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3-10 08: 56 | 作者: 黎清清 泮素珂 | 浏览次数: |
“警察叔叔,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3月5日上午,在三门县戎创军校的操场上,14岁的小梅(化名)向教官郑重承诺。他曾因多次盗窃被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如今在军事化训练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这是三门县公安局“扶苗”项目的一个缩影。三门县通过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协作、进网入格的共治格局,构建起“全域感知—心理干预—重点帮扶—社会观护”的立体防护体系,让法治阳光照亮全县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智慧预警与前置干预:从“救火”到“防火”
“‘扶苗’平台预警,亭旁镇下路朱村路段有未成年人无证驾驶!”近日,治安大队教导员章以旺的手机突然响起。他迅速联动交警中队,成功拦截了两名为寻求刺激驾驶车辆上路的未成年人。这是三门县公安局自主研发的浙警智治“扶苗”平台的日常运作场景。
该平台贯通浙里办、浙政钉、政务网和公安网“四端”,建立特需未成年人数据库,嵌入“六异常”模型,分析形成个体画像并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监护人和帮扶团队。今年以来,平台已推送预警信息4952条,提前干预苗头性“校园霸凌”事件15起。
与此同时,三门县公安局创新构建“警校家”共育机制,推出“一校区一问题一对策”精细化场景化整治,三门技师学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和警情数分别下降50.2%、40.3%。此外,县内还建成未成年人“一站式”综合保护中心,集成“人身检查、闭环转运、心理咨询、应急医疗”等项目流程,实现全方位闭环保护。
专业化帮扶:一人一策,重塑人生
3月4日上午,在一个小村庄的戏台上,13岁的小周(化名)正在演奏二胡。这个曾因盗窃被民警“捡”回派出所的少年,如今已是“非遗小传人”。
2023年7月,小周在体育馆内盗窃手机,因未满14周岁不予行政处罚。然而,民警并未就此“案结事了”,而是联合专业帮扶团队开展“三代人对话”,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家庭治疗,帮助他重拾传统技艺。
“我们坚持把规范做成示范、把力度化为温度,实现从‘救火式处置’到‘系统性治愈’。”三门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希说。三门县公安局创新“分类诊疗”机制:对“问题少年”实行“1(教师)+1(民警)+N(社会力量)”帮扶模式;对“迷茫少年”实施多维干预扶正计划;对“困境少年”定制心理疏导方案。目前,已帮助83名逃学、厌学未成年人重归学业,25名有心理抑郁倾向的未成年人走出阴霾。
社会化观护:硬核军校,转化“刺头”
早上8点30分,戎创军校的操场上响起整齐的口号声。学员们正在进行“擒敌拳”训练,他们曾是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刺头”。在军事化管理中,这些少年要完成体能综合素质、内务整理、法制教育、农事体验等十余项课程。
“我以前觉得混社会很酷,现在明白男子汉的担当是什么。”14岁的小梅自2024年7月份以来多次盗窃,被贴上“有学不上”“出入台球室”“夜不归宿”等标签。经过“成长训练”,他主动申请重返校园。日前,治安大队大队长卢钢强正在为其联系返校事宜,计划从初二年级开始就读。
据了解,三门县公安局打造“训矫衔接”新模式,将军事化管理与技能培训结合。三门技师学院“向阳班”学生前往戎创军校完成矫治并通过考评后,可撤销违纪处分。目前共有33名未成年人参训,其中6人结营,转化成功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8%。
近三年数据显示,三门县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重新犯罪率、受不法侵害率分别下降32.8%、50.3%、52.6%,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持续稳定在年均百人左右的低位区间。
“我们坚持把规范做成示范、把力度化为温度,实现从‘救火式处置’到‘系统性治愈’。”陈希表示。未来,三门县将继续深化“扶苗”项目,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