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便民资讯  > 卫生
夏季暑热,中暑病人以中青年居多
预防中暑,市民需注意防晒补水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31 08: 47 作者: 杨梦倩 浏览次数:

据市气象台预测,今年盛夏我市高温过程偏多偏强,可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35℃以上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或明显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42℃。

当热浪席卷而来,如何安然地度过高温天成为重要话题。台州市立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钟强提醒,高温天气,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应加强健康防护,科学预防中暑。

中暑不单发生在户外

“自从气温升高后,中暑病人数量明显增加。”钟强告诉记者,台州接连多次发布高温报告,急诊中心变得更加忙碌,近期来的中暑病人以中青年居多,不少是因为防护措施没到位,露天暴露时间过长,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所致。

据介绍,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剧烈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头痛、头晕和肢体痉挛,无明显体温升高;热衰竭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心率明显增快、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意识障碍;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伴神志不清、体温常高于40℃、多器官系统损伤等。

“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中暑,中暑病情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成重症中暑,尤其是热射病,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钟强强调,老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体内环境感知能力差,又不能及时补水、补盐,是高温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

“有很多老人是在室内中暑,他们为了节省电费不舍得开空调吹风扇。由于老年人机能下降,对温度的感觉不那么敏感,出汗少,散热不好,可能已有中暑先兆,自己感觉还不明显。”钟强向记者分享了一个病例,一位独居的奶奶为了节省电费,不开空调和电风扇,只用扇子扇风。结果有一天突然倒下,陷入昏迷,等送到医院时,她的体温已经达到了41℃,呼吸微弱,经全力抢救后仍不幸离世。

预防中暑有妙招

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中暑,应该怎么做?钟强表示,要迅速让患者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去除患者全身衣物,促进散热,并测量体温,最好是测量直肠温度。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中暑急救中尤为重要。可以用凉水喷洒或向患者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快速散热。也可以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不过凉水浸泡适用于劳力性的热射病,经典热射病中体质虚弱者不太合适。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紧急治疗。

中暑预防是关键,钟强教给大家一套实用的防护法。首先,要尽量避开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烈日,出门时防晒装备要齐全,缩短户外停留时间,高温暴露后不要马上冲洗凉水澡。

补水也有讲究,别等口渴才喝水,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尽可能少喝可乐等高糖分饮料。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早晚开窗通风,高温时可开空调,空调温度应选择在26℃,相对湿度40%—60%,维持室内外温差在6—10℃左右,温差过大反而容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夏天运动中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过速、体温升高、意识模糊等症状,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即使是气温相对较低的晨跑,若湿度大仍有中暑风险,建议携带防暑药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