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护,不能把安全寄托在救生设备上

  •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7-04 09:15
  • 作者: 张梦祥
  • 浏览次数:

暑期来临,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台州市公共安全馆负责人王能提醒,父母或成年人的监护永远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不能把孩子的安全完全寄托在游泳圈、浮板等安全设备上。

“儿童群体好奇心强、风险意识不足,易受同伴影响去危险水域探险。同时,家长缺乏安全意识,监管不到位,是溺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王能说,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海边等场所,都是溺水意外发生的高发地点。

“游野泳危害巨大,是溺水最常见的场景。河流溪涧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凶险。这些区域水流湍急、河床复杂,且沿岸的土壤层容易松动,不少溺水者一开始都是抱着在岸边玩玩水的心态,结果一个不小心滑倒落水。”王能直言,台州本地水情比较复杂,深浅交合处不明显,水温差异大,不熟悉这些情况的人员极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溺水者拍打水面、大声呼救的场景。实际上,真正溺水的人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王能提醒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有危险,要看孩子是否在水中手脚挥动玩得开心,如果孩子表现很安静,应立刻下水救人。

任何救生设备都无法代替家长的看护。王能表示,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做到时刻陪伴,尤其是在孩子游泳时,必须指定专人看管,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也不能让孩子由未成年人照看。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他说,切不可惊慌失措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只会消耗更多的体力,使身体下沉得更快,也更容易呛水导致窒息。应尽量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寻找身旁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体,采取抱住或者扶持的状态,让自己漂起来,同时向周围求救。

如果身边没有漂浮物,应尽量保持稳定,可以将双手抱于脑后,两肘打开,让身体尽可能伸展放松。面部朝上,注意将口鼻仰出水面,放松地漂在水面上,等待救援。若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

遇到溺水者该如何施救?他认为,要保持镇静并大声呼救,争取多人和成人帮助。如溺水者离岸边不远,可就近寻找绳子或竿子将人拉上岸,拨打120、110报警电话,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以免引起更多人落水。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