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5-02-27 10: 00 | 作者: 卢珍珍 杨辉 | 浏览次数: |
黄岩区新前街道西范村的老年公寓设有活动室、健身房等。
玉环灯塔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送餐。
一汤一饭、行动不便、精神孤独……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我市探索出多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嵌入式”养老
玉环市坎门街道灯塔社区,依山靠海,村里的石头房,大多依山势而建。
进出社区的唯一道路,是一条坎台路。沿着坎台路,临近鲳鱼岙的拐角处,便是灯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我们走访时发现,有些老人一顿菜吃两三天,村里的房子都建在山上,老人真出了事,有些地方连救护车都进不去。”灯塔社区党委书记李支炎说,为了破解村里的养老难题,便有了建“嵌入式”养老公寓的想法。
2022年,社区投入270多万元,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活动室改造提升,建成了养老公寓,并于202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交由第三方运营。
养老公寓开放没多久,50多张养老床位便住满了。村里有些老人需要等位,周围其他社区前来咨询的老人也不少。
公寓朝东南方向,面朝大海,冬暖夏凉。76岁的老人黄荷仙,喜欢在公寓的小广场上晒太阳,有时,公寓工作人员叶秋平会带着老人跳操、唱歌。黄荷仙说,村里找不到比这里更舒服的地方了,每天吃饭都“换顿”。
老人口中的“换顿”,是指每天她都能吃到新鲜多样的饭菜。
老年公寓的厨房,会将每周菜谱公布在出餐口旁的墙壁上。老年公寓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工作人员会将每顿烧好的菜,拍成照片发布到群里,群里老人的子女们也就一清二楚了。
李支炎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举办义诊、集体生日、理发等活动,重要节日,老人还能围坐在一起吃当地美食锡饼。
公园式集体养老
在黄岩区新前街道西范村,一座建筑特别抢眼,它是村里的老年公寓。
西范村老年公寓,由3幢五层公寓相互连接形成“凹”字形,公寓大楼环抱着公园,公园内有大屏幕、鱼池、廊道、绿植等。村里70周岁及以上老人,都可享受免费拎包入住老年公寓的待遇。
“我们看到孤寡老人一人躺在床上,旁边放着电饭煲自己烧点吃的,儿女都不在身边,特别有感触。”西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施仁君回忆,这种感触,让西范村做出建老年公寓的决定。
2017年重阳节,总投资1880万元、占地4800平方米的西范村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
一开始,村里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入住。住后觉得称心了,心就定了下来。
整座老年公寓的外墙是暖黄色的,宽3米左右的廊道,由蓝色的塑胶地面铺开。老年公寓共有130个房间,每个房间2张床位,配了空调、电视,24小时供应热水,甚至连床上用品都准备好了。公寓一楼是食堂,一日三餐,老人都能免费享用。
“现在公寓里住了252个老人,村里95%以上的满70周岁老人,都住在这里。”施仁君介绍,每个月,老人还能领到150元零花钱。
除了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
80岁的陈世标入住老年公寓已经7年。每天上午,他都要去4楼活动室,打半个小时乒乓球,再打会儿台球。活动室楼上还有健身房,不同器械,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在这里吃、住都好,我们都很开心。”73岁的林冬芹说。
为保障老人生活,村里每年固定投入250多万元用于公寓的日常支出。施仁君说,为了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需求,今年老年公寓还将扩建。
老人的“舌尖幸福”
民以食为天,让农村老年人吃上味美价廉的饭菜,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必答题。
灯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除了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供餐之外,也作为助餐点,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饭菜。
“我们目前为70多位老人送餐,由志愿者或者社区工作人员直接送餐到老人家里。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可以直接到送餐点拿餐,比如我们在山上一个便利店设立了点位,周围20多个老人,可以在那里直接拿餐。”李支炎介绍。
上垟乡位于黄岩西南部,当地探索“党建引领+乡村食堂+老年助餐+志愿服务”的养老助餐服务模式,按照“政府贴补一部分,村里自筹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等多元筹资方式,破解山区老人助餐难题。
“我们把岭脚村、上垟村、下方村三个村,作为助餐点位辐射周围村居。”上垟乡工作人员陈炜介绍,对行动困难、不便出门的老人,都送餐上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拥有1459个助餐点,其中老年食堂427个,覆盖2673个村社,村社覆盖率达80.08%,助餐服务826万人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