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135/2022-1045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司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2-08-16 |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 发布时间: 2023-01-06 13: 45 | 浏览次数: |
释源庄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主动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2022128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强化司法保障,提升办案质效水平
一是优化服务,为当事人减少诉累。法庭立案大厅设立“律服通”,方便当事人联系法官、查找常用诉讼文书模板。在辖区乡镇(街道)试行延伸立案,推广“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方便当事人诉讼。二是科技助力,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在数字法庭建成后,法庭全面推行庭审记录改革和语音识别系统,使用录音录像全程记录,提高了庭审记录准确性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电子送达等工作也提高了审判质效。 三是从严治庭,打造专业审判团队。贯彻实施民法典,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基层易发多发案件,注重案件质量,严把质量关,同时做好判后答疑析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上诉和申诉的可能。依托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对审理过程中的审限扣除、鉴定等各个节点严格审批管理,避免程序上拖拉,提高审判效率。把调解工作融入人民法庭审判活动全过程,最大限度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坚持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下沉司法服务,深化诉源治理
一是“源头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深化“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矛调中心建设。促进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切实压降案件数量。二是“送法下乡”,提升全民法治意识。通过巡回法庭、上门调解、法制讲堂进村等多种形式,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辖区内的各村,力争群众不出镇即可获得便捷的司法服务,最大程度的方便群众诉讼。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共享法庭”开展法官宣讲、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 三是“携手并进”,共建府庭联动机制。加强与辖区街道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当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当时党委、政府建立定期通报、矛盾排查及联动协作制度,通过案件预警和司法建议,助力基层政府中心工作,源头防范风险,确保“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推动农村学法,提升村民法治素养
市司法局在持续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突出做好《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及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托司法所前沿阵地和“一村一法律顾问”优势,每年开展“乡村法治大讲堂”系列普法宣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500余场。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模范户”培育活动,培养法治人才队伍,为农村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人才队伍保障。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发挥市级部门在服务乡村中的普法主体责任,市政协开展“六送下乡”活动;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一庭一品”特色品牌,推动发挥法庭职能优势,将司法服务延伸到镇街、村居的前端末梢和纠纷源头,实现司法服务“网格化”;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百万农民学法兴业”活动;市农合联、供销社等单位联合开展“供销农村普法超市”,将法律知识送进农村千家万户,有效提升农民法治素养。
四、深化“四治融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不断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自治强基。全市村村制定和修订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创建省级善治村、善治示范村1041个。二是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规范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省级241个,市级1045个。三是德治教化。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发挥德治基础性作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建设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实现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创建全国级文明家庭3户,省级16户,市级1000多户。深化以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好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带动文明乡风的形成。四是智治赋能。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积极构建横向打通相关部门、纵向联通网格的组织体系,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监督有力的乡村治理信息化体系。
五、重视培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坚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法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班会、行走学院等途径了解和合文化,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坚持实施理论宣讲进农家、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滋养、移风易俗、邻里守望帮扶五大行动,宣传社会正能量,抵制不良风气,倡导社会和谐。
感谢您对台州乡村法治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司法局 联系人:陈光茂
联系电话:88603592 邮 编:318000
台州市司法局
2022年8月16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