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便民资讯  > 教育
高考成绩即将出炉,先学学心理调适方法
@家长和考生,稳住!
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发布时间: 2024-06-21 08: 48 作者: 王怡 吴畅 浏览次数: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出成绩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这段时间,很多考生背负身心压力,即使考后进入短暂松弛与解脱,也免不了对成绩、志愿填报等后续流程产生一系列的纠结、焦虑情绪。可以说,“后高考时期”,考生们要面对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如何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心态失常来源于内外短期转变

高考结束,短暂放纵过后,考生各种心理需求随之浮现。

来自路桥的小吴,高考后一直闭门不出,且很少与家人交流,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吃饭靠半夜叫外卖解决,就这样放纵地度过了一个星期。

起初,父母猜测,他考后估分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需要释放,于是就没过问。直到一天,爷爷从乡下来看望小吴,带了他最爱吃的杨梅,小吴却视而不见。父母劝说无果后责备了他几句,没想到小吴突然大发雷霆、情绪崩溃,随手就把家里的电视机砸了,并吼出了长期以来对家人的种种不满。

与此同时,小吴还表现出了身体上的强烈不适,包括肢体颤抖、僵硬、麻木,伴头晕、呼吸困难等。家人见情况不对,于是赶紧叫了120,将小吴送到医院,由急诊科处理后,转心理科诊治。

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评估与咨询,小吴在医生面前吐露了心声。后来,在医生的专业心理干预后,小吴的心理状态慢慢出现好转,而后与家人关系和解,情绪也变得稳定了。

考后的各种情绪属于正常情况

“‘后高考时期’,有很多考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加上不少家长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孩子,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凸显出来,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尹世平介绍,比较常见的情绪是悲观、抑郁。

有些考生在考后估分,觉得自己考得与预期相比有差距,于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责、抑郁、暴躁的情况,让家人、朋友觉得难以理喻。严重的考生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此外,还有几种考后心理比较典型。一种是报复性玩乐。很多考生在高中三年里,长期压抑内心的需求,考后一朝解放,于是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放纵自己。“例如,有的学生每天沉溺于网吧、KTV,忙于聚会狂欢、胡吃海喝、熬夜刷剧、打游戏等,作息严重紊乱,心身超负荷运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身心健康。”尹世平说。

此外,还有的考生会感觉,三年的忙碌高中生活一下子结束了,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无措感,心里空荡荡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失去短暂的奋斗目标,从而陷入空虚、迷茫的状态中。

还有的考生,高考后对自己的成绩期待较高,等待成绩的过程由于其不确定性而焦虑。心理素质稍差的考生甚至会持续焦虑,出现失眠、抑郁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考生有很大一部分压力其实来自于身边的亲朋好友。例如,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尹世平说,其实,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引起部分考生出现心理、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高考失利该怎么办

在尹世平看来,考后健康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渐进、适度、放松的,避免放纵,不长时间破坏健康作息习惯,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

“即使高考告一段落,也建议考生们能客观对待高考,调整好考试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松弛而不空虚。”尹世平说,假期里,考生们可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或主动和家人、老师、朋友沟通,分享内心想法与感受,及时排解心结和不良情绪。当有持续性或强烈负面情绪难以调节,不讳疾忌医,及时寻求医学帮助。

当考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本人心态出现失常的情况,尹世平认为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缓解低落情绪。

“得知成绩不理想,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压力大,很敏感,这时候父母最好谨言慎行,不要急于表达评价、情绪、指导意见,不妨花两天时间先自己消化这个不好的结果,待情绪平复、深思熟虑后再试探性讨论,循序深入沟通。”尹世平说,家长还要学会接纳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哪怕是发脾气式的表达,毕竟高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项挑战,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其次,父母可以适当传递对孩子的关心和认可,引导他们将成绩与个人价值区分开来,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高考的影响。“成绩出来后的一段时间,家长们还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留意他们的情绪持续时间以及状态变化,如果长期无法排解,一定要及时求医,切勿让心理问题压抑在孩子心中,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尹世平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