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腹痛半年 15岁少女确诊胃癌 |
|
|
|
15岁,正处于青春年华,方方(化名)却查出了胃癌。这个晴天霹雳,令方方妈妈当场泪崩。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医生提醒:胃部偶尔不适可能是警告,长期反复千万别拖。 近半年来,方方总是上腹痛,平常吃点胃药就好受一点,但总是断不了根。原以为是学习压力太大,畏惧上学或者考试找的借口。直到一个月前,方方甚至出现了反复解血便的情况。意识到情况不妙,这才来到医院就诊。 内镜检查的指征明确,医生建议方方完善胃肠镜检查,在仔细了解相关指征和风险后,母女俩欣然接受。没想到,报告提示胃癌。 “好在发现非常及时,肿瘤病灶局限在黏膜层,后续通过内镜微创技术实施了胃黏膜下剥离术(ESD)。”天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汤小刚表示,胃癌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发病人群虽然出现了年轻化态势,但这也是他从业多年来,第一次碰到这么年轻的胃癌患者。 胃癌为何会找上年轻人?汤小刚解释,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重口味”食物备受青睐,加上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就会形成严重的溃疡,溃疡反复加重,就会形成癌症。 方方平素没有什么不良饮食习惯,也没有胃肠道肿瘤的家族史,怎么就得了这个疾病?汤小刚介绍,胃癌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多方因素。有家族史是胃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对比普通人而言,有家族史的人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要高,也是胃癌早筛的重点人群,平时更要重点关注胃部健康。“除了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癌前病变等,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日常接诊中,汤小刚发现,很多患者总觉得胃痛、反酸、胀气都是小毛病,忍一忍、喝点热水就过去了。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胃黏膜受损的警报。“需要重视的是,胃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对此,他直言,胃镜检查仍是诊断胃部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最可靠的检查手段。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汤小刚说,一般建议以下几类人群要重视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有慢性胃病史、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如何预防胃癌?汤小刚提醒,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平时注重情绪调试,学会为生活减压;另外,一旦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