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便民资讯  > 文化
台州打造“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非遗空间遍布城乡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6-30 15: 54 作者: 单露娟 浏览次数:

非遗台州馆

近年来,台州非遗空间建设呈现“全域开花”之势,从城市街巷到乡野村落,一座座集展览、保护、传承、体验于一体的非遗展馆与美学空间拔地而起,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新地标”。

全域开花的非遗空间

2019年12月27日,台州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台州市民广场正式开馆。

清晨打拳、房内理裳、外出聚会、享用美食、看戏哼曲、秉烛夜读……台州市非遗馆以“老台州人的一天”为主题,将台州的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曲艺等非遗项目,整合在各种生活场景中。

今年初,位于临海市紫阳街的非遗台州馆开门迎客,成了游客们争相前往的热门打卡地。140平方米的展厅内,不仅汇集了台州刺绣、临海漆艺、彩石镶嵌、翻簧竹雕等多个台州代表性非遗项目,还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互动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位于路桥区十里长街的台州非遗百工馆打造了一个2400平方米的沉浸式文化空间,全馆分非遗手工艺体验馆、美食馆、文创馆与共创工坊四大主题场馆,带来可玩、可学、可买、可创的四维体验。

“临海剪纸”非遗美学生活馆位于临海市括苍镇。馆内规划了临海剪纸陈列馆、临海剪纸传习所等区域,再搭配丰富多样的剪纸艺术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实践中感受“临海剪纸”的独特魅力。

美学赋能的非遗创新

这些遍布台州各县(市、区)的非遗空间,不仅功能多样,还在空间设计上各具特色,彰显美学追求。

走进非遗台州馆,宋韵之美扑面而来:拱门、纹样、留白处理,尽显宋代美学精髓,馆内吊顶采用天台一根藤制作技艺,打造出各种首尾相连的藤状图案,线条流畅,委婉多姿,传统与创新在这小小的吊顶上实现融合。

台州非遗百工馆则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同时融入数字化展陈技术,动态演绎路桥的工贸发展史。从埠头堂瓷器到南官河商贸,从传统百工到现代制造,游客可一站式读懂台州非遗的“前世今生”。馆内开发的文创产品,巧妙地将漆器、刺绣等元素融入茶具、手包等日用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现代审美,成为“可带走的台州记忆”。

位于“中国编织帽之乡”温岭市箬横镇的“高龙草编”非遗美学生活馆,以岁月的质感为呈现主题,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展陈均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氛围感。馆内设置七大展馆,配备实物展示、考古溯源、互动体验三大功能,揭开传统草编技艺的神秘面纱。

“玉环渔民画”非遗美学生活馆则将海洋文化符号转化为生活美学元素。该非遗美学生活馆位于玉环市坎门街道的后沙沙滩公园,面朝大海、风景宜人。里面的非遗作品和衍生品以反映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民俗风情为题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融入生活的非遗传承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融入当下生活,台州的非遗空间正是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暑假,这个夏天,台州非遗百工馆精心策划了2025暑期研学夏令营。孩子们将在非遗传承人和资深手工艺人的专业指导下,深度体验陶艺、草编、蓝染、伞绘、糕点制作五大经典非遗项目,收获珍贵的成长印记。

非遗百工馆馆长辛杏丽表示,台州非遗百工馆将联合政府、学校与企业资源,推出非遗研学、国潮市集、公益课堂等特色活动,惠及辖区各中小学校。“我们还将与本地院校合作,开设非遗技艺选修课,培养年轻传承人。”

位于黄岩区宁溪镇的“金山陵”非遗美学生活馆一直在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模式。展馆集酒文化博物馆、体验馆以及亲子研学馆等功能区于一体。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亲眼见证一瓶金山陵糟烧白酒从选料、发酵、蒸馏、灌装、贮藏的完整工艺流程,还能亲自上手操作,体验手作酒酿、手绘酒瓶的乐趣,从而真正领略到古法酿酒的独特魅力。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多年来,台州乱弹惠民演出在此轮番上演、好戏连台,通过演员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趣味戏曲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