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63/2024-1153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成文日期: | 2024-09-23 |
信息来源: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24-09-23 14: 43 | 浏览次数: |
张彤彤、孙连平、周书忠等3位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五个聚焦”助推台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第2024232号)的提案已收悉,经会商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改革办、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政务服务办、市工商联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案中建议“聚焦政企同心‘立体式’,优化营商环境”的答复。
2023年4月,围绕“办事更便利、环境更开放、创新更支持、执法更公正、亲商更尊重”等方面,研究提出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对外开放、产业扶持、金融服务、要素配置、执法监管、亲清政商等9个领域25条具体政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5条》(台政发〔2023〕11号)并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政务服务体系数字化。一是数字赋能事项便捷办理。依托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涵盖项目、金融、政策、法治、人才、科创、开放、数据等八大服务板块307个涉企服务事项,打造党委政府服务企业的“云中台”。平台于2023年11月上架“浙里办”,截至目前已开设市本级和县市区12个站点,全市共整合接入涉企应用37个,累计办件量2.3万余件。二是数字赋能政策直达快享。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开发建设“政策树”惠企平台,实现政策信息“一站式”发布、精准匹配。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集涉企政策8910条,开展政策智能匹配10426次,应用场景及服务覆盖企业6046家,向全市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信息13万余条。聚焦政策申兑“最后一公里”,开发“政企通”应用,实现惠企政策全市域、全专项、全流程“一平台”审批办理,自上线以来全市开展项目申报4722个,惠及企业14.5万家次,兑现金额203.9亿元。三是数字赋能问题高效处置。市县一体建设上线“企呼我应”1187涉企问题工作台,通过推进平台、应用、数据集成贯通,探索开展智能化建设,推动涉企问题在线收集、自动派发、智能流转、反馈评价全流程在线闭环解决,实现线上线下智能联动。
(二)“亲清”政商关系再优化。一是推进清廉民企合规体系建设。创新“五廉”工作法,实施清廉民企“八个一”行动,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民营企业清廉等级评定规范》等4项全国首创清廉团体标准,推出“政府十不准”“企业十不为”行为准则,引导全市5315家规上民企和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参与清廉建设,设立红色班组、清廉车间等实践场所2120处,培树清廉民企示范点275家。2023年圆满承办全国民营企业诚信合规建设现场会和观摩交流活动。“五廉”工作法荣获浙江省第二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典型案例。二是统筹推进政企面对面系列恳谈活动。创新企业诉求“四步闭环”长效办理机制,由市领导领衔举办,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2024年1-5月,市本级共举办9场恳谈会,97名企业家参会恳谈,收集179个问题建议均已办理完成,其中128个问题已线下沟通办理(或现场答复),51个问题通过“企业一码通”平台移交相关部门办理完成。从回访评价情况来看,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感知度有明显提升。
(三)创新支持政策差异化。出台《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创新制胜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台政发〔2022〕15号)及实施细则,分别在研发投入、主体培育、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五方面,对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给予大力度扶持。如主体培育方面,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三个梯度,分别给予40万、80万、150万的补助。
二、关于提案中建议“聚焦创新突围‘链条式’,强化科研系统”的答复。
(一)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投入专项提升行动,落实省“8+4”、市“创五条”科技政策,持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工作。2023年度,4573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203.45亿元,全市规上企业研发费用227.19亿元,增速为9.8%。
(二)强化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以“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鼓励民营企业自行建设研发机构,或者协同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建设研发机构,转变民营企业家传统制造观念,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内核。2023年,实现全市1亿元以上营业收入企业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营业收入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牵头或参与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7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8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72家。
(三)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市级科创平台的监测与管理,指导各类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常态化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高校与企业间有效联系。在帮助企业对接技术、人才需求的同时,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23年,市级平台实施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36个,提供检验检测服务38次,开展技术交流179场次。
三、关于提案中建议“聚焦来去结合‘藤蔓式’,拓展市场空间”的答复。
(一)聚焦市场主体差异化培育。一是加强“蛟龙企业”跟踪服务。市县联动跟踪服务出口头部500强,优化外贸主体发展环境,稳住外贸基本盘。2024年一季度,全市出口500强蛟龙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0.6%。二是深化“种子企业”出口孵化。重点培育“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企业群,扩容出口主体清单。截至2024年4月,全市服务种子企业435家,其中“从小到大”企业363家,累计出口126.3亿元,平均增幅32.78%,“从无到有”企业72家,累计出口1.31亿元。三是加速“回归企业”招引。联合税务开展“百企贸易总部培育”专项行动,千方百计促成出口数据回流,2024年力争招引回归出口企业100家以上。截至目前,已发布贸易总部重点企业64家,排摸跟进58家,预计全年增量50亿元。
(二)完善开放政策服务体系。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学习实施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发展中,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市场主体、应对外贸风险等共计7大领域,迭代出台《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台政办发〔2023〕35号),累计出台21项政策,全方位、全周期助力民营企业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支持对外开放多元化发展。一是深化“百展千企拓市场”活动,2024年计划组织各类境外展会150场以上,参展企业1000家以上,力争全年获取100亿美元以上外贸订单。其中在第135届广交会中我市共有763家企业参展,设置展位2057个,实现出口意向成交4.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二是打造“海外台州”开放平台,聚焦民营经济对外投资发展需求,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推动“链长+链主+链创”一体式融入国家产业合作布局,泰国、马里“台州产业园”项目已成功签约。持续推动境外服务联盟扩容提质,增加跨境投资专业律所、境外经贸园区、涉外财税咨询机构等单位,全面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走出去,截至目前,成员单位已扩充至20家。
四、关于提案中建议“聚焦数字助力‘跨越式’,重塑产业体系”的答复。
(一)加强产业数字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台州市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台州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2023-2027)》等规划与行动方案,实施“18121”产业数字化改造计划,分层分类推进三个全覆盖,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要素支撑。同时,加快建设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企业群体,深化产业大脑建设,加快在细分领域的应用推广。全市11个产业大脑列入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名单,总量居全省第1,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各县(市、区)产业大脑全覆盖的地市。8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75家企业列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名单,总量居全省前列。
(二)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不断提升人才素质。紧贴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推进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完成规定的学时和内容,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按专业、等级可给予最高52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三)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面向中小企业,推广学样放样、小快轻准应用,系统化、批量化推进细分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成功举办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现场会,累计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4509家,医化、缝制、机床、模具等行业率先完成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临海、玉环、黄岩、路桥、温岭、天台等6个县(市、区)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数量居全省前列。
五、关于提案中建议“聚焦制度引领‘持续式’,激发创业激情”的答复。
(一)因地制宜搭建民营经济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大陈岛垦荒基地作为首批省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基地开展红色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通过重温垦荒历史,传承发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激发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大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深化“311”导师机制,联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启动创业青年伙伴计划,首批选定台州新生代企业家14名、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员企业家9名、全国知名学者2名,分成3个小组,以“一导师+俩伙伴”模式建立伙伴关系。组织30多位新生代企业家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主办的民营企业家培训班。进一步完善健全市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实现动态管理。邀请台州学院商学院教授团队,举办高质量接班赋能活动4场次。
(三)发挥台州民营经济展示中心效用。台州民营经济展示中心位于路桥区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会址之中,中心展陈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集中展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和台州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是全国少数以民营经济为主题,集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展示中心。建成以来,承接了2018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2020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台州商人大会。2023年3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台州研究基地正式授牌。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细,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良性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是做强企服中心功能。推动涉企服务从党政部门向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单位延伸扩面。触角上,细化产业平台企服驿站建设标准,落地特色产业“一类事”服务场景,推动驿站建设实战实效。二是推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完善“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四项机制,用好“企呼我应”1187涉企问题工作台,确保涉企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三是推动营商环境五大环境专项行动攻坚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年度目标指标,持续跟踪落实营商环境19项专项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以问题解决的质效来检验专项行动的成效。
(二)进一步落实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一方面,实施《台州市进一步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行动方案》(台数办发〔2024〕2号),全面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迭代“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转型路径,深化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与应用。建立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动信息主管、数据主管职业化。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95%以上,6个试点细分行业基本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持续关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研发机构,帮助企业对接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需求。持续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组建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加快构建“科研院所+双创孵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全力承接落地一批技术性、首创性成果。
(三)进一步抓好出口拓市和消费促进。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主体培育。加强“蛟龙企业”一对一重点服务,加大“种子企业”培育力度,持续推进“百企贸易总部”专项行动,重点锚定晶科能源、银轮等项目,推动总部回归实现增量。二是进一步拓宽贸易市场。深化开展“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组织开展工贸联动、跨国采购对接等活动,做好境外自办展和广交会的组展工作。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做强跨境电商出口,挖掘二手车出口潜力,做大新业态增量。三是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打响“好产品台州造”“放心消费在台州”等品牌,探索“政府支持、厂家让利、商家补贴”的推广模式,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台州优势产品行销全国。
(四)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2024年常态化举办50场以上“政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持续迭代“1187”亲清政商关系体系,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健全涉企问题闭环解决工作机制。推动亲清政商关系示范点建设,2024年首批培树3家以上亲清政商关系示范乡镇。深化清廉民企建设,以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清廉建设全覆盖为抓手,同步推进清廉建设向规下延伸。2024年打造不少于20个有辨识度和区域辐射力的清廉民企建设样板,100家以上的清廉民企建设示范点和20家清廉商会示范点。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领军型、骨干型、科技型、公益型企业家为重点,挖掘和培育一批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充分结合主题教育、重要时间节点等有利契机,开展“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宣讲团”系列宣讲,弘扬好浙商“四千精神”和台州企业家“五大”精神。用好大陈岛垦荒基地等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活动,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三是建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深化“311”导师机制,全年全市举办各类培育活动不少于60场次,其中专题培训班不少于10场次,全面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建好新生代企业家社团组织,完善多部门联动的新生代企业家发现机制,对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在推荐评选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接好政治班、事业班、社会班、文化班。
感谢你们对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方 一
联系电话:0576-88511671 邮 编:318000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