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城市向新而生 生活向美而行
【椒江区】城市“进化论”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8-01 08: 39 作者: 张怡 浏览次数:

7月31日,天气晴好。在椒江区和合大道教七路至富强路段,挖掘机挥舞着铁臂,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正在进行路基填筑、侧石安装、管线铺设等施工作业。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椒江区聚力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持续推进椒江区总部大楼片区、台州市高铁新区片区、椒江区白云悦城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完善产业载体、丰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我们根据地域特色、产业特点、城市功能,划分出十余个片区,连片推进城市更新。当前,椒江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城市品质提升后,将会吸引更多青年才俊集聚于此。”椒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宗申说。

产城融合再深化

7月1日,台州着力打造的高品质“城市封面”——椒江滨江公共空间(西延段)正式开放。

此次开放的区域包含永宁塔桥、森林乐台等,面积约10000平方米。

“这块区域变化太大了,建筑很有特色。”市民包先生经常与家人在晚饭后来此散步。

穿过钢桁架结构的永宁塔桥,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台州之眼”、方远·滨江总部大楼、城发·滨江大楼等高层建筑群簇,现代都市风貌渐显。

205米超高层地标建筑“台州之眼”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由地下车库、写字楼、商场等组成,目前已引入酒店、酒吧、餐饮、KTV、影院等业态。

在五星级酒店铂尔曼施工现场,切割机火花四溅,工人们正忙着铺瓷砖。“酒店宴会厅、中餐厅预计今年9月营业。”“台州之眼”项目负责人朱建德介绍,目前,项目招商已完成80%,将形成多元消费场景。

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朱建德想起了初次来到这里的场景。“靠近码头,边上就是沙场,很杂乱,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他说,“台州之眼”竣工营业后,除了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外,还将极大提升“一江两岸”的城市风貌。

从“城市洼地”到“发展高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椒江的发展日新月异。

道路建设再提速

7月1日,富强路(82省道复线—和合大道)、支路三(82省道复线—和合大道)正式完工通车。新铺设的黑色沥青路面上,交通标线醒目,车辆行人有序通行。

“和合大道已完成施工并对外开放的是富强路至学院路段,里程约1公里。教七路至富强路段,目前仍处于施工阶段。”椒江城发集团项目管理人员毛宏智表示,作为“一江两岸”区域重要的东西通道,和合大道有助于盘活周边快速路网,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7月30日下午,在解放路过江隧道项目南岸施工现场,打桩机林立,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在该项目北岸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调试着设备,为8月2日“和合号”盾构机始发作准备。

“解放路过江隧道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一江两岸’片区的联系,满足市区交通出行快速化要求,对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具有重要意义。”台州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翔介绍,目前,项目北岸起始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100%,南岸接收井基底加固完成75%。

据悉,解放路过江隧道项目总投资40.32亿元,主线全长4220米。项目建成后,从椒江南岸十字马路到北岸前所的通行时间,将从25分钟缩短至5分钟,极大地便利了椒江两岸居民的通行。

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构筑起椒江区高质量发展的“经络”,悄然重塑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民生福祉再加码

正值暑假,心海未来社区邻里中心内的教培中心热闹非凡。钢琴房中,传出悦耳的旋律;舞蹈房里,孩子随着音乐翩然起舞;围棋室内,小棋手坐在棋盘前凝神沉思……

“这里离家近,接送孩子很方便。趁着放暑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市民陈女士说。

邻里中心总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分为社区书院中心、青创运动中心、康养中心。主体建筑从高空俯瞰,宛若3片树叶,在“和合连廊”的连接下,构成了一棵“和合树”。随着天昕·康养苑、G-PEAK健身俱乐部(心海店)、社区食堂等陆续运营,邻里中心“烟火气”十足。

在G-PEAK健身俱乐部(心海店),余大为正在器械区挥洒汗水。“这里场地大,器械也多。”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家门口就有健身房,让他的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

不远处的天昕·康养苑内,陈显富提着日常生活用品,来看望父母,“这里服务很好,老人在这里,我们也放心。”

“我们立足居民需求,引入酒店、医院、教育、康养、健身、教培等社区配套业态,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晓海表示,邻里中心建成投用,既焕新了城市面貌,也提升了城市品质。

城市更新,不仅是一场空间的再造,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重构。从沿江岸线焕新蝶变,到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再到公共设施迭代升级,椒江正以有机更新的笔触,勾勒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新图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