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2-28 09: 49 | 作者: 郭天宇 | 浏览次数: |
“要是能多建几个球场,我们这帮老伙计们就不用和年轻人‘抢地盘’了。”临海台州府路气象站旁边有一处街心公园,这里的篮球场是临海使用效率最高的公共球场,只有一个场地,72岁的杨大爷经常和年轻人共用场地锻炼。这一现象,引起了市人大代表、临海市市政公用与物业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朱国标的关注。
近年来,台州聚焦“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目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赛事精品不断涌现、体育制造优势显现,实现了体育产业“热起来”、体育品牌“亮起来”、体育底蕴“厚起来”。
不过通过调研,朱国标发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总量、规划布点、管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他建议,加强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抓好落地见效。
“体育设施怎么建?建在哪?使用者最有发言权。”朱国标认为,首先,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事关群众生活和健康,规划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尤其是在项目类型、空间布局、管理使用等方面。
与此同时,应当加大体育设施供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场地。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见缝插针,多建符合群众需求的体育设施。
此外,要明确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使用。体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将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开展巡查养护,及时维修损坏设施,确保正常使用。
“台州有着很好的群众体育基础,如柴古唐斯越野赛、村BA篮球联赛等,应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的体育发展经验。”朱国标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