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部门动态
《中国财经报》台州蹲点日记|民企:在风浪中奋楫前行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3-05-30 09: 50 浏览次数: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今年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财政干部的必备本领。作为搞好财政新闻宣传、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举措,《中国财经报》记者近日派出调研组到台州开展蹲点调研,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和社情民意。现将《中国财经报》台州蹲点日记进行转载,敬请关注。

微信图片_20230530094137.jpg

中国财经报记者 齐玄江 陈映其  赵陈怡 吴宇宁

浙江台州温岭市的箬横镇民营企业众多,占全镇企业九成以上。在当前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向好因素累积增多,但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内生动力不强的背景下,箬横镇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如何?记者一行日前赶赴该镇进行了深入了解。

传统草编技艺再出发

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浦公司)是国内草编行业龙头企业,其名下的“高龍”品牌和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产品绝大部分外销欧美日韩,享誉世界草编市场。

5月24日上午,记者一走进公司大门,就被左边一幢玻璃房里的景象所吸引:二十几个学生模样的小孩正聚精会神地编织草帽。玻璃房门口匾额上写着“308草编工坊”。走进房内,只见那些柔软的纸草在一双双小手中轻快地飞舞,旁边的架子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草帽成品,煞是漂亮。

据介绍,2012年,以“高龍帽行”草编技艺为核心主体的“温岭草编”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草编技艺,公司和一河之隔的箬横镇第三小学设立“308草编工坊”,目的是让家门口的孩子们从小学会“指尖本领”。令人惊讶的是,在距此不远的“高龙帽苑”陈列馆,讲解员也是一位稚气未消的小女孩。

“温岭草编作为一项百年民间技艺,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广为流传,素有‘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的美誉……”小女孩用清亮的童声向记者介绍。从介绍中得知,公司前身是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高龙草帽行。

1986年,舜浦公司创立,经陈根土、陈君标父子俩的传承与创新,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陈君标是“温岭草编”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1998年学成归来后,以独到的眼光和胆魄,把舜浦草帽带上了国际舞台。陈君标告诉记者,现在舜浦草帽已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

如今,在箬横镇,大大小小的草帽企业有200多家,其中,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这里生产的玩具帽、童帽、女式时装帽、男式礼帽、学士帽等编织帽有1000多种,年产帽超1亿顶,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达20余亿元。

2020年,由舜浦公司和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申报的“草编非遗保护传承标准化试点”正式落户温岭,并于2022年设立“温岭草编”非遗工坊、共富工坊、巾帼工坊等一系列载体平台,为周边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发帽代加工的方式,让农村妇女在家多一份副业。

公司旁边有个集市街,集市日也是公司的收帽日。“一个帽行每次开门都会有一二百人来交帽,一上午就能收到上千顶。这样的收帽点,我们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上百个,每年可带动近10万人次从事草帽编织,基本能够解决编帽家庭的日常‘菜蔬钱’开销。”陈君标说。

一同前来调研的箬横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林振辉介绍,在箬横当地,草帽编织行业带动2万余名农村妇女就业,成为很多家庭的副业,是一个极富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的“地瓜经济”产业。

正当我们惊讶于一顶顶小小草帽承载的巨大经济价值时,陈君标却表现出担忧:“五六百万顶帽子才能换来1亿元的销售收入,平均下来,一顶草帽也就二三十元。但人工成本每年在以接近10%的速度上涨。草帽行业整体收入远低于机电、互联网等行业,吸引力有限。海外市场受自身经济下行影响,需求有所收缩。”

他介绍,为了突破困境,舜浦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提升草编工艺水平。筹建高龙工坊、升级改造高龙帽苑,打造草编元素丰满的基础硬件设施,同时加强款式设计研发,陆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40余项。其次,提升品牌影响力。“高龍”品牌先后在全球16个国家注册,该品牌也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最后,提升话语权。舜浦牵头建立了国家行业标准,积极与学校合作,设立非遗研学实践基地。

采访结束时已近中午,恰有一束光穿破云层,照在这个红瓦砌起的草编工坊上。陈君标把我们送到门口,认真地对记者说:“发展草编不仅是谋生,更是希望别把传统文化丢了。”

破碎锤“砸”出一片天地

5月24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浙江岭德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岭德),一眼就看到厂房门口一座近3米高的天蓝色机械配件模型,上面印有深红色椭圆形logo——DAEKKO。据了解,DAEKKO液压破碎锤是该公司的王牌产品。

“破碎锤是安装在挖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前端的配件,其最大的核心部件需通过液压推动,开发矿山、房屋拆迁等项目,都需要它来进行破碎作业。破碎锤是10多年前引进国内市场的,但当时被日、韩、德等国垄断生产。那时,我们公司恰好买了两座新挖机开发矿山项目,也买了日韩的破碎锤,用后觉得还不如我们自己生产。”岭德副总经理黄清风的话语中充满自信。

2018年9月,浙江岭德重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DAEKKO液压破碎锤为岭德旗下品牌,采用自主研发的原厂机芯,有塔式、三角及静音3种样式,可配各种型号的挖机和装载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

目前,岭德和国内另两家企业——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台州贝力特机械有限公司销售额加起来,占了国内市场近85%的份额。徐工XCMG、三一重工、柳工、山河智能等业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都是岭德的主要客户。

据黄清风介绍,岭德2021年产值为6.78亿元,2022年是4.1亿元,截至今年4月达到2亿元左右。“后疫情时代,受整个市场下行的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但与业内其他企业相比还是好得多。公司过去主打国内市场,去年开始发展外贸服务。今年一季度参加了一些国际展会,温岭市政府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目前已与沙特、俄罗斯、印度、孟加拉等国的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打开了东南亚、中东地区的市场,前景可期。”黄清风说。

黄清风分析说,由于国外基建速度慢、周期长,对小型挖机的需求量更大。主要生产大型挖机破碎锤的岭德,要想走出国门,必须逐步增加小型挖机破碎锤的产量。

岭德拥有200多名员工。出人意料的是,即使在疫情期间,员工的人数也基本“岿然不动”。对此,黄清风解释说:“我们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靠的不是人多,而是人‘精’。我们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方面,他们很难去其他类型的企业实现对口就业;另一方面,公司待遇不错,他们对公司有较深感情,因此很少有离开的。”

据了解,岭德的普通技术人员月工资为两万元左右,年底还有部分奖励。疫情被封期间,技术人员每月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补贴。

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对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岭德对此感同身受。“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国家及本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温岭市政府还开发了‘政策计算器’应用平台,只要输入企业名称及相应的经营指标,平台就会显示该企业能享受到的所有政策项目,一目了然。岭德这几年享受的财政优惠政策较多,光技改补贴加起来就有1000万元左右,力度相当大。”黄清风坦言。

在创新转型中实现“弯道超车”

在岭德釆访完,记者一行立刻赶赴下一站——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挂满证书的专利墙。“公司近些年获得的专利超过100项,其中不少填补了行业设计、制造等领域的空白。”出来迎接的公司董事长林帮法言语中满是骄傲。

林帮法中等身材,一副务实精干的企业家形象。近30年来,该企业从小作坊起家,一步步发展成为专业研发制造喷漆枪、空压机等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但创业之路绝非坦途。2016年,在国际同行巨头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打压的同时,奥利达新上马的锂电扳手项目也因缺乏核心技术败下阵来。双重打击使得林帮法不得不思考企业“破局”之道。“产业做强必须依靠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打造现代化的生产体系、管理体系。”林帮法说。这段发展的低谷期,让林帮法深刻领悟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自此,奥利达着力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对科研成本不设“天花板”,年均研发经费超过500万元。目前,公司核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研发的系列喷漆枪及水性漆专用喷漆枪更是我国环保喷枪产品中的佼佼者。

由于自动化气动工具快速成长替代,喷漆枪市场空间呈现大大压缩的趋势,林帮法凭借敏锐的感觉提前布局,一边稳住“老本行”一边开辟“新大陆”,瞄准与喷漆枪同链、应用场景广泛的空气压缩机作为转型方向,并利用强大的科研团队快速进军这一行业。

“为了在新领域‘一炮打响’,我们广泛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群体需求与同行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痛点,确定攻关方向,发掘出很多创新点。举个小例子,通过在产品上添加折叠手柄这样的小改进,就能让用户体验更方便更舒心,并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助力我们打开市场。”林帮法回忆道。

自2019年启动空压机研发项目以来,奥利达邀请中国计量大学流体学院、意大利设计师等专业团队研发空压机散热系统、美化产品外观,不到半年时间就成功申报5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研制的高效无油空压机两年时间内跻身市场前列,年产值超1亿元,今年有望实现产值翻番、“弯道超车”。

“今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以来,空压机订单量更加充足,每日出货量达2000多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为了赶制订单,企业把流水线从1条增至3条,每条流水线还新招了10多名员工,连续生产。”林帮法说。

“民营企业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扶持。”林帮法说。近年来,奥利达接连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台州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年享受到政策红利“礼包”近500万元,给企业增添了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林帮法表示,接下来,企业还将不断加大科研引擎力度,不断拓宽专利圈,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为实力竞争注入源动力,争取3—5年实现上市,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