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63/2024-1151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成文日期: | 2024-09-13 |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 2024248 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张贤鸣、张炳峰等 2 位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台州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建议》( 第 2024248 号)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内容涉及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务服务办、市金融发展中心等单位的工作职能,经汇总相关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台州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大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奋进 “ 三高三新”,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强市的建设。 一、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初步成效 我市新质生产力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构建等方面。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产业、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重点领域。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23 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现增加值 380.35 亿元,增速 2.7%(全省第 9 位),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 24.8%( 占比全省第 9 位); 占全省的比重为 5.1%。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渐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分行业发展亮点纷呈。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生物产业占比最大( 占比 45.6%,以生物医药为主),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中技术力量最强、产品科技含量最高、最具竞争力的行业;新一代信息 技术发展迅速,2023 年增速达 27.3%。 集聚格局初步显现。全市产业集群态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一大批具有较大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园区成长迅速,产业进一步向椒江、路桥和临海集聚。2023 年,椒江区、路桥区和临海市共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212.9 亿元, 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的 56%,全市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格局初步显现。2023 年,仙居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同比增长 21.1%,增速位居全市之首,玉环市次之(表 3)。 ( 二 )我市未来产业发展成效 当前我市的空天产业、元宇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迅速正积极推进。平台创建步伐加快, 台州湾新区空天产业(无人机与卫星互联网)未来产业先导区被列入首批 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 台州空天产业平台成为省 第一批 “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部分龙头企业正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以水晶光电等核心龙头企业为依托,逐步推进 “ 浙里光谷” 的打造,积极推动我市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蓝景科技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推进海洋绿色产业发展;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聚乳酸 “拓荒者”等等。 ( 三 )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成效 “十四五” 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 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实施 “八八战略”,全面落实市委市 政府的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部署,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 创新深化,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成果获得 省委省政府认可,2021年4月,被成功纳入省级科创走廊体系;2022年11月, 台州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科技厅联合颁布 了《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2022年1月,台州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12月,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 新中心成功落户温岭,实现省级科创 “塔尖重器”零的突破。 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77% ,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 一)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推动质优产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台州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贯彻实施《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我 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监测分析。 完善产业统计体系,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监测,定期通报产业数据;加强研判和分析,对于指标落后区域,及时开展调研并提出推进措施,定期发布调研报告。 ( 二)打造质优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前瞻布局 打造质优产业集群。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X” 标志性产业链,推动链主企业强化引领作用,在技术攻关、产 品推广、产销合作、标准制定、质量管理、 品牌创建等方面发 挥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二是引导集群配套企业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专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 细分产品,推出一批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我市制造业的本地配套率;最终形成一批空间上高度集中、上中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前瞻布局。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 动计划(2023-2025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 年)》等文件精神,做好产业前瞻布局。 一是空天经济。尽快制定实施《台州市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8)年》,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强链补链延链,拓展应用场景,大力挖掘低空经济发展潜力,统筹推进我市空天经济的发展;结合空天产业(无人机、 卫星互联网)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优化智能网联道路规划和低空配送路线规划,探索开展空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车路协同和无人驾驶等试点。二是元宇宙。推动“工业元宇宙未来产业先导 区”(路桥)、“浙里光谷”等平台发展,加强动态环境建模、新型显示和传感、系统开发工具、多源数据处理等技术自主研发, 推进元宇宙与工业设计、健康医疗、建筑设计、文教娱乐等领 域融合发展。 三是人工智能。补链发展高精密减速器、智能控 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突破应用机器人离线编程、人工智能、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等新技术,集成数控机床、 自动化生产线、立体库、增材 制造系统等产品,拓展智能制造、智能仓储、智能检测、工业级 3D 打印等服务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椒江科创谷人工智能及智 能产品应用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四是生命科学。聚焦脑科学、 人体组织器官、生命再造、生物治疗等方向,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超前布局病理学、生物制造、基因编辑、基因诊断和重组类药物等先进医学产业。五是半导体。前瞻布局第三代和第四代半导体,其中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 SiC)、氮化镓(GaN) 为代表 ; 第四代半导体也叫超禁带半导体,包括以锑化镓(GaSb)、锑化铟(InSb)等锑化物为代表的超窄禁带半导体,和以金刚石(C)、氧化镓(Ga2O3)、氮化铝(aln)为代表的超宽禁带 半导体。六是海洋科技。前瞻性布局深远海生物技术、海洋生命、深海资源的科研攻关项目。 ( 三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围绕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变革需求和前沿性技术发展趋势,落实尖峰、尖兵、 领雁、领航四大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实力,加快取 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全力组织一批标志性协同创新项目、急用 先行项目,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可控。支持培育一批中试基地、柔性孵化平台等,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高质量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深化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加大产业平台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持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县域全覆盖。 依托台州湾科创走廊,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引育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院,布局一批科技 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载体。高水平建设浙江省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动浙大台州研究院、南科大台州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提质 增能,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县(市、区)分行业建设产 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鼓励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 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加快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以光电、智能汽车电子 两大千亿级产业链为引领,工业机器人、空天信息、工业软件和集成电路等百亿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2+3”数字产业集群。 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推动水晶光电、万胜智能、利欧聚合 等上市企业深耕产业细分领域,不断做强优势产业,实现较快 增长。按照“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浙里光谷、浙东南数字经济产业园、温岭激光产业园、玉环晶科能源产业园等重 点产业平台建设,形成“一核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夯实算力网络基础。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改造提升 光网速率和覆盖面,推进千兆到户、万兆到企;加快 5G+工业 互联网、 医疗等融合应用场景创新。优化算力布局,推进移动浙东南智算中心、联通台州市 5G 核心(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供给能力。 ( 五)加强项目和平台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实施“1+1+9”产业平台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台州市推进产 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实施“1+1+9”产业平台提升行动, 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产业发展主战场、创新驱 动主引擎、开放合作主力军、产城融合主阵地。培育高能级产 业平台。聚力台州湾新区(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台州湾经济 技术开发区建设,全力打造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和 重要增长极。推动台州湾新区加快创建国家级新区。推动温岭 经济开发区等有条件的经开区升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支持黄 岩、三门创建省级高新园区,符合条件的认定为省级高新园区; 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国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重点推进台州湾新材料产业园、华海国际医药产业园。 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按照“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培育一批”的总体格局,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量级产业领域谋划力度,加快台州空天产 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推动新材料城、 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和三门海洋清洁能源城等平台建设,做好“万亩千亿” 新产业平台的储备和培育。 建设一批高技术特色小镇。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链与创新链高度融合的高新技术特色小镇,重点推进黄岩智能模具小镇、 椒江绿色药都小镇等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吸引人才、技术集聚,推进产业升级。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 高标准建设临港产业带,不断整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 ( 六)积极融入长三角,承接新质生产力产业“溢出” 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优势互补领域, 增强产业协作、畅通产业循环,深度融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 地建设。积极承接上海金融、人才等资源溢出,深化与上海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作,推动共建跨区域产业链,加快打造“上海研发孵化+ 台州生产制造”模式,着力推进沪甬台合作产业园等建设。积极招引杭州新一代信息技术领 域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延伸项目落地,共建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中心等平台。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舟山群岛新区 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高效整合甬台舟三地海港资 源和发展平台,积极参与宁波都市圈建设。 ( 七 )强化“双招双引”,进一步强化新质生产力招引方向 专班攻坚链式招引。全市应进一步强化新质产业的招引目 标,尤其是占比排位靠后的区域。从 2023 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来看,居于全省第 9 位;玉环( 10.3%)、 ( 13.4%)和温岭( 15. 1%)居于后 3 位。紧紧围绕“五城十链”, 完善新质产业链“招商地图”,梳理重点招商清单和目标企业库, 强化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定向招引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突出“链长+专班”模 式,形成“链长带头、专班攻坚、市县联动、系统支撑”的链式 招商体系。 抓好重大海洋质优项目招引。贯彻实施《台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台州市海洋产业重点招商方向目录和平台布局指引( 1.0 版)》,紧盯海洋电子、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开展重 点招商,加快打造临海生物医药健康、三门新能源、台州湾-路桥临港汽车制造等海洋特色产业倍增平台。 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大力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面向世 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依托重点领域、重要平台和重大项目, 引进一批国际一流人才( 团队)。依托台州学院、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等院校,建设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重点建设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台州分院。构筑优质的人才服务生态。 落实台州人才新政 3.0,及时推进人才新政迭代升级。 ( 八)加速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加速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 目盲目发展,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共享制造、未来工厂、虚拟产业园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大“低散乱”整治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 展,建设一批升级版小微企业园。加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先进示范工程项目,推进绿色工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的应用,加快生产工艺绿色化 改造。优化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和方式,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在园区方面全面推行“区域能评+产业能效技术标准”准入机制,推动实现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绿色园区及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实施园区绿色升级改造,推动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和绿色升级,完善园区产业共生体系,搭建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园区环境监测管理,积极推进环保管家、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确保园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推动园区碳排放管理,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屋顶光伏,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创建低(零)碳园区试点。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 陈晓敏 联系电话:0576-88510815 邮 编:318000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 年 6 月 23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