完善休闲渔业行业规范管理体系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科学划分海岛、渔村资源特色,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渔业产业发展,壮大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渔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休闲渔业龙头企业,加强休闲渔业规划和专业技术培训,健全企业及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和监管机制,保障休闲渔业规范、健康发展。

(六)深化渔船渔港管理改革,提升资源生态环境质量

1、深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

大力推广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经验,持续推行以“港长制”为统揽的依港管船新体制,构建标准化渔港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渔业互助保险系统整体改革、渔船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实施“船港通”系统应急管理、渔船审验、交易平台等模块应用,深化特定品种限额捕捞、定港上岸和可追溯管理试点,合理控制渔业资源捕捞总量,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度与资源可捕量相适应;统筹实施海上目标管控、渔船进出港报告、湾滩长管理巡查等智能化、实时化监管,加强高危渔船、超海区作业、敏感水域等的动态干预,形成“依港管船、依港管渔、依港管人、依港管安全”科学管理模式。

2、推进渔区安全监管示范地建设

全域实施隐患清零、素质提升、重点防御、联合护航等4大工程;建立渔政与海警、公安等相关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严格整治违规渔具渔网、违规养殖、违规渔业用药;全面推广“物联网+区块链”海洋船舶危废全流程处置体系(海洋云仓),实现渔船危废处置低碳化、标准化和安全化;纵深推进“一打三整治”、限额捕捞等制度落实,全面推进“异地挂靠”和“证业不符”渔船整治,进一步消化违规备注功率,加大“三场一通道”场所及幼鱼巡航执法,严打违禁违法捕捞,建立依法管控的长效机制。

3、加强渔业资源养护

严格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期制度,推进灵江水系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全覆盖;加强常规季节性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快摸清台州境内渔业资源、重要鱼类生境与洄游等重要的基础数据,为资源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推进科学增殖放流,探索增殖放流新机制,建立放流苗种供应“白名单”制度,加强增殖放流,保护东海渔场“三场一通道”,加快恢复地方重要经济水产种群,改善水产资源种群结构和质量;启动重要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深化蓝色海湾整治、黄金岸线修复、生态海岛创建,构建“海域—流域—陆域”三级防控体系,落实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机制。

4、加快海洋牧场建设

深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推进大陈岛、东矶、中鹿岛、“积洛三牛”等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鼓励海洋牧场营造技术、驯化及追踪技术、远程可视化监控技术等研发应用,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七)优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

规划布局“一带两群六区”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沿海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龙头,以二、三级渔港为补充,以传统渔业村镇为依托,打造沿海渔业经济产业带,差异化建设中北部、南部两大渔港群,建设以加工物流、渔业配套、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为特色的中北部渔港群,以生产服务、旅游休闲、宜游宜居等为特色的南部渔港群,规划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2、加强渔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渔港改扩建工程和渔业综合执法基地建设,完善码头、避风锚地等基础设施,加强冷链物流、市场交易、水产品加工等区块建设,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提升渔港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和渔政执法管理、渔民转产转业培训服务等功能;加快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大数据平台,改善提升实验室和试验基地配套设施条件;加大渔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渔港休闲旅游相关设施,改善渔港环境。

3、提升渔业设施化水平

以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和生产工厂化为方向,提高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水产养殖设施化标准化,加强养殖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水产养殖机械化设施节能高效渔业装备、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和系统等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和应用推广;推进加工、流通设施化,加强水产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

(八)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渔业产品价值

1、做大做强台州水产品牌

实施渔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台州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文化、设计、研发、标准和销售,着力打造“三门青蟹”、“大陈黄鱼”、“临海对虾”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水产品品牌“金字招牌”,申报创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形象;加大对龙头企业品牌扶持,创新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仓单抵押、创新金融海产品等方式,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冠以台州地方品牌,并以授权、许可等方式加大推广,加快培育“大而优”的大宗水产品品牌、地域特色鲜明的“小而美”特色渔业品牌。

2、加强品牌培育和管理

推进基地、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引导鼓励各类水产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品牌,支持企业注册自主商标,建立区域公共品牌“母商标”加企业“子商标”的品牌运营模式。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实施品牌目录制度,筛选一批优质台州水产品,促进产品市场建设与品牌建设有效结合,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防伪销售,引导社会消费;挖掘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申报,讲好品牌故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创新品牌营销模式

借助互联网+、标准化+、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装备在水产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进村、水产品出村工程,发挥新媒体“流量”营销推广优势,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台州水产知名品牌和产品;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营销平台,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农渔博会,拓展对接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商超渠道,加强品牌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水产品市场占有率。

(九)深化渔业全程溯源管控,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构建水产品质量监管平台,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形成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建立健全市场计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提升水产品质检专业化水平,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

2、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参考“船港通”渔获物溯源管理试点模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追溯示范点建设,推行“便携式”合格证打印机补助政策,加快规模以上养殖生产主体可追溯管理全覆盖和生产全过程监管,实施水产品追溯与品牌推选、水产品认证等挂钩机制,深入开展渔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等危害因子风险监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慧监管。

3、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实施,争取创建一批“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从源头控制重要疫病传播;完善检疫电子出证系统,争取实现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申报检疫率100%、检疫合格电子出证率100%,完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加强水产投入品管理,推进用药减量,全面落实规模主体实名购买、定额施用,加强渔药使用监管;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基层渔技队伍,深入实施责任渔技员制度,定期举办渔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基层渔技人员疫病防治能力。

六、重点工程

(一)捕捞产业提质工程

建设目标:优化海洋捕捞结构,推进远洋渔业发展,提升捕捞设施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创新经营体制,加快捕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资源养护型现代捕捞业。

建设内容:到2025年,国内捕捞结构进一步优化,远洋渔业快速发展,远洋渔业产值突破10亿元。实施国内渔船清洁化改造和捕捞渔船机器换人行动,推广渔获物分级,推广渔船配套超低温冰柜等冷藏设施500艘,提升渔获物品质;推进海洋钓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新建新型延绳钓渔船和辅助船50艘;发展远洋渔业,引进远洋渔业公司1-2家。

计划投资6.50亿元。

(二)养殖产业绿色发展工程

建设目标:按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要求,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和设施集约化养殖,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能化养殖,推进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主导品种产业,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建设内容:到2025年,争取重点水产养殖县(市区)创建省级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试点(示范区)10个,创成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0个;巩固提升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完成海淡水池塘生态化提标改造2000公顷,建设生态养殖小区2-3个;发展浅海贝、藻碳汇渔业1000公顷,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2000公顷;拓展深水养殖空间,在大陈岛海域建设离岸深远海生态养殖渔场;实施水产养殖机器换人,建设数字化工厂10家以上,发展对虾生态循环养殖、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溪流性鱼类设施养殖;在玉环中鹿岛打造年产2000万尾大黄鱼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发展浅海围网养殖;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提升水产育苗基础设施,建设对虾良种场、青蟹种质种苗基地、大黄鱼苗种基地,打造种业硅谷1个,扶持核心种业企业1-2家,建成省级原良种场2家以上,培育繁育推一体化主体5家以上。

计划投资18.16亿元。

(三)加工流通升级工程

建设目标: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地市场和冷链物流建设,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进产加销一体化集聚发展。

建设内容: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椒江渔都小镇、温岭松门、玉环坎门为中心的现代水产加工集聚区。建设温岭松门、玉环坎门水产加工基地,加大海上和陆上加工厂和仓储设施配套,新建“海上液氮速冻船”,推进水产品加工多元化开发、研制,推进水产品加工升级转型,开发鲜活、冰鲜等水产食品和海洋保健食品,着力打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水产品加工物流集群发展区;推进产地市场建设,实施松门水产交易市场改扩建工程,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公司10家以上;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整合椒江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干水产品市场、海门渔家乐及相关冷链物流企业,建设集渔业生产、加工、研发、电子商务、旅游购物、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化渔都小镇。

计划投资20.77亿元。

(四)休闲渔业培育工程

建设目标:挖掘渔文化和海洋旅游资源,提升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开发休闲渔业的市场潜力,建设特色休闲渔业产业群,打造文化内涵型休闲渔业新业态。

建设内容:推进特色渔村建设,建设提升海陆配套,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渔业特色美丽新渔村10个以上;打造蛇蟠岛小海鲜消费街区、研学旅居中心、滨海运动基地;实施休闲渔船提升工程,老旧渔船拆解改造成具观光、娱乐等先进设施的新型高质量休闲渔船,培育休闲渔船龙头企业4-6家;创建特色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家以上。

计划投资5.20亿元。

(五)渔业资源养护工程

建设目标:加强渔业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和保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恢复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建设内容:创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个;在渔业资源修复增殖区等重点渔业水域增殖放流海淡水水生生物苗种14亿单位以上;建设“积洛三牛”海洋牧场、中鹿岛海洋牧场、大陈海洋牧场、东矶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共计15万空方以上。

计划投资2.68亿元。

(六)渔港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目标: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提升渔港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美丽渔港。

建设内容: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渔港服务性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推进椒江、温岭、玉环、临海、路桥等渔港码头、护岸、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提升渔港综合服务功能;实施玉环坎门中心渔港、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三门健跳渔港、浦坝渔港4大渔船避风锚地建设,补充和改良传统渔港避风能力不足,新增(改善)锚泊面积312万平方,有效提高渔船防灾减灾能力。

计划投资31.55亿元。

(七)数字渔业工程

建设目标:推进物联网+信息化技术装备、5G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在智慧渔港、渔船精密智控、智能养殖基地等渔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建设数字渔业,实现渔业经济高效发展。

建设内容:在“船港通”系统基础上开发美丽渔港、海上电子商务、信息互通等三大模块,打造“智慧渔港”。实施“海洋云仓”建设,在渔港安装“海洋云仓”船舶油污水、垃圾移动收集智能物联设备,实现船舶水污染物全程智能化调度、网络化收集、靶向性运输、集中化处置和全流程监管,实现远程控制、高效管理。实施渔船精密智控建设,推进卫星宽度通信等渔船安全智能终端全覆盖,升级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集渔船检验、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渔业保险、油补发放于一体的渔船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渔船“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和主动动态干预。综合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自动增氧、饵料精准投放、病害监测预警等设施装备,建设集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投入品管理系统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三大系统于一体的“数字养殖渔场”15家。整合地理信息、气候信息、环境资料、渔业资源、养殖生产信息等数据,加强渔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构建台州市渔业资源(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水产养殖信息数据库,建设渔业资源保护与水产养殖管理数字平台。

计划投资1.70亿元。

(八)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目标:加强渔业领域科研创新,加大科研专项扶持,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建设内容:围绕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渔业机械化、离岸深水养殖、渔船捕捞装备研发、渔船安全管理等实施渔业科技重大专项5-10项;合作建立科研院所实验基地10个,创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20个;加强基层渔技推广队伍建设,改革基层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聘用制度,培育渔业方面“浙江工匠”、“台州工匠”5名、农民(水产)技术人员200名。

计划投资0.75亿元。

(九)品牌培育工程

建设目标:加强水产品品牌扶持、培育和营销拓展,做大做强台州水产品牌工程,扩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建设内容:到2025年,争创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品牌10个以上,创建三门、温岭、椒江等地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以上,新增台州水产品绿色、有机认证20个以上。实施水产品牌创建工程,创建“大陈黄鱼”中国驰名商标,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和品牌目录制度;加大水产品牌宣传推广,围绕三门青蟹、大陈黄鱼、临海对虾等台州水产品,加大线上线下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流量”营销推广优势,用好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农博会、海鲜节等平台和活动,加大线下推广,提高台州水产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台州水产区域品牌影响力。

计划投资0.40亿元。

(十)安全保障工程

建设目标:加强渔船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和管理,提升渔业综合执法能力,增强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教育,扩大渔业互助保险,提升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建设内容:开展渔船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标准型渔船更新改造,开发建设新能源捕捞渔船;升级改造渔船生产装备,加快实施捕捞渔具机器换人,提高捕捞渔船作业效率,降低渔船用人10%以上。加强渔船安全管理,开展渔船第三方专业性隐患排查和整改,实施渔政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工程,实现执法装备标准配备率100%。实施渔业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海上避碰、AIS终端使用、应急处置、水上救生等技能培训,每年渔业船员适任培训2000人次以上,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5000人次以上;建设渔业劳动力信息共享平台和线下服务中心,提升渔业劳动力中介服务市场化、劳务流转信息化、用工管理规范化,健全渔民安全生产规定。健全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渔民合法捕捞权和养殖权,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实现年互保费总量达到2.9亿元,承保风险总额660亿元,基本实现渔业船舶互助保险和捕捞下海渔民雇主责任互助保险全覆盖,提高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覆盖率,提升渔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计划投资6.28亿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渔业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成立渔业发展工作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要按照“明确目标、完善规划、加快引进、强化示范、营造环境”的要求,做到各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形成分工合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规划实施跟踪监测,对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要纳入各级渔业部门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支持、推进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改善营商环境

完善现代渔业建设相关政策,改善营商环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点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渔业产业化等要素配置方面给予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渔业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融资、投资、保险等涉渔金融业务。创新渔民捕捞权和养殖权抵押融资制度。创新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渔船、渔民人身等保险,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鼓励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及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渔业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渔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促进多元化、多渠道渔业投融资格局的形成。

(三)加大资金支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部署,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对现代渔业、渔港设施等建设的支持,确保渔业发展资金稳定增长。渔业管理部门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积极争取重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渔业产业链提升、设施渔业等领域。鼓励采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渔民、渔船、科技人员和企业参股入股,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

(四)落实科技支撑

依托渔业部门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立足转型升级,贯彻实施科技提升行动,以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积极研究适合主导产业发展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引进开发苗种繁育技术和产品,组装配套和推广成套的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储藏保鲜等实用技术,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集示范、引导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规范区域社会化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规划区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人才支撑

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有关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加强对渔民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和旅游服务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加快现代渔业相关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服务水平优质、综合素质高的现代渔业相关产业专业人才,充实新时代渔技队伍。鼓励高学历渔民进行职称评定,壮大基层渔技队伍。

(六)强化法制保障

加大渔业执法监管、水域滩涂保护、生态红线、渔业资源和珍稀特有物种保护、渔船渔港管理、远洋渔业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渔船检验监督管理等方面法制保障力度,明确违法界限,提高处罚性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增强法律震慑力。加强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附表

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捕捞产业提质工程

1

近海捕捞提质项目

沿海县市区

实施渔船机器换人和渔船清洁化改造行动,推广渔船清洁生产装备改造与技术应用,鼓励开展渔获物分级,推广渔船配套超低温冰柜等冷藏设施500艘,引导渔船液氮速冻等技术应用,提升渔获物品质。

30000

2021-2025

2

远洋渔船壮大工程

温岭、椒江

争取引进远洋渔业公司1-2家,新建或改造远洋捕捞渔船和远洋运输船20艘,形成一支渔船规模超50艘、产量8万吨的远洋捕捞船队,实现远洋渔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20000

2021-2025

3

海洋钓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

玉环

计划在5年内分3期实施: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新建10艘新型延绳钓渔船和辅助船;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投资5000万元,新建20艘渔船和配套设施。

15000

2021-2025

养殖绿色发展工程

1

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

全市

通过试验、培训、推广、提升,实现渔用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对规模化养殖场引导推行养殖尾水净化处理配套改造,开展养殖尾水整治提升及效果评估,完成海淡水池塘生态化提标改造2000公顷。

30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2

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三门、临海

按照“进排水独立、池塘布局合理、尾水处理设施齐全、模式先进、环境优美”标准建设要求,对养殖区域海水池塘进行生态化标准改造,推广生物安保、尾水综合治理技术,提升生态养殖效益,建设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小区2-3个,面积200公顷。

2000

2021-2025

3

三门青蟹研究院

三门

项目规划面积200亩,规划建设科研中心、实验室、试验区、教学示范区、培训中心等,打造三门湾渔业种质“硅谷”;重点加强青蟹养殖与物联网、AI、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板块的研究,探索青蟹养殖的智慧化路径,使三门青蟹的优良性状得到有效保护,提升三门青蟹的质量,推动三门青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2000

2021-2025

4

三门渔业基地提升建设

三门

在凤凰山区域、蛇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坝港等地开展渔业示范建设,示范基地养殖管理房统一规划、集中排污设施建设,道路、水、电、数字化等基础设施完善。

2000

2021-2025

5

大陈深远海养殖项目

椒江

在大陈岛以东海域,拟建大型浮沉式深远海生态养殖渔场“垦荒一号”1座(7.5万立方米水体),多功能饲料投喂船1艘,利用大数据、云技术建成陆上指挥控制中心。

25000

2021-2025

6

大陈七彩牧场

椒江

建设30公顷浮绳式浅海贝类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品种是厚壳贻贝和太平洋牡蛎,与大黄鱼养殖区形成鱼贝混养模式。

3000

2021-2025

7

大黄鱼苗种提升工程

椒江

推进大陈黄鱼育苗和品种选优,建设高品质大陈黄鱼苗种基地,解决以往外来苗种的区域适应性差、低温越冬难、采购和物流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苗种本地化和良种化,开创大陈岛大黄鱼养殖新的里程碑。

6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8

临海市对虾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园区建设

临海

项目建设总规模167公顷,主要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及生态养殖区建设与设施化养殖系统提升工程。

1000

2021-2025

9

对虾良种场建设

临海

总规模4公顷,主要实施种虾池改造、育苗池新建、水处理池建设,实现年产对虾苗种10亿尾。

1000

2021-2025

10

设施化养殖基地

温岭

建设以钢架大棚或钢丝大棚为主的设施渔业基地,鼓励发展小池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带动水产养殖新一轮的发展,新建设施渔业基地2-3家。

1000

2021-2025

11

珍贵鱼类工厂化智能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玉环

兴建标准框架式厂房1200平方,安装投运养殖生产线两条,占地900平方,年产量珍珠龙胆石斑鱼约80吨;计划五年内分步增至18条线,年产量700吨海产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水循环养殖业示范基地之一。

13000

2021-2025

12

中鹿岛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

玉环

园区由中鹿岛公司全权管理运营,海域养殖面积187公顷,大黄鱼年产能达2000万尾;园区集大黄鱼基地、研发中心、深加工中心、育苗中心等为一体,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100000

2021-2025

13

溪流性鱼类设施化养殖项目

仙居

建设陆基设施化养殖基地,拟购置设施化养殖设备,打造陆基名优溪流性鱼类设施化养殖基地,形成年产100吨的生产规模。

1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加工流通升级工程

1

渔都小镇建设

椒江

整合椒江两岸的冷链物流企业、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椒江干水产品市场、海门渔家乐,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业态,构建从冷藏船舶入港到消费终端一体化物流供应消费链,建设集渔业生产、加工、研发、电子商务、旅游购物、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渔都小镇。

121700

2021-2025

2

松门水产交易市场改扩建工程

温岭

加强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冷藏设施、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设施建设。逐步试验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分级分类与规格化包装,推行中介代理、第三方结算的拍卖制,与水产品市场国际化接轨。逐步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3000

2021-2025

3

坎门中心渔港渔业产业园项目

玉环

水产品加工区7.98万平方米,交易区2.19万平方米,补给服务区1.36万平方米,综合管理区0.49万平方米。

65000

2021-2025

4

海上水产加工业提升发展示范项目

玉环

拟新建“海上液氮速冻船”2艘,船长约50米,船宽8米,总吨位约800吨;投运浙玉渔冷66666海上加工船(总长88米、型宽16.5米、总吨位4670、主机功率1791千瓦);建设陆上加工厂和仓储设施,建设水产品深加工基地。

13000

2021-2025

5

三门农渔产品流通交易平台建设

三门

规划建设一个农渔产品交易市场,培育一批重点电商企业,加大渔业(小海鲜)品牌推广、加强水产品品牌保护力度。

5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休闲渔业培育工程

1

休闲渔船提升工程

全市

按照国家休闲渔船管理相关规定,发展休闲捕捞渔船和休闲海钓渔船,建设具有观光、娱乐等先进设施的高质量休闲渔船,引导老旧渔船拆解,建造新型休闲渔船,培育休闲渔船龙头企业4-6家,促进休闲渔业壮大发展。

20000

2021-2025

2

美丽渔村建设

全市

以渔港和渔村为依托,建设海陆配套,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渔业特色的美丽渔村10个以上,发展渔业观光、捕捞体验、海鲜品尝、文化享受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

6000

2021-2025

3

东矶休闲海钓基地

临海

规划海钓渔船停泊区位于渔港内港区,新建海钓渔船码头170米;翻新已有水库、小型风电和光电辅助设施、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

3000

2021-2025

4

宏野现代渔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

临海

建设面积40公顷,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

1000

2021-2025

5

农旅融合美丽渔业项目建设

三门

做好全县美丽渔村建设,5万亩美丽鱼塘建设,开展湫水湾、秋满园等一批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4000

2021-2025

6

蛇蟠岛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三门

小海鲜高校产业集群、小海鲜文化消费街区、小海鲜研学旅居中心、小海鲜滨海运动基地。

5000

2021-2025

7

滨海湿地公园

三门

在滨海新城金鳞湖区域种植红树林为主,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立一个滨海湿地公园。

3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8

黄礁滨海生态休闲区建设

路桥

依托黄礁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海滨度假为核心,发展集

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海鲜美食、水上运动、渔业休闲、海岛民宿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

10000

2021-2025

渔业资源养护工程

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

全市

在沿海增殖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海蜇、黑鲷等苗种,在内陆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湖泊外荡、水库、山区溪流等水域放流鲢、鳙、青鱼、草鱼、鳊、鲂、鲴等苗种,合计14亿单位以上。

10000

2021-2025

2

温岭“积洛三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温岭

在“积洛三牛”渔业资源修复增殖区等重点渔业水域建设海洋牧场198公顷,投放人工鱼礁4.5万空立方、海藻礁体1万空立方。

5000

2021-2025

3

中鹿岛海洋牧场建设

玉环

中鹿岛海域投放人工鱼礁,面积5.95平方千米。

6000

2021-2025

4

大陈海洋牧场建设

椒江

大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浙江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主要由下大陈岛及其西部的竹峙岛、南部的洋旗岛等周边海域组成。拟于大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人工鱼礁6.6万空方,占用海域面积163平方千米,并建设水下监控系统、海上浮标及其他配套工程。

2800

2021-2025

5

东矶海洋牧场

临海

规划期间建设海洋牧场二期工程,投放人工鱼礁共计2万空方。

3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渔港基础设施工程

1

大陈中咀避风港清淤工程

椒江

对大陈渔港中咀港区进行维护性疏浚清淤工程,疏浚面积约17.9万平方米,疏浚工程量约40万立方米,港区监控等配套设施1项。

4900

2021-2025

2

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配套工程

温岭

新建固定码头1座长225米,浮码头1座长40米,渔船渔港驻港管理用房1980平方米及水、电、通讯、环保等配套设施。

7000

2021-2025

3

温岭渔港疏浚工程

温岭

对温岭中心渔港石塘港区、箬山港区以及礁山渔港进行疏浚。

20000

2021-2025

4

温岭礁山渔港渔业码头工程

温岭

整合并拆除现有礁山渔港老旧码头,新建渔业码头400米。

28400

2021-2025

5

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扩建工程

温岭

在原有交易市场西侧建设场地平台4200平方米,交易市场扩建2000平方米。同时扩建宽码头道路。建设长200米码头一座,并配套水电、消防、污水处理池、及监控等设施,同时对港区整体进行美化亮化工程。

6600

2021-2025

6

温岭钓浜渔港码头及疏港道路工程

温岭

建设270米长码头一座,并对码头前沿进行疏浚,在港区西侧新建进港道路420米,对原有码头进行改造,拓宽港区道路等。

10000

2021-2025

7

坎门中心渔港提升工程

玉环

航道疏浚约80万立方,建设渔船停泊码头、渔船油污收集设备、水产品交易市场及视频监控的配套设施。

23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8

灵门二级渔港提升工程

玉环

港池疏浚9万平方米,码头改建260米,水产品交易市场10000平方米,水电及监控等配套设施。

7000

2021-2025

9

临海市红脚岩渔港扩建(提升改造)工程

临海

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渔港提升改造相关区域的疏浚工程;二、水工建设工程:陆域平台兼码头、渔船码头、引桥等;三、进港道路等道路工程;四、装卸工艺设备工程;五、配套工程及导助航工程等。

19097

2021-2025

10

路桥海滨渔港升级改造工程

路桥

建设休闲渔船停泊港区、码头及管理房。

7000

2021-2025

11

避风锚地建设项目

玉环、温岭、三门

建设完成后新增(改善)锚泊面积312万平方。玉环坎门中心渔港建设防波堤;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增设抛锚浮筒、监控指挥和通讯助航等配套设施;三门健跳新建上岸码头、执法码头、抛设系泊浮筒,新建避风指挥塔,气象观测站,监控指挥等配套设施;三门浦坝港新建系船墩、上岸码头等配套设施。

182550

2021-2025

数字渔业工程

1

渔船精密智控建设

全市

推进卫星宽度通信等渔船安全智能终端全覆盖,升级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集渔船检验、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渔业保险、油补发放于一体的渔船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渔船“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和主动动态干预,实现渔船精密智控。

5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2

数字养殖渔场

全市

推进水产养殖机器换人,综合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自动增氧、饵料精准投放、病害监测预警等设施装备,建设集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投入品管理系统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三大系统于一体的“数字养殖渔场”15家。

8000

2021-2025

3

海洋云仓

沿海县市区

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海洋清道夫协同管理平台,实时分析船舶型号、定位、轨迹等数据,预判船舶污染信息;在渔港安装“海洋云仓”船舶油污水移动收集智能物联设备,实现船舶水污染物全程智能化调度、网络化收集、靶向性运输、集中化处置和全流程监管,实现远程控制、高效管理。

4000

2021-2025

科技创新工程

1

渔业科技专项

全市

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渔业机械化、离岸深水养殖、渔船捕捞装备研发、渔船安全管理等实施重大专5-10项;合作建立科研院所实验基地10个,创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20个。

5000

2021-2025

2

渔技人员培育

全市

改革基层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聘用制度,培育渔业方面“浙江工匠”、“台州工匠”5名、农民(水产)技术人员200名。

300

2021-2025

3

农创、渔业研发中心建设

三门

三门健跳凤凰山农垦场土地建设200亩科研中心以及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农创园、实验室、试验区、教学示范区、科研中心,引入高端科技人才。

22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品牌培育工程

1

水产品牌创建项目

全市

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仓单抵押、创新金融海产品等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品牌扶持;以台州地方品牌命名并加以注册,然后以授权、许可的方式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新产品推广;申报创建三门、温岭、椒江等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以上;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标准,筛选优质台州水产品,实现品牌认证销售,做大做强台州水产品牌。

2000

2021-2025

2

水产品牌宣传推广

全市

围绕三门青蟹、大陈黄鱼、临海对虾等台州水产品,加大线上线下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流量”营销推广优势,用好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农博会、海鲜节等平台和活动,加大线下推广,提高台州水产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台州水产区域品牌影响力。

2000

2021-2025

安全保障工程

1

渔船隐患专项整治工程

沿海县市区

开展渔船第三方专业性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风险隐患源头治理,提升渔船精密智控水平。

20000

2021-2025

2

渔业执法装备建设

全市

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和渔政执法装备数量及性能需求,分5年实施渔政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工程,实现执法装备标准配备率100%。

10000

2021-202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额(万元)

建设期限

3

渔业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沿海县市区

严格实施捕捞从业人员准入限制,严格执行渔船船员持证上岗制,加大培训投入,突出分类教育、因材施教,开展海上避碰、AIS终端使用、应急处置、水上救生等技能培训,每年渔业船员适任培训2000人次以上,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5000人次以上。;建设渔业劳动力信息共享平台和线下服务中心,提升渔业劳动力中介服务市场化、劳务流转信息化、用工管理规范化。

1000

2021-2025

4

渔业互助保险扩面工程

全市

全面扩大渔业互助保险,到2025年基本实现登记在册渔业船舶互助保险和捕捞下海渔民雇主责任互助保险全覆盖,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在面上推开,涉渔互助保险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承保风险总额660亿元,年互保费总量达到2.9亿元。

30000

2021-2025

5

渔业养殖政策保险

三门

在“小海鲜”养殖环节按照政府托底、保障恢复生产、保护渔民利益的原则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强制性保险,如政策性水产养殖互助保险、水生动物疾病和市场价格涨跌险种。

1800

2021-2025

附图:“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沿海绿色养殖转型区

附图:“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淡水生态养殖区



附图:“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渔港经济产业区


附图:“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休闲渔业发展区


附图:“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渔业资源养护区


《台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