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天台始丰大安科片区九村联动、串珠成链
【天台县】绘就组团化共富新图景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8-01 08: 40 作者: 唐丽芸 浏览次数:

连日来,天台始丰街道大安科片区七彩滑草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滑道如彩虹般从山坡倾泻而下,游客乘坐滑板疾驰,尖叫声此起彼伏。不远处的农家乐中,柴火灶正咕嘟咕嘟炖着始丰溪野生鱼,游客们品尝刚出锅的麦饼……

作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层样本,大安科片区以安科新村为核心,串联始丰溪沿线天湖、慈恩、石景等八个村落,通过创新“资源整合—业态培育—利益共享”闭环机制,走出了一条从“各自为战”到“九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各自为战”难成气候 组团发展成功出圈

始丰溪蜿蜒而过的安科片区,曾困于“有资源无品牌、有景点无线路”的发展瓶颈:安科新村农家乐因缺乏配套设施留客难,上裘村千亩杨梅基地因销售渠道单一溢价低,双莲村大面积闲置土地长期荒芜,更因溪滩权属问题引发邻村持续多年的纠纷。“以前各村像埋在土里的珍珠,缺根线串起来。”山头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裘子贵的比喻,道破了以往“各自为战”导致的资源碎片化困境。

转机始于2018年天台县推行的“片区组团”发展战略。在一场跨村协调会上,安科新村、山头裘村、天湖村等九村书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算清了“分散开发难成气候”的经济账:单个村落开发项目规模小、资金缺、抗风险能力弱,而组团发展既能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又能通过业态互补降低成本。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走组团发展之路。

安科新村与山头裘村率先试水,打造了片区首个“出圈”的游乐项目——七彩滑草场。“山头裘村出土地,我们则负责周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运营收益按比例分成。”安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裘旦梁告诉记者,项目落地第一年,就有5.2万多名游客进村,给两个村带来1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这让村民看到了组团发展的潜力。

首个成功案例催生连锁反应:第一个九村共投的和合咖啡厅项目落地了。该项目首创“租金+分红”运营模式:承租方每年向土地所在村支付租金,再按营业收入比例分红,收益继续用于片区基础设施再投资。这一机制,巧妙解决了土地权属、利益分配等难题。

有了项目的带动,村里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人气更旺了。九村还集体联合成立怡盛旅游开发公司,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统一运营民宿、农家乐,发展露营、户外婚礼、活动策划、研学活动等新文旅业态。2024年,片区文旅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9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8万元。

按村打造特色IP 业态互补形成集群

“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安科农家乐负责人裘敏菊满眼喜悦。这位守着灶台十多年的农家主妇,如今每天接待好几拨游客,土灶炖鱼的香气里,预订电话此起彼伏。她的农家乐还带动邻村妇女就业。

“在片区化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IP’的协同理念。”始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庞宏华介绍。

在街道统筹规划下,各村锚定独特IP精准发力:安科村依托滑草场打造“浙东亲子旅游第一村”,上裘村深耕生态采摘,巧坑村成为“浙东爱情打卡地”,慈恩村开发禅修体验、素斋研学项目……各村形成不可复制的特色IP,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

眼下,大安科片区正推进“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建设,通过深挖资源禀赋,构建“研学+康养”产业集群。以亲子主题构建研学矩阵,集中流转60余间闲置农房,将双莲小学旧校舍、安科新村集体老屋修缮为唐诗研学基地,串联成“行走的诗路”体验线;整合周边杨梅园、艾草基地、石溪茶园与田野家庭农场,开发农事体验、农趣DIY、亲子采摘等互动项目;改造石溪小学闲置校舍为“唐诗小而美”集市,形成“研学+农创”消费闭环。这条融合诗词文化、农耕体验的亲子研学线路,正吸引着一批批学生走进安科,在稻田与古宅间触摸自然与人文的温度。

“亲子研学项目已启动,下一步我们还将规划‘始丰溪康养休闲专线’,把适老化设施与山水资源结合,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裘旦梁说,“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