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290/2024-11647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4-11-29 |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24059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 您在台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提升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若干建议》(第2024059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分类办紧扣“提质增效”要求,不断优化全链条体系、健全全方位机制、营造全社会氛围,系统实施生活垃圾治理革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推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工作中,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顶层谋划。连续三年将垃圾分类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无废城市”建设、美丽台州建设等工作的重要评价内容;将集中投放点建设改造提升列入全市高质量建设“五大攻坚”行动项目,并对各地政府进行高规格、高频次、高力度“赛马”。6月24日,沈铭权市长主持召开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高水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总结成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确保这项工作始终高开高走。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明确“十四五建成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市”的工作总目标。2022年,出台政府规章《台州市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通过制度建设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印发《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评分细则》,完善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则,明确星级“拉风亭”评定标准和精品“拉风吧”设置标准。 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共投资42亿用于新建改建各类生活垃圾处置项目,易腐处置和焚烧设施均采取国内国际一流的工艺标准;每年用于垃圾分类前端运行(不包括环卫)的专项经费约5.5亿元。出台《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补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对市区季度考核优秀的镇街予以奖励,推动各级比学赶超。 二、提升垃圾收运处置能力,完善分类模式 一是前端抓“撤桶并点”,着力提升分类准确率。出台《“撤桶并点”工作导则》,规范拉风驿站设置密度、服务半径和集中投放时间等内容,以及“四保障、五标配”的建管标准(即上面有雨棚、四周有围挡、地面有硬化、地下有排污;标配固定电源、监控探头、清水龙头、照明设施、工具存放间)。截至目前,全市共撤除各类垃圾桶27.4万余组,建设标准化垃圾集中投放亭(拉风驿站)3092个;在1429个居住小区推行垃圾“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在526条商业街全部实行垃圾“定时定线”分类收运。同时,在“两定四分”区域,全面落实桶边督导、桶边执法、实时监控、人工巡检和投放亭每日清洗除臭、每周精洗等管理制度,以高水准的建设管理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随着“两定四分”模式的普遍推行,我市生活垃圾连续三年呈现“两减三增”趋势。2023年,生活垃圾总量减少1.19%、其他垃圾减少2.88%、易腐垃圾增加3.64%、有害垃圾增加88.93%、可回收物增加26.80%。 二是中端抓“环卫革命”,着力解决混收混运问题。对照分类收运要求,累计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49个,新增环卫运输车辆235辆,其中椒江区、温岭市、临海市均投资超过10亿元对环卫体系进行系统重塑。结合垃圾差异化收费制度的实施,全市建立落实“不分类不收运、收费标准与分类质量挂钩”等倒逼机制,目前居住区基本施行“一日两清”分类收运模式。同时,剑指“混收混运”问题,所有查处案件均按照万元以上标准严格处罚,对发现“混收混运”的镇街考核采取“一票否决”。 三是末端抓处置能力建设,着力突破瓶颈问题。2018年即实施处置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新建改建易腐处置、垃圾焚烧和危废处置终端项目17个,2020年就实现“垃圾零填埋、焚烧不出县”和“有害垃圾处置基本不出市”目标。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总处置能力8850吨/日,其中易腐垃圾日处置能力1100吨,基本能够满足现有需求。 三、促进多方治理条块联动,打造特色亮点 一是“党建+志愿”引领新时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锋行动,落实“八个一”要求,并与市文明办开展垃圾分类违规行为抄告。目前全市共7.3万名党员干部参与,728个机关、党组织对接指导703个社区推进分类。全市2.4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签订承诺书等“八个一”活动;14万名公职人员通过线上垃圾分类知识考试。联合市教育局、工青妇、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组建由852名分类讲师、3万余名分类督导员、10多万名小学生和近20万名职工、青年、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目前已面向16.8万人、开展2000余次社会志愿服务;已发动近13万公职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影响带动超115万人次,全市891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志愿者入户宣传全覆盖。 二是“行业+物业”实现大变革。按照住建部考评标准和《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联合机关事务、商务、经信、文广旅体、市场监管等14家市级部门,印发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规范》,对各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履行垃圾分类工作责任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管理、执法和自身参与的标准要求。借助《台州物业管理条例》地方性立法,通过创新信用加减分、资金动态补助、针对性处罚、指导执法保障、党建结对扶持等措施,压实物业企业主体责任,激发物业参与分类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有316家物业企业直接主导1200多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台州“物业+”经验作为浙江垃圾分类的“七大模式”之一在全省推广。 三是“数字+执法”推进新模式。搭建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信息平台,实行县市区“一张网”监管。目前,全市处置终端地磅数据接入完成率100%,投放点视频接入895个,投放点、车辆、中转站等数据共接入4349路。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教育引导期、轻度处罚期、严管重罚期”逐步过渡的“梯度执法”;联合市执法局印发《2023年度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健全长效垃圾分类执法机制。2023年,全市共立案查处8367起。 四、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发动,营造强大声势 一是构建志愿平台。以台州开放大学为主阵地,创办国内首个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简称“拉风”学院(“垃圾分类”第一,第三字谐音,蕴含“时尚新潮”寓意),打造集垃圾分类培训引导、宣传策划、技术研究于一体的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全市构建了含“1个市级拉风学院、10个县级分院、103个镇街宣教中心、1400多个社区拉风吧”的志愿者培养服务矩阵;“志愿浙江”平台垃圾分类已注册志愿者43万人,居全省首位;“拉风”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浙江省垃圾治理典型案例。 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制定《台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分级管理办法》,对志愿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讲师、督导员实行分等级培训认证和保障管理。对接台州学院、台州开放大学、郑岩滨省级宣传文化工作室等多个高校与团体,组建了31人的导师团,对志愿者们进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培养了“幼、家、社、企、特”五种类型拉风讲师。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拉风精英讲师24名、高级督导员277名,200余名志愿者获评市级“拉风达人”。 三是营造宣传声势。以“会分才拉风”宣教模式为主线,以“拉风说宣讲、拉风易物集市、垃圾去哪儿了夏令营”等40余个“拉风”主题活动为支线,助推和引领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声势力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各类大型志愿者服务活动18.2万场次,直接影响超400万人次,评选出“拉风家庭”和“拉风志愿者”128户(位);推动32所学校推行牛奶盒回收行动,共回收了包装牛奶盒520万个;“拉风说”讲师团受邀到河北、四川、新疆等地宣讲,将台州“拉风故事”讲出了浙江。 下阶段,市分类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紧扣全省垃圾治理“提质增效”总要求,全面推动生活垃圾“两定四分”全过程体系高质量建设运行。 一、强化工作机制 一是抓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市、县、乡(镇街)三级党政领导分片包干联系垃圾分类制度和村社“两委”组织“桶长”认领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快形成全市条块联动格局。 二是强保障。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创新生活垃圾治理投融资机制;加强讲师、督导员、巡检员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常态化检查通报和工作机制。 三是重谋划。按照省“提质增效”行动,制定《全市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7)》,项目化梳理下阶段工作要求和任务。出台《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督促各成员单位合力落实有关决策部署,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撤桶并点”提质扩面 一是抓重点。依托“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落实“桶边督导、桶边执法、网格责任”等措施,倒逼居民分类习惯养成和分类标准提升,力争市区易腐垃圾分出率继续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设置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间,安装AI识别、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提升分类精细化和准确率。 二是树标杆。2024年,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00个、示范片区10个。建立复查评估退出机制,对已创成的按不少于30%的比例开展“回头看”,复评不达标的,退出示范名录。 三是重评估。制定市对县(市、区)季度评估办法,对各地分类工作质量实行常态化评估,定期晾晒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制定行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评估、指导和通报。强化补短板,联合相关单位,对各条块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项目化、持续性攻坚,着力推动工作体系和质量提升。 三、提升分类处置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了分类收运体系。系统实施“环卫革命”,今年新增更新环卫作业车辆26辆,新建改建环卫中转站7座,在“两定四分”区域全面推行“分类运输、一日两清”,在主要商业街区实施“公交式定时定线收运”。 二是增强垃圾处置能力,实施易腐处置能力新一轮规划建设,推动市区有机物循环处置中心二期项目投用运行,加快布局集中处置与分布式就地处置相结合的易腐垃圾处置体系。 三是完善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出台中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提升全市资源回收站点分布密度和中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率。 四、打造特色“拉风”系列品牌 一是塑强宣传教育品牌,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契机,以志愿活动、教育培训、“十进”宣讲等集中宣传再掀机关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的“拉风”热潮;以台州湾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入选全国性宣教基地为示范,深化万名督导员轮训和千名精英讲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完善“一区县一宣教馆、一镇街一拉风吧”宣教格局和“一品牌多主题,一主线多支线”传播体系。 二是做优党建志愿品牌。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动工青妇等各类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加强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典型案例、人物的宣传报道,搭建好群众互动桥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的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组织互帮互助“五大统筹体系”,推进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的“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新格局。 三是完善志愿服务架构。完善“四级队伍、三级管理”架构,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成立志愿者队伍,挖掘培育地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全年开展不少于60万人次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居民精准分类习惯养成,加快形成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社会共识。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我们希望通过下阶段的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总结过去几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铆足劲,鼓足力,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感谢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联系人:罗子枫 联系电话:188****7665 邮 编:318000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7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