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老街作为台州市椒江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海门老街浓缩了海门几百年的历史,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门”是“椒江”的旧名,作为台州通往东海之门户,故称为海之门,历来便是海防前哨。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大将汤和拆黄岩县城墙石料筑起海门卫城,四面五门,高二丈五尺,长四里。嘉靖三十六年(1557),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这里屯兵,指挥浙东南沿海抗倭。
海门老街原称道头新街,后又名北大街、北新椒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后,成为商人聚集、店铺林立的繁华街道。海门老街为南北走向,南接中山东路,北至江滨路,原街全长470米,今留有225米长、宽约为6米至8米不等。我们会发现它的建筑风格非常多样。南面先有明清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再过去又能看到民国时期中西元素的融合,新中国后又加入了平实直白的特点。北面更多为欧式建筑,石质雕花,雄浑而不失典雅,据说,民国时期许多海门人背井离乡,闯荡大上海,他们返乡不仅带回了财富,也把老上海的这种欧式建筑形式带了回来,所以当时海门老街也有“小上海”之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