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入场券”,台州拿到了三张 |
|
|
|
台州府城墙。 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 下汤遗址文物出土现场。 下汤遗址文物。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黄岩区沙埠窑遗址、临海市台州府城墙、仙居县下汤遗址分别作为中国古代瓷窑遗址、中国明清城墙和上山文化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此次正式拿到这三张申报“入场券”,意味着台州距离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台州3处遗址拿到申报“入场券” 台州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近年来,台州文化遗产频频“出圈”,受到不少关注。此次我市这3处珍贵文化遗产拿到了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将收获更多关注的目光。 沙埠窑遗址位于黄岩区沙埠镇,于晚唐至北宋时期依山而建,以凤凰山北麓仙村岭为中心,呈半月形分布在栅溪两岸的山坡上,现已发现竹家岭、凤凰山、窑坦、下山头、金家岙堂、下余、瓦瓷窑等7个窑址。在浙江青瓷瓷窑发展历程中,该遗址作为越窑与龙泉窑两大核心瓷窑体系的重要过渡地带与发展衔接阶段,见证了北宋时期北方瓷业和浙江瓷业的交流。 台州府城墙位于临海灵江之畔,始筑于东晋,扩建于唐朝,定型于宋,完善于明清,久经岁月沧桑,仍巍然屹立,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临海古城。作为以体现区域行政中心地位、军事防御、水患防御等功能为主的台州府城城池建筑系统,其构造独特,形制规范,保存完好,为全国罕见,被誉为北方明长城的“蓝本”。 下汤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距今约1万年,是浙江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跨度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在目前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它是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聚落要素最完备、结构最清晰、文化内涵最丰富、开发利用最具潜力的遗址。 历史文化价值“含金量”满满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台州这3处位列申遗名单的遗址,无疑在历史文化价值层面上“含金量”满满,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作为台州地区瓷窑技术发展成熟时期的代表,黄岩沙埠窑遗址的发现,打破了学界对“台州无瓷”这一传统认知,也揭开了这片土地沉睡千年的瓷文明面纱。 台州市文博工作负责人洪浩介绍,据目前的考古研究发现,黄岩沙埠窑遗址不仅是浙江青瓷瓷窑发展历程中越窑与龙泉窑两大核心瓷窑体系的重要过渡地带与发展衔接阶段,还是探索越窑瓷业技术南传与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的重要地区,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于探索北宋时期越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等瓷业技术交流模式与途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台州府城墙在城市以城墙为核心的文化空间传承上发挥着特殊作用,对我国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研究发现,作为明代府城城墙,台州府城墙见证了中国明清时期以城墙规模及格局为代表的帝国城市治理系统下的中国南方地区“府城”城墙模式特征。而在中国筑城技术方面,台州府城墙是中国明清城墙具有代表性的杰出范例,展现了中国筑城技术体系和城墙景观塑造方面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属于14世纪至17世纪最伟大的城市建筑工程遗产和军事遗产之一。 作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入围项目,仙居下汤遗址见证了台州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也是我国南方稻作农业社会的重要样本。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种水稻、吃米饭、喝酒,还会玩陶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开启追寻走向文明之路。在上山文化的璀璨星空中,仙居下汤遗址具有启明星般的价值。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介绍,“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山遗址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此外,在目前发现的上山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撼的具象符号,体现了先民的意识、信仰等精神文化内涵。” 文物遗存璀璨丰富 文物是城市厚重历史的见证。台州这3处榜上有名的遗址,均堆积着丰富的历史遗物。 黄岩沙埠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绝大部分是青瓷,此外少数窑址兼烧酱釉瓷器。其中,已考古发掘的竹家岭窑址以其清晰的空间布局,揭示了国内的最完整的窑业生产体系和空间形态。 据考古研究发现,黄岩沙埠窑的兴起、发展与晚唐、五代、宋初吴越贡瓷及对外贸易导致的用瓷需求的急剧增长有关,沙埠青瓷在两宋时期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其丰富的青瓷类产品、多样的装饰技法见证了越窑技术南传的重要延续过程以及沙埠窑技术的独特地位。可以说,黄岩沙埠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瓷器史上青瓷从越窑向龙泉窑发展的空白,也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台州府城墙全长6286米,现存4730米,有瓮城、马面、城门、好汉坡、双层空心敌台、望天台、城隍庙、烟霞阁等景点。“研究表明,台州府城墙与明代中后期南北两大防御体系还产生了联系。”洪浩解释道,一方面作为明清时期台州府抗倭战役的重要一环,台州府城墙是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空心敌台的建筑技术对北方城墙的建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巩固九边重镇边防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现阶段考古发现,仙居下汤遗址已出土上山文化时期遗物400余件,包括炭化稻米、彩陶、定居村落遗迹以及壕沟、土台、器物坑、高等级墓葬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考古专家认定,仙居下汤遗址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它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全,是万年浙江的缩影,是构建浙江特别是钱塘江以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标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