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便民资讯  > 卫生
心梗虽凶险,但并非毫无征兆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1-09 08: 52 作者: 杨梦倩 浏览次数: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心梗常识,更无法辨识是否为心梗发作。其实,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至80%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症状,心绞痛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加上大汗淋漓。会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台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邬美翠表示,这类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不能自行缓解,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效。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胀,这在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为常见。此外,少数患者会表现为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还有患者可能会上腹部疼痛而被误诊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症。严重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神志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一旦高危人群或者在常见诱因下,突然出现相关症状,对症治疗却无法缓解的就需要绷紧心中‘弦’了。”邬美翠告诉记者,冠心病患者或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控制不好的慢病患者和日常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运动少、饮食油腻的人群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危人群。

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包括过度运动和劳累、吃得太饱、大量吸烟或饮酒、情绪激动、气温骤变不注意保暖、用力排便等等。

一旦发生心梗,正确而迅速的应对至关重要,这可能直接影响生死存亡。

“首先立即停止一切活动,无论正在做什么,马上停下来,坐下或躺下,尽量保持安静。这样做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加重病情。”邬美翠表示,千万不要自己硬撑着行动,比如想自己开车去医院,这是极其危险的,容易延误治疗,还可能增加事故几率。

“救治心梗患者,早期的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因为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从发病开始算起,在120分钟内的救治时间极其关键。”邬美翠说。

如果手头有急救药物,比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并且明确自己不对这些药物过敏,可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服用。硝酸甘油可以帮助扩张血管,缓解胸痛;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要注意,服用硝酸甘油时一定要确保安全,以防止因血压骤降引起的晕厥。

若含服后5分钟内能够缓解,缓解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若持续5分钟不缓解,可以再服用一次,两次都无法缓解,不要再含服,立即拨打120。

万一患者失去意识且停止呼吸,周围的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并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非常有限,只要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就可能挽回生命。按压时需保持胸外按压的节奏和深度,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如果不确定如何进行CPR,急救电话的接线员也能给予指导。

医生提醒,心梗从不挑时间和地点,掌握心梗症状及应对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为了自己的心脏健康,平时要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最好能够建立一键呼叫紧急联系人,避免自己无力拨打急救电话。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