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促转型 强招引
【三门县】“链”出“新”城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05 08: 42 作者: 庄嘉瑜 浏览次数:

7月31日,浙江尔格能源有限公司忙得热火朝天。200千瓦时/64千瓦全钒液流电池研制进入冲刺阶段,研发人员争分夺秒提供了样机技术方案,关键组件也在加紧生产中,只待8月中旬开始组装样机。

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富集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资源,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使其背负上发展新能源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的使命。

“我们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摸排链上企业、行业现状。一来,帮助本土企业找到可生产的风口产品,引导其迈向新能源产业。二来,发挥‘链主’效应,将企业的朋友圈变成我们的‘招商圈’,招引新能源企业入驻。”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卢卓毅说。

引导本土企业转型新能源

最近,三门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创电子”)的新能源生产线火力全开,20多名员工有条不紊地组装电子元件,赶制8000多件三合一车载电源产品订单。

“等到金鳞湖北岸8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完成建设,能再开3条新能源生产线,预计能达到17.5亿元的产值。”康创电子副总经理屈克勇满怀期盼。

康创电子以传统家电起家,后将业务范围延伸至电动刀具。企业掌舵人深知,仅靠家电板块,企业成长速度有限。

2021年,在国家提倡“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康创电子关注到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产品单价高,发展前景良好。我们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可以研发这类产品,还有多年累积的客户资源,相信新能源产品能为公司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屈克勇说,当时,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以及政策、用地、人才等支持,让他们对切入新能源赛道满怀信心。

在建设新能源城过程中,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鼓励本土企业转向新能源赛道。他们做足准备功课,自发梳理当地电力配套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分析企业客户所需的风口产品,再将这些信息带至企业,帮助企业寻找转型新能源的切入产品。

截至目前,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辖区内,共有5家本土企业经过管委会引导,转向新能源赛道。

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金鳞湖北岸区块多为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关联产业,其中便有年产4千兆瓦时储能智能制造及2吉瓦储能变流器产业基地项目。眼下,数台打桩机夯实桩基的轰鸣声响彻项目工地,一根根桩基打入地下。

该项目由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联合投资建设。“海博思创是国内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头部企业,三门则是一个小县城。由我们直接招引企业是有难度的。”卢卓毅说。

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内不乏实力强劲的新能源“链主”企业。得益于日常走访,管委会得知,海博思创是中核汇能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供应商,并且海博思创还有扩张产能的需求。凭借多年政企良性互动,中核汇能主动牵线搭桥,让管委会和海博思创坐到一张谈判桌上。

“三门区域交通便利,300公里运输半径可覆盖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城市。”项目负责人占鑫星说,“新能源储能原材料运输和爆发性增长的海外订单都需要港口运输,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接轨宁波、上海等世界级港口,能极大降低物流成本。”

发挥“链主”效应,以商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是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引资的关键一招。去年以来,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引5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