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建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002668450/2024-1135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建设局 成文日期: 2024-06-25
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六届三次党代会第2024055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 市建设局 发布时间: 2024-07-01 16: 53 浏览次数:

王再潭,白瑞芳,林兰,叶海辉,卢娜,林杭,张爱芬,丁国盛,李孙平,王必胜,卓桂娥等11位代表:

你们在中国共产党台州市第六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产业、生态、人文建设推动台州美丽城镇建设的提案》(第2024055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是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成效上的迭代升级,是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全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成效展示“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

一、台州市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台州市聚焦全域美丽,持续推动美丽城镇建设串点成线,不断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局,助推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带动城、镇、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美镇力量。2020-2022年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中台州连续获评优秀设区市,共有40个城镇成功创建省级样板,基本达标建设乡镇(街道)80个。

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开展以来,台州市把深化“千万工程”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市委“三个十”工作部署贯通推进,秉持以人为本,全龄友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联创联建,共富共美;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根据我市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台州市已制定了“2023年-2027年台州市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7年,持续打造50个左右省级示范镇。目前,全市共有30个小城镇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其中9个城镇已入围浙江省首批现代化美镇创建示范镇建设名单。

二、产业、人文、生态建设成效

(一)产业建设成效。根据地方特色食品情况,锚定打造全国罐头食品领域的优质产品供给地目标,编制了以黄岩水果罐头加工和临海涌泉蜜桔为主体的台州市传统优势食品(罐头)产区建设方案,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之路,助力“土特产”出圈。同时,以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建设目标,全力打造“10+X”标志性产业链,提速构建具有台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汽车医药、装备制造(泵与电机)等3个产业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发挥文旅融合优势,提升全市乡村旅游规模,全市旅游民宿达1200多家,其中等级民宿95家,文化主题(非遗)民宿5家,93家精品民宿进入浙江省首批“浙韵千宿”培育名单。

(二)文化建设成效。在全省探索推进人文乡村建设,仙居县被列入人文乡村试点县。文化礼堂建设实现应建行政村全覆盖,完成29家文化礼堂数字化微改造项目。黄岩区白鹭湾村文化礼堂、路桥区扶雅文化礼堂、三门县岩下潘村文化礼堂获评省特色礼堂。与b站(哔哩哔哩)合作已在全市举办两届文化创意精品展,展示我市美丽城镇建设成果,文创成果成功出圈。共建成文化驿站41家,乡村博物馆57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72个,其中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生活圈超过95%。2023年,全市共开展送戏下乡4939场次,送展览、讲座下乡8511场次,送书下乡45.2万册。

(三)生态建设成效。2023年市建设局完成41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完成率100%;新开工43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开工率100%;全市2973个处理设施中3265个处理设施已完成标准化运维评价,完成率109.8%;行政村覆盖率已达94.3%;共建设城镇绿道140公里,完工率100%。市农业农村局将美丽乡村列入乡镇重点工作之一,深化“四大革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系疏浚、庭院建设等工作,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改进与提升

下阶段台州市美镇办将深入推进现代化美镇工作,进一步抓机制建设,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工作统筹,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常态化督查指导工作。根据提案意见建议,我们进一步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城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通过激活存量用地建设提升特色小镇、现代多点培育,加快产业能级提升。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激活农业产业园、“共富工坊”等多类型产业用地。结合当下国潮、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农业+”“文旅+”融合型产业,多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无痛转型。”增强创新赋能,以强带强,培育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绿色工厂、未来工厂、未来农场等,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二是新旧共进,加快经济价值提升。市经信局以“浙江制造精品”为抓手,联动推进“千企创牌”工作,精选企业建立梯度培育库,完善品牌建设培育发展体系。依托“台州老字号”、“百县千碗”等认定工作,加大镇域内本地自主品牌宣传力度。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检查,切实保护品牌价值,进一步实现更多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走深走实。

三是筑巢引凤,加快产城融合提速。市建设局将继续完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外利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为产业规模扩大织就“安全网”;向内完善工业邻里中心,优化人才入驻配套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美丽城镇建设的连续性、持久性。

(二)聚焦文化赋能,夯实镇域文化建设底色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激发城镇活力。新建、提升城镇会客厅,打造多功能城镇休憩空间,对于老旧街区区块,谋划老街有机更新,留存特色建筑。健全“一库一图一池一清单”档案,持续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分级分色管理和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整治。市委宣传部持续深入推进人文乡村建设“5621”计划,争创省级人文乡村;市文体旅将积极推进临海“江南·溪望谷” 浙江沿溪乡村共富示范带、温岭石塘镇山海之境、玉环干江镇全域旅游共富示范区建设、天台石梁山居、仙居仙山天空之城、三门横渡国风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业态,拓展城镇功能空间。

二是以文脉传承为支撑,做亮文化精品。围绕台州山海禀赋、农耕文明和移民文化等本土文化特质,深度挖掘红色革命、古村历史、非遗传承等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游线。鼓励乡镇引入市级非遗项目,变小微博物馆为市级乃至省级非遗微型非遗博物馆;推进“非遗进校园”,请非遗传承人入驻村级文化礼和村中小学,不定期开展传薪教学。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持续开展“三送一走”活动,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完善“景区+村庄”“小镇+村庄”“民宿+村庄”“村庄+村庄”和田园综合体等模式。

三是以文化共建为主线,开创共富格局。各县(市、区)现有大型公共文化建筑群,辐射带动乡镇分馆、农家书屋等基层阅读网点,在镇图书馆举办“你选书我买单”;通过“省、市、县、镇、村”五级优质文化服务共享机制,牵头协调文广旅体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各镇开展各类村镇文化赛事。市文广旅体局继续推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驿站建设,增强乡村现代美学韵味,举办乡村旅游专题培训、乡村大讲堂等活动,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带头人”,推动高质量文化资源下沉。市委宣传部将创新推动“礼堂+美丽乡村+旅游+教育+文化+文艺”等模式,造浓城镇人文氛围。

(三)聚焦设施提标,推动全域美丽提质加速

一是规划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市建设局、交通局以市域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为引领,着力提升都市区周边城镇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串联都市节点城镇。提供大容量、公交化服务的骨干公交方式,加快人口要素流动集聚。加快“台州一号公路”建设,推动沿海美丽城镇交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联动品质道路提升工程。市建设局依据《品质道路建设导则》,进一步指导乡镇(街道)抓市政道路提升工作,维保路面设施,推进街区面貌提升工作,将城镇特色元素融入街区建筑外立面提升。项目化推进公共停车建设,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率先推进率先推进村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三线入地”和村道“亮化彩化黑化”等工作。

三是建设绿色生态设施。市建设局将指导乡镇(街道)综合分析把握城镇河湖水体、山体等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城镇生态廊道,打造最美滨海绿道、观景台、亲海栈道。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重要抓手,以多样性、低成本、易管理为原则,推动和美庭院“百千万”行动提档升级,创建和美庭院4万户。扎实开展市区交接地带、城郊接合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台州市美丽城镇办将充分聚焦重点区块建设,全面执行《台州市现代化美丽城镇重点区块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增强精品意识,打造具有台州韵味、地域风采和特色彰显的美丽城镇示范窗口,强效落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建设任务,助力台州小城镇面提质焕新,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融合中的纽带作用,让城镇居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感谢你们对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人:葛卫云

联系电话:1395766****             邮  编:318000

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6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