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区】“和合金融”厚植优质营商沃土 |
|
|
|
“多亏共享法庭,当时给我们调解,现在经营状况好了,最后一期钱也还上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日前,路桥法院金融“共享法庭”的调解员接到远在北京的洪某打来的电话。 据悉,洪某在北京经营一家小吃店,去年因家人生病导致店铺效益不佳,在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路桥分行的贷款发生逾期。考虑其实际情况,银行向金融“共享法庭”申请调解,并通过金融解纷码,以在线调解的形式和洪某达成分期还款协议。随着店铺经营状况的好转,洪某近日终于还完最后一期贷款。 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近年来,路桥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路桥法院”)以“和合金融”多元解纷新模式为核心,通过全要素流程优化实现金融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债权实现成本高及司法资源紧张等多重难题。 聚焦源头治理: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跨越 “以往,金融纠纷多依赖诉讼解决,既耗时费力,还会导致企业因诉讼负担过重而陷入困境,所以我们提出‘和合金融’这一解纷理念。”路桥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旨在从根本上转变解纷模式,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转变。 在台州银行内设立的全市首家金融“共享法庭”,成为变革的前沿阵地。“共享法庭”集预防、调解、确认于一体,为银企双方搭建起一个快速响应、高效沟通的平台。 “您好,我们公司曾向台州银行贷款100万元,但近期公司经营遇到一些困难,贷款可能要逾期了,能否帮帮我们?”日前,路桥一家小微公司负责人向路桥法院金融“共享法庭”求助,并递交了调解申请。 次日,人民调解员联合台州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前往该公司。一番调解后,双方达成续贷方案,并通过按季结息的方式减轻公司负担。 据介绍,金融“共享法庭”通过引入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利用其对客户情况的深入了解,以及在谈判中的灵活性,使得纠纷在萌芽状态即得到有效控制。这种“7×24小时”的机动服务,让调解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提高了调解效率和成功率。 路桥法院还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类型,设计分级分类解纷方案,包括“以贷还贷”“分期展期”“减免息费”等多种措施,并结合“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既保护了银行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提供了喘息之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减少了诉讼的发生,也为银企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助企纾困:从“机械办案”到“灵活善治”的转型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企业得以恢复正常运营。”近日,路桥某小微公司负责人向路桥法院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前段时间,该公司因市场波动导致销售下滑,财务遇到问题,陷入金融纠纷,无奈之下向路桥法院求助。法院多方协商,其贷款银行同意展期还款,并减免部分费用。 “我们通过建立‘延期司法确认’制度,为那些有挽救可能的企业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这项制度允许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暂缓进入司法程序,以便它们能够在此期间积极寻求自救方案,如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有效避免因一时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企业倒闭潮。”路桥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路桥法院探索实施“活封”“活扣”等善意执行措施,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如路桥某小微园区公司的执行案中,法院采取灵活保全措施,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给予企业重生的机会。 降本增效:从“费时费力”到“高效便捷”的升级 12月4日上午,路桥法院工作人员打开“金融解纷码”在线应用平台,实时了解金融纠纷的化解情况和处理流程。电子屏上,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这是路桥法院新开发的智能平台,集判决、调解范本展示与教育于一体,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提供定制化的解纷方案,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自上线以来,已成功处理多起金融纠纷案件。 今年以来,路桥法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金融纠纷解决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实现了从“高成本、低效率”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转身。 针对不良资产处置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路桥法院还创新性地推出“预执废”制度。这一制度允许涉诉企业在特定条件下不经过传统强制执行程序,直接依据法院出具的《预执废证明》核销不良贷款,显著缩短了处置周期,释放了金融机构的信贷空间,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血液。 自“和合金融”改革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据统计,累计诉前化解金融纠纷超过2500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比例大幅下降,大量企业因此获得重生机会。同时,该模式还被广泛推广至省内外多个地区,成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典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