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 发布时间: 2025-08-01 08: 52 | 作者: 王一帆 | 浏览次数: |
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已于近日发布,将在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的出台将给学生“舌尖的安全”添上一层制度保障。
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2.37亿人,校园配餐覆盖面广、环节多,早就成了监管的重点领域。而且它的产业规模已占餐饮业近半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化建设无疑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细看这次的国标,瞄准了配餐的关键环节,内容细致又全面。人员配置上,企业必须配上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管理检验人员;制作环节要求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每餐每品种留样不少于48小时;发现安全风险,要第一时间启动召回并上报监管部门,形成全链条的安全防线。
对台州来说,之前虽然也探索出台了地方管理措施,但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实际执行中难免有些细节不一致。现如今,国家标准定好了,怎么让它真正落地才是重头戏。
企业自律是基础,需要将标准转化为日常操作规范,把食品安全总监职责落到实处,从原料采购到配送全程留痕,主动接受监督。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对未达标企业限期整改,对屡犯者坚决清退,同时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规则。而校长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也得把配餐管理纳入日常重点工作,师生共同用餐,当好配餐质量的“第一观察员”。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校园,实地品尝餐食、查看配餐流程,让家长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既能直观了解配餐质量,也能及时反馈意见,让监督更接地气。
此外,解决成本问题也是落地的重要支撑。可以建立成本兜底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配餐给予财政补贴,重点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避免“高标准推高价格”的困境,让学生既能享受安全餐食,又不增加家庭负担。
从纸面规定到实际落地,只有把自律防线筑牢、督导力度加强、成本保障做足,才能让国标真正成为学生的“安全锁”,让每一份校园餐都经得起检验,让家长放心、社会安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