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民生实事
索引号: 002669015/2024-11156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 成文日期: 2024-03-12
2023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民生实事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4-03-12 09: 21 浏览次数:

2023年,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牵头省政府民生实事4项:建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110家、改造提升放心农贸市场27家、新增民生药事服务站15家、新增山区26县和农村地区阳光小作坊85家;牵头市政府民生实事3项:新建养老机构食堂(助餐机构)智能“阳光厨房”100家、改造提升放心农贸市场30家、新增食品“阳光小作坊”200家。

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省民生实事养老机构“阳光厨房”173家,完成市民生实事新建养老机构食堂(助餐机构)智能“阳光厨房”150家,食品安全明显提质升级,惠及全市1万余名老人。建设37家放心农贸市场,全部完成软硬件改造并通过验收,累计创建放心农贸市场142家。新增民生药事服务站30家。完成建设食品阳光小作坊200家,其中新增山区26县及农村阳光食品作坊98家,台州“阳光小作坊”建设工作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2023年一季度省政府民生实事工作现场推进会作经验交流。

一、强化责任落实,高站位布局民生实事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监管领域民生实事工作,分别连续21年、连续9年将食品安全工作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四套领导班子多次前往各地农贸市场、养老机构等地调研指导和检查市场监管领域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贸市场更新提质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实施《台州市农贸市场更新提质四年行动计划(2023-2026)》,强势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我局全面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处长定期汇报”的推进机制,确保民生实事工作层层落实、一贯到底。各县(市、区)根据创建任务,进一步细化任务指标,层层压实责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落实、属地负责、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汇聚多方合力,协同作战。“放心农贸市场建设”方面,建成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的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机制,加速农贸市场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切实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方面,多次对接民政部门、安装公司和创建单位,协商制定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等要求,有序推进建设工作。

三是坚持督导推进,务求实效。将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全市系统“三十行动”和“三张清单”,实行领导领衔、清单落实、每月亮晒、例会推进、考核挂钩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健全“线上督+实地查+随时访”的督查问效制度,采用各县(市、区)局交叉检查、市局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立行立改,确保所有牵头民生实事点位均经得起核验。在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半年度督查及年终核验检查中,我局相关点位高质量通过验收。

二、聚焦量质并举,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实施专业管理,鼓励专业团队、国企以全资或者参股的方式,参与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带动农贸市场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加速,全面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强化食安保障,全市农贸市场肉类产品全部依法依规上链,通过“浙食链”大数据平台,形成全链条、全闭环电子追溯体系,全市放心农贸市场生鲜摊位“浙食链”激活率100%,活跃度100%。充分发挥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哨点作用,开展“你点我检”快检活动,为公众免费提供快检服务,2023年,“你点我检”为公众提供免费检测共计137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12批次,同批次产品均进行溯源做无害化处理。加强经营规范,全省率先部署美容灯整治工作,排查超规定显色指数、色温范围的特殊颜色照明灯具2968个,整改2800余个,放心农贸市场置换率100%;强化计量检查,对市场电子计价器具落实强制检定,并提供登记、预约、检定一站式上门服务,37家放心农贸市场100%检定,同时,通过突击检查、错时监管等手段,实现市场领域计量执法全覆盖,形成计量违法高压严打态势,全市上下共查处涉嫌计量违法案件31个。

(二)有序推进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推行“四个一”的举措,实现养老机构食堂(助餐机构)后厨“阳光化”,一体推动监管“智慧化”,运行“规范化”。一是“一院一对策”,市场监管部门、养老院管理方、技术公司实行三方会商、合力推进,三方会商、合力推进,开展食安和数字化培训47场次,培训人员889人次,为每个养老院量身定制建设方案。二是“一院一台账”,正常性对标检查,存在问题和缺项挂牌整改、逐一销号,一院一表形成工作台账,整改食品安全问题隐患1219条次。三是“一院一公示”,统一制定公示牌、管理制度和标志标识,上墙公示内容统一规范,物品摆放整洁有序,美化洁化餐厅和后厨环境。实现食安码公示率100%。四是“一月一帮扶”,动员大中型餐饮单位“一对一”院企结对,发挥餐饮单位专业特长,每月指导帮扶养老院,赠送厨房用品和工作服等,逐步提升养老院食堂从业人员规范操作。全市122家企业结对帮扶166家养老院,开展“院企结对”活动194场次。

(三)稳步推进食品“阳光小作坊”建设。以“阳光”创建为切口,统筹推进共治监管新模式。重进度安排,强化标准指导。主动为食品小作坊提供帮扶,累计上门指导小作坊3125家次,解决流程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到位、标识标签不规范等问题127个,现场指导“浙食链”激活注册、数据上链预包装产品赋码等难题新题43个。抢时间、争主动、快推进,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全力跑出阳光食品小作坊建设“加速度”。重规范打造,提升创建质量。出台全省首个食品小作坊现场管理工作市级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5S现场管理指南》、全省首个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食品生产行业监管的资源配置。以“5S”为基本元素,统一设计制定宣传口号、上墙制度、文旅化展示、公式图板等重点内容。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要求提质小作坊产业,多次组织线上线下培训,详细解读示范创建要点,并督促小作坊高标准、严要求落实。重特色挖掘,打造个性场景。引入第三方专业文化公司,对41家各具特色的“文特旅”小作坊实施“每坊一策”,为小作坊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品牌建设方案,让传统作坊焕发新姿。将食品小作坊加工生产与当地特色旅游充分融合,梳理有革命红色意义的线路,将景区沿途的特色食品小作坊充分展示在旅游介绍、高德地图导航中,打造集传统加工、产品展卖、游客参观、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工坊场景。

(四)高质量开展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提早谋划布局,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的要求,提早做好点位培育。第一时间细化量化创建工作方案和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定标定责,确保创建工作做实做细。统筹创建步骤,指导制定民生药事服务项目表,明确每个项目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工作制度,并将其标准化和明确化,以引导创建单位规范操作和服务流程。强化多元宣传,在各地媒体、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开展民生药事服务站的宣传轮播。经过多方面的宣传、推广,扩大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的影响面和群众参与度,实现民生药事服务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三、聚焦成果转化,高水平推动民生优享

通过民生实事举措的有效落地,各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达到了几方面的效果:

(一)延伸服务半径,稳步提升民生温度。积极融合民生药事服务站、社区药事服务站、三医联动、智慧药房等多项药事服务点位的创建,协调资源,全面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创建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新创建并运行30家民生药事服务站,共服务群众94286人次,举办药品安全知识讲座51次,进社区开展药事服务39次,药学志愿服务95次。黄岩围绕推出台州市首家“全天候”(24小时)智慧药房和儿童友好药房,当地沈宝山国药号有限公司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成功获评第二批“浙江省药品科普基地”,三门开展线上服务、线下上门、聚集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药师服务活动,椒江、天台发挥药师、家庭签约医生、网格员、志愿者四大员的联动效应,结合现代社区建设,“四员联动”突出“一老一小”群体药事服务。

(二)完善信用体系,稳步提振消费环境。在放心农贸市场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对市场内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良行为,如缺斤少两、销售变质、不合格的食品等,均纳入市场信用监管指标,全面构建与经营户保证金关联,密切融合“市场红黑榜”、信用考评奖惩制度的规范化农贸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全市农贸市场建立信用保证金合计1300余万元,年底对表现良好的经营户全额返还保证金+给予投标额3%-5%的现金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奖励经营户资金合计600余万元,切实促进了经营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过程中,发布养老机构食堂专题“红黑榜”15期,红榜43家,黑榜7家,同步抄告民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合力推进此项工作。

(三)探索多维实践,稳步提能养老服务。通过“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养老机构食堂(助餐机构)“可识别、可抓拍、可感测、可远程、可示警”的智慧监管系统有效形成,老人及家属可查看食堂监督检查、食品抽检、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还可通过“阳光厨房”模块实时查看后厨视频。积极探索适老食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和营养健康管理制度,根据老年人个体需求,同营养协会、卫健部门共同探索,合理制定基本套餐及个性化食谱,推出不同类型菜谱供养老机构自主选择,编制老人膳食食谱库。

(四)搭建共富实景,稳步拓宽“富民”路径。积极探索农贸市场领域台州共富实践,今年创建的37家放心农贸市场全部设置共富摊位、平价摊位或自产自销区。全市共整合提供免费市场内空摊位1800余个。在食品“阳光小作坊”培育过程中,以小作坊转型升级为主动力,发挥区域食品产业特色,升级建设现代化生产线共富工坊,积极打造聚生产、研发、体验、购物、休闲、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空间,积极助力共富建设。如黄岩高桥米面园区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多次改造升级为现代化生产线共富工坊,为国内首条专业化、规模化米面生产加工生产线。我局积极指导园区规范食品安全管理,注册统一品牌,采用统一包装,推动其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