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5-23 08: 49 | 作者: 谷尚辉 | 浏览次数: |
前阵子,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再次现身台州。在玉环与温岭交界的滩涂上,有人记录下它的身影,这也是它在台州的第二次野外记录。
生态系统持续修复,台州每年都有珍稀生物“新发现”,“人与自然”关系融洽的背后,是这座山海水城的生态守护。
多年来,台州努力寻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平衡,逐步从污染治理转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进入到从“治理”向“固本”再向“共生”迈进的重要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逐渐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台州建设。
构建保护政策体系
在台州,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山水林田湖海岛等自然组分齐全,有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天台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等省级及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26处。多种生境,造就了台州的生物多样性。
2019年以来,我市部署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内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共5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8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等19种。
在仙居、天台、临海、椒江等地,均发现了新物种或浙江省新记录物种。部分新物种的命名加入了台州元素,如华顶鳞齿跳(跳虫)、神仙居百合(百合花)、台州粉孢牛肝菌、台州红菇等。
同时,这也意味着台州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面对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2014年以来,台州主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探索及体制机制优化整合,仙居成功入选原国家环保部的国家公园试点。
2020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作为召集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制度。
2022年,台州制定《椒江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加强椒江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各相关部门也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监管、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政策规划。
每年,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还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海警等相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共同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两天,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文明教育馆推出了多场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
“如何把保护生物多样化的理念向大众灌输,是一道难题。”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马骏说,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正是破题的重要一环。体验地搭建了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让丰富多样的自然“精灵”以简单直观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有助于大家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17年,法国开发署与我国财政部签订协定,双方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利用示范工程,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该博物馆是浙江省首个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为契机,推进宣传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仙居生物多样性科教中心、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等省级体验地2个,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等市级体验地14个。
不仅如此,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还积极协同公安机关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去年以来,在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椒江大陈岛、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地开展了多场“生态警务”直播。
去年7月,我市加入浙东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在大陈派出所向公众展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标本,广泛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任胜和说,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力,将在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