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 发布时间: 2025-02-19 08: 39 | 作者: 谢雅婷 | 浏览次数: |
老人们在路桥街道居家养老综合体内参加手工活动。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愿望。记者从台州市民政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57.18万,占总人口的26.13%,台州正在迈向深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此台州多措并举,完善养老服务供给。去年,全市共新增28家“老省心”综合体、建设2750张家庭养老床位,提升为老服务水平,让养老变“享老”。
“老有所养”托起幸福晚年
中午11时,位于路桥古街社区的“老省心”综合体食堂里传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陆续前来,等待就餐。鸡蛋肉沫、清炒花菜、海带丝汤……考虑到老人的营养需求,这些菜品都低油低糖、少盐,米饭偏软糯。
“社区食堂开张后,跟我一样懒得买菜的老人,吃饭再也不用愁了。每餐有12个菜色,荤素搭配,老人还能享受分级优惠。”提及社区食堂的长者优惠政策,阿公王学光的脸上有着止不住的笑意。围绕老年助餐“关键小事”,路桥街道投入对助餐点进行改造提升,厨房设备、就餐环境焕然一新。当前,该社区食堂日平均就餐人次达200人以上,成为社区老人的“网红”打卡点。
老年助餐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根据群众呼声,路桥街道盘活周边空间资源,启动“老省心”综合体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200多万元,于去年3月投入运营。近日记者走进该居家养老综合体看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同时里面规划了详细的功能区,集助餐点、日托房、康复训练区、护理小站、休息活动区等于一体。
眼下天气还有些寒意,宽敞的活动房间内开了热空调,20多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黏土创作,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只见他们用手指将黏土捏成小花形状,粘在勾勒出的树枝上,如此一幅冬日梅花图景便创作完成了。
“很多老人上了年纪后,常常会感觉手脚不听使唤,反应很迟缓。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我们想借此锻炼老人的手指灵活能力和反应能力。”浙江星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主管杜筱筱介绍,他们每天变着花样开展活动,有围棋探讨会、积木组装、半身舞等,都非常受欢迎。
“我们这个综合体的养老服务是很全面的,有社区日托服务,设置了10张床位,可以对周边社区一些失能、失智长者进行照护,包括有一些照护的家属要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把老人短期在我们这里进行托养。还可根据老年人需求,上门开展助浴等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杜筱筱说。
打造家门口的智慧康养服务圈
这几年,台州的居家养老模式也在更迭。居家,也能享受养老院般的待遇,一种“虚拟养老院”的模式,正在全市推行开来。
“虚拟养老院”,是一种通过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实现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资源相互流通的养老方式。
在三门,当你申请入住“虚拟养老院”,就会有人上门评估你的能力,给你配备一键呼叫器、无线紧急按钮、烟感报警器、智能体征监测垫等居家养老装置,并为你建卡建档。通过“随时随地、一键呼叫、就近调度、全面满足”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据了解,三门县以“热线电话+‘虚拟养老院’+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老人在线“点单”15分钟内,便可享受环境改造、安全监测、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家政保洁等13大类、百余项服务。放眼全市,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1.68万名老人入住“虚拟养老院”,“15分钟康养服务养老圈”正悄然形成。
助餐是养老服务的高频需求。建设老年助餐点,是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的重要途径。
老人做饭不方便?别担心!依托数字化手段,我市着力建设“区域中心食堂+村居级助餐点”助餐服务网,形成老年人居住分布图和助餐需求图。入住“虚拟养老院”的老人可通过手机端APP,自动定位3公里内助餐站点,享受“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助配餐服务。
椒江“怡家食堂”、临海“府城·老邻舍”、黄岩“永宁膳坊”……近年来,一系列助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街头。国企参与助餐服务,引导社会餐饮企业加盟,菜式健康、价格公道,满足我市老年人多样、平价的用餐需求。在此基础上,入住“虚拟养老院”的老人都会特别建立一项用餐档案库,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忌口等特殊就餐需求,让工作人员精准有效备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