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出台暖商助企措施11条

  • 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 发布时间: 2025-05-26 08:50
  • 作者: 王怡
  • 浏览次数:

商铺外摆如何规范?企业检查怎样减负?商户办事如何提速……日前,我市出台《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暖商助企11条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通过划定外摆经营区域、推行柔性执法、简化审批流程等创新举措,激活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内容有何亮点?发布后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记者为你详细解读。

划定“活力区”,释放“烟火气”

翻阅《措施》相关内容,“城市商圈营业外摆”一条,无疑是商户、消费者们最为关注的一点。《措施》首先明确,在商圈外摆、特定区域出店经营区、户外文化商业活动区等区域,允许优化城市空间利用,有序规范推进城市商业外摆工作。

城市商业外摆,倡导有序、文明、规范,而非主张随意、无序外摆。为此,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步制定了配套制度,对适用范围、管理原则、外摆情形、申报流程、日常管理与评估等进行明确。

同时,结合道路路况、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区域和范围,对城市商圈营业外摆、出店经营区域划定、促销展销活动设置、商铺宣传标识张贴、社区集市点位布局、在建楼盘信息展示等进行规范。

执法服务方面,我市推出“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学法轻罚”四维执法模式。对低风险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减少多头检查,同时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建议书“三书同达”,助力企业尽快完成“信用修复”,重返市场。

政务服务做“减法”,企业活力才能做“加法”。为此,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企业商户减负为导向,简化店招设置程序、优化水气报装服务,降低支出成本,‌以政务服务“加速度”换企业发展“低负担"。

“一地一策”,逐步试点推进

考虑到11条措施覆盖人群多、社会影响大、实际情况复杂等特点,我市采取示范试点、循序渐进方式,以临海为试点,结合区域商业特点,设置了“出店外摆、占道外摆、商圈外摆”三种外摆类型,商户和群众反响良好。

以此为先例,我市各地积极响应,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区域和范围,科学规划外摆区域,安全有序推进城市商业外摆工作。

比如,路桥积极建设“财富U街”美食集市,引入28家商贩入驻,统一配备标准化集装箱摊位、排烟排污设备及消防设施,还推出免租措施,预留场地,为后续有意向入驻的摊贩留有空间。

玉环则以坎门后沙景区为试点,设置占地约847.5平方米的外摆区域,结合海洋文化、渔村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摊一景”,配合演出互动、非遗表演、主播带货等多场景设计,形成“后沙烟火”“海边味道”“后沙好物”等特色IP,对商户实行“备案登记+信用承诺”模式。据统计,“五一”假期共吸引游客13万余人,营业额6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其他地区还处于选址、设计、评估和方案制定阶段,后续将会陆续建成开放。具体实施将坚持“一地一策”,各地商户在摆摊前,还应先了解当地的外摆政策,文明摆摊,实现商业活力与城市“烟火气”“文明风”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