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12/2024-1125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成文日期: | 2024-05-27 |
信息来源: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发布时间: 2024-05-27 15: 31 | 浏览次数: |
增殖放流是修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渔区共富的重要手段。
5月16日,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联合浙江浙能临海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临海东矶列岛海域举行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涉海海域海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放流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约890万粒。
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涉及使用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项目单位需进行生态补偿。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与浙江浙能临海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资源影响损害补偿履约协议》,明确浙江浙能临海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履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补偿的主体责任。经过《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对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报告》论证,浙能临海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承担生态补偿资金266.75万元,将放流大黄鱼、三疣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等超5000万尾(粒)。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对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把关,牵头组织对涉渔工程生态修复方案进行论证,监督管理补偿措施落实情况,并对生态补偿落实完成情况及时组织验收。
据悉,“十四五”期间,台州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放流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60余万元,放流大黄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梭子蟹、日本对虾等水生生物苗种15.6亿单位,完成浙江省增殖放流目标任务的204.7%,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我市将坚持科学放流、规范放流,优化增殖放流方式,因地制宜地选择旗舰种、优势种、经济种、衰退种、土著种,加大主要物种的放流数量,促进代表性渔业资源恢复。为此,我们倡议:
一、争做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线守护者”。积极参与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洋牧场创建等活动,严格执行新伏季休渔制度,共同呵护蓝色家园。
二、争做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模范践行者”。坚决遵守国家和省法律法规关于渔业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坚决不购买违禁渔获物,不携带、不使用禁用渔具,不捕捞、不销售违禁渔获物,积极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三、争做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积极宣传者”。大力宣传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椒灵江流域禁渔、省人大常委会幼鱼保护决定等政策法规,营造保护渔业资源的浓厚氛围,增强全民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小贴士:曼氏无针乌贼,俗称乌贼、墨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是我国的四大渔产之一。肉质鲜美,一般鲜食,干制品称“乌贼鲞”或“墨鱼鲞”,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叫“乌贼蛋”,为海味珍品。贝壳药品名“海螵蛸”。墨汁和醋混合服用主治心痛。海螵蛸有很强的去污能力。1980年前,乌贼一直是东、黄海,尤其是东南沿海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中浙江省乌贼的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1981-1986年东海区乌贼产量波动于1.1-7.1万吨之间,年平均产量4.4万吨。由于捕捞过度,中国近海乌贼资源衰败。通过近年的增殖放流,乌贼又重新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
曼氏无针乌贼(成体)
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