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4-21 08: 58 | 作者: 葛佳宁 | 浏览次数: |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椒江区+台州湾新区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的陆岛联动低空先飞区试点。
九年“造翼”以来,台州湾新区通过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陆岛建设迈向新高度。通过新试点规划,台州低空经济产业即将掀开多元协同联动、陆岛深度融合、区域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陆岛联动”破题发展桎梏
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发源地,大陈岛却长期面临交通不便、应急救援响应慢等发展桎梏。此次试点规划正是为破解这些难题,构建资源互通、产业协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新区将联动椒江区,围绕陆岛特色,布局五大“低空+”应用场景,共推“低空多元协同赋能陆岛联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低空+载人客运通航”场景中,将开通陆岛间的常态化低空客运航线,不仅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还将配套发展低空观光旅游业务,让人们从空中领略海岛的独特风光,完善海岛低空载人运输服务体系。
“低空+海事应急救援”场景堪称海上安全的“守护者”。通过构建无人机“30分钟黄金救援圈”,实现大陈领海全域覆盖,相比传统执法船艇,响应速度提升5倍,搜寻覆盖范围扩大3倍。结合海空立体转运体系,可将医疗救援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大大提高海上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
“低空+海事公共服务”和“低空+警航安全管控”两大场景借助远程感知设备,搭建海上数据分析平台,对大陈岛航道、锚地、码头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构建起“全覆盖、全闭环”的安全管控体系,为海上活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低空+物流物资输运”场景则聚焦解决海岛物资运输难题,计划开通新区与大陈岛的常态化低空物流航线,布局无人机起降点,预计将生鲜冷链运输成本降低60%,为海岛居民带来更丰富、新鲜的物资。
多元应用场景纷纷落地
2016年,新区率先布局低空经济产业;2022年,新区空天产业入选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名单。自新区推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以来,“低空+”多元应用场景亮点纷呈。新区作为我市低空经济的主战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裂变发展态势。
去年5月,一架运载大黄鱼的长鹰CY-6A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大陈岛望夫礁起飞,25分钟后顺利抵达台州湾新区机场,这是全省首条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也是全省首个“本地造、本地飞”无人机应用场景。
今年广交会上,浙江文信机电公司的植保无人机G50亮相展区,凭借硬核防水与厘米级定位精度疯狂“圈粉”。去年6月,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植保无人机G20,为新区三山涂北区1700亩水稻喷洒除草剂,率先在浙江省实现植保无人机量产和“本地造、本地飞”无人机植保应用场景运行。
这得益于,新区完备的低空基础设施矩阵和产业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新区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A1类通用机场1个、无人机起降场13处、5G-A 通感一体基站8个等,还建成多个平台和中心,获批4条低空航路航线,具备低空飞行监控能力。新区低空产业链还集聚了彩虹、长鹰等近80家上下游企业,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创新成果丰硕,获授专利477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58项。
随着椒江区+台州湾新区陆岛联动低空先飞区试点的推进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逐步落地,新区有望为全国陆岛联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台州方案”,让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在台州湾畔绽放出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