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 发布时间: 2024-11-01 09: 27 | 作者: 王怡 吴畅 | 浏览次数: |
减肥这件事,是很多爱美人士毕生所追求的“事业”。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肥胖有哪些危害?我市肥胖人群监测数据如何?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该如何科学减肥呢?记者就采访了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台州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专家王良友,为大家整理出一份实用、健康的减肥指南。
男性超重率、肥胖率比女性高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肥胖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所带来的危害,体现在身体各个方面,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成因复杂且影响范围广、涉及领域多、防控难度大。
为了更好地降低肥胖在我国的发病率,《指南》应运而生,共计3万余字,历时10个月,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和肥胖症诊治相关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共同制订而成,是我国肥胖症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
记者翻阅《指南》发现,近年来,我国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高达16.4%。6-17岁的青少年儿童群体,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则分别为6.8%和3.6%。
具体来看,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且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也就是说,男性在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面临肥胖问题。
超重、肥胖与饮食息息相关
具体如何诊断肥胖症?《指南》中明确指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质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体质指数的计算方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在我国,成年人群BMI(体质指数)只要达到或超过28kg/㎡(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可以确定为肥胖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那么,台州人的超重、肥胖情况如何呢?据2023年台州市居民体格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6.89%,肥胖率为10.24%,成人中心性肥胖率为36.34%。
超重、肥胖是否和饮食有较大关系?答案是肯定的。2023年台州市居民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膳食能量来源中,脂肪供能比35.17%,超过推荐量;蛋白质供能比15.07%,略高于推荐量。
在王良友看来,体重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进食量大而身体活动量不足,就会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进食量不足或身体能量消耗大,就容易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当然,肥胖也是一种复杂疾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如《指南》中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
减重关键在于“吃动平衡”
俗话说“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要想远离超重或肥胖,关键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使BMI(体质指数)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首先,减肥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吃的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其次,减肥就是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消耗掉,因此日常还要坚持多动一点更好,做到进和出二者的平衡。”王良友说。
饮食上,鼓励每个人都设定好自己的体重目标,定期进行自我监测。从营养或饮食方面,学会估算摄入的食物能量,了解哪些食物能量比较高,确保摄入能量不要超过自身的需求量。
除了能量控制以外,膳食上还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膳食的质量。“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日常主食不能过度精细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和保证健康。”王良友说,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对减重减肥、健康体重的误区,比如断食、过度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吃主食),甚至是生酮饮食,这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不正确的。
这些饮食方式,忽略了人体对各种各样食物和营养素的需求,相反,只会导致个体变得更不健康。“我们所强调的健康饮食,不仅要多样化,还要注重饮食规律,盲目减重不仅不能实现减重的目标,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王良友说。
具体来看,减肥人群日常所选择的主食,应尽量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粗粮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慢,可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建议将30%-50%的主食替换为豆类、块茎类、谷物类等粗杂粮。
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大家还可以合理地选择一些高钾、高纤维、高蛋白质等低脂肪、高饱腹感的食物,比如生菜、西蓝花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减重期间要注意油、盐的摄入量,清淡饮食。建议每日烹调用盐限制在5克以内,合并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的减重者,每天应限制在3克以内,同时减少摄入其他含盐量高的食物和调料。推荐每日烹调用油的用量为25-30克。建议优先选择生吃、拌、蒸、煮、炖,避免高油、高糖、高盐等烹调方式。
管住嘴,还要迈开腿
减肥除了管住嘴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迈开腿。关于运动减肥,专家也有话说。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选对恰当的运动方式,例如,从一开始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以跑步、游泳、长距离骑行等方式为主,同时辅助一些力量练习。”王良友说,对于一些体重基数较大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群来说,如果不适宜长时间跑步,那么建议进行游泳、划船器或骑行等项目的运动。
想要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开展抗阻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做哑铃、杠铃等器械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水平。建议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每次锻炼组数为2-4组,每组重复次数可根据个人运动能力维持在8-15次。
都说运动强度决定运动效果。很多人在减肥之初,为了达到瘦的目的,会疯狂上强度。以跑步为例。当跑步速度过快时,其强度是过大的,反而会使得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偏向以糖原为主,相对来说,消耗的脂肪就少了。另外,运动强度过大对于一些体重基数较大的人,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因此,运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但也不要太小,否则热量消耗过少,减脂效果也不好。
想要科学、健康地减重,还要掌握合理的运动频次,也就是每周的运动次数。建议开始运动时,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此后,根据个人运动能力等情况逐步增加每周运动次数至5次,每次30-60分钟,即达到或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当然,在运动过程中,要有充分且针对性的热身,以及运动后的放松、牵拉,促进身体恢复。
培养运动习惯和爱好,激发运动兴趣,对维持减重效果和长期运动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久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量、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特别是充足的睡眠(成年人应确保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应更长时间的睡眠),避免熬夜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管理压力,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社交支持,保持心理平衡,有助于避免情绪性进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