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4-05-20 08: 55 | 作者: 应梦诗 | 浏览次数: |
三门其头山矿项目现场,“轰!”随着一声炮响,技术人员开始调试机械设备,物料不断从现场运至矿仓,经过初步破碎后,通过皮带机运送至生产线进行深加工。
该项目3月中旬进行试生产调试,3月底建立临时党支部,让21名“流动党员”在工地上找到组织,以“党建带动工建”,有效实现党建组织力转化为项目攻坚力、发展推动力。目前,该工程进度持续加快,生产系统已完成联动带料调试,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三门坚持项目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以支部建在项目上、干部炼在项目上、合力聚在项目上,使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今年一季度,三门共启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7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亿元,增速11.5%。
支部建在项目上
其头山绿色矿山项目纷繁复杂,如何快速抓住主要矛盾?健跳镇第一时间抽调32名党员干部,建立其头山项目党支部。“要善于用好党建这个‘法宝’,将党旗插在工地一线,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健跳镇党委副书记王柳青说。
4月,其头山项目进入管网迁移和周边水系调整阶段,由于施工环节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工程进度受阻。为此,健跳镇第一时间召开项目党支部会议,项目施工方提出诉求,列出问题清单,各职能办公室现场受理,党支部统筹协调,解决问题。“以往我们在施工中遇到问题都要逐级往上反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既牵扯精力又拖慢工程进度。”浙东矿业公司项目负责人徐欢说,健跳镇以“党建进工地”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实现难题并联处理。
近年来,三门围绕重点工程项目,深入融合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通过构建抓党建引领、制度建设、服务成效的“三抓”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项目在上下联动、互融共促中跑出“加速度”。
干部炼在项目上
“175户,19天,实现百分百签约。”在沙柳街道办事处,所有人都为之雀跃,大周塘区块涉及2810亩养殖塘,能够如此高效平稳地完成清塘和土地收回,实属不易。
项目启动初始,沙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集36名党员干部组建大周塘区块政策处理项目攻坚小组,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驻扎项目一线。同时,攻坚小组常态化举办工作交流会,建立“三学三定”工作机制,学习相关政策、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干中学、学中干。在大周塘项目攻坚期间,共开展14期交流会,明确53个重点户责任人。
为了加快进度,所有干部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养殖户,加快排摸工作进度,晚上统计数据、汇总村民意见,并梳理安排次日工作。
“一开始我们都不同意,但是干部和我们讲道理,还帮我们铺好后路,我也被说动了。”养殖户周继联说,攻坚小组干部陈中炜还化身“销售员”,一起帮忙销售塘内花甲、小白虾等海鲜。
“养殖户的转产就业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我们要负责到底。”陈中炜发现周继联有种植经验,与村“两委”多次商讨后,将目光放在收益更高的油橄榄产业,他主动联系树苗供应商以及有关种植专家,帮助周继联带头进行首批油橄榄的种植。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战场,我们始终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锤炼干部、识别干部,培养更多能在项目建设中攻坚克难的‘领头雁’。”沙柳街道党工委书记赖智刚说,攻坚小组成员将继续奋战项目一线,“锤党性、练硬功”,以“红色力量”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提挡加速。
合力聚在项目上
第一时间建立党支部、第一力量集聚一线,只有将合力凝聚在项目上抢工期、拼进度,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在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工程项目政策处理过程中,珠岙镇机关二支部通过与浙交投台州项目组党支部“强强联手”,开展党建联建同题共答、揭榜挂帅联动攻坚,把项目党建工作融入生产、引领生产,并与周边村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为项目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坎头岙村是本次征地拆迁的主战场,肩负着大批量农房搬迁安置的政策处理工作。“涉及的村民比较多、配合支持度差,安置土地资源极为紧张,我们必须紧扣流程,紧盯时间节点。”珠岙镇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叶云介绍,通过与浙交投台州项目组党支部、坎头岙村党支部合力破难,将村内土地情况摸准摸透,将村庄规划研实研细,在马岭集镇区块安置问题上,共同协商出“本村安置+集中安置+‘迁富小区’+货币补偿”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方案,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碰上啃不下的“硬骨头”,靠的是支部带头、党员攻坚,通过乡镇机关、项目部以及村党支部党建联建,推动干部资源共用、破难经验共享,为实现思想破冰、工作破难、发展破题提供了坚强保障。
下一步,三门将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继续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将难题解在一线,将干部炼在一线,将合力聚在一线,为三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