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9015/2022-10268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 2022-09-30 |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管局 | 发布时间: 2022-09-30 17: 44 | 浏览次数: |
张开天、项修波、叶军辉、王伟文、孙志俊等5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从“制造”到“质造”升级的建议》(三第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我省全力奋进“两个先行”伟大征程中,为了巩固台州“制造之都”实际地位,你们提出把大质量观放在地方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中小企业从“制造”到“质造”升级,提升我市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指出台州中小企业存在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偏低、生产条件低下、质量意识薄弱和质量人才缺乏以及存在经营困难等现象,从而提出“质造”升级的10个方面建议。你们意见提得准、建议指导性强。市领导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由章月燕副市长亲自领办并部署推进,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会办单位积极落实有关工作。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台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最大优势、最亮特色、最终底牌,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台州质造”全面发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台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主体培育,各类质量型企业快速成长。对中小企业进行摸查,进行行业细分、精准扶持,让质量型企业立足本行业本领域,做小做精,突出培育一批未来型、潜力型、跨越型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优势,在摸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施策,积极培育扶持了一批各种类型的质量型企业。一是聚焦科技型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6494家。支持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达到50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达到15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提升智造水平,全力助推“制造”向“质造”升级。构建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金字塔。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体系,和完备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鉴定系统。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84家。三是注重企业质量与品牌培育提升行动。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截至2021年底,共参与国家标准1087项、行业标准1298项,培育“品字标”企业231家。评选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树立行业质量管理标杆,已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级2家、省级创新奖3家,市级55家,县级210家。通过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制造业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二)加强要素保障,营造中小企业成长良好环境。一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建管并重、量质并举原则,积极推进小微园区建设,现已建成工业小微园111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开展台州市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提升2.0版行动,从扩量增面、标杆创建、数字赋能、企业培育、要素保障、治理提升等六个方面全面推进,进一步提升小微园整体质量,目前入选浙江省四、五星级园区9个(其中五星级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二)。台州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参与《全省数字化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运营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起草,落实《台州市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指南(试行)》,累计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园区13个。二是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科创贷、绿色贷款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深入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将政府性担保平均费率降至1%以下。截至2021年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98.67亿元,较年初新增509.64亿元,同比增长29.12%。同时还设立质量贷、标准贷、先锋贷等创新模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研发科创、品质提升方面的金融支持。三是智能制造,促进质造。智能制造提高产品含金量,质量制造提升产品持续竞争力。先后有双环传动、利欧股份、伟星新材、银轮股份、杰克股份、爱仕达等企业的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示范项目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已建成省级未来工厂3家、列入试点5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1家、列入培育103家,模具产业等3个新智造产业集群(区域)列入省级试点,近五年新增工业机器人9219台,6个产业大脑成功揭榜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三)加强质量管理推进力度,促进企业稳进提质。一是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出台《2022年台州市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缝纫机、塑料模具、医疗器械等10行业,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小微企业积极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9000系列标准),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解决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和风险较高等难点问题,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当地产业特色也相应出台工作方案或计划,全市共导入培育类企业639家,共导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企业44家。二是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培育。做好质量工程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目前,质量工程专业职称含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四个等级,全市企事业单位从事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专业工作人员满足申报资格后均可进行申报。设立台州市质量技术基础专业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市质量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审与推荐工作。2021年全市共有21人申报各级质量专业职称,其中中级9人,高级7人,正高级5人。此外,所学专业为质量专业的质量工程从业人员也可申报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获得相应职称。三是加强质量标杆的引领。联动实施“千企创牌”计划,对接培育“品字标”培育企业131家,培育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组织230家。试点推进镇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在温岭5个重点镇(街道)出台质量奖管理办法。邀请我市2家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分享创奖经验,重点是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认识和实际效果。四是启动质量管理万人培训计划。在线举办质量先进管理方法培训班,培训人次超3000人,涉及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卓越绩效管理准则等内容。为企业培养首席质量官332名、企业自评师403名。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质量共治,推进产业质量提升。一是链主主导,整链提升。今年承担总局共同富裕改革试点项目:围绕开展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调查分析试点,有针对性提升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领域的质量安全管控水平,引导质量创新和管理升级向全产业链延伸。在智能马桶、数控机床、电动摩托车、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举办业务培训、线下调研走访,研究产业链存在的相关问题,将形成提升建议。调查中发现链主企业已实施或正在实施质量系统远程安装到与之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建立系列质量检验标准和奖惩制度,约束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质量行为,从而引领产业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中小企业与主机企业质量协同会更加有效。规上企业实验室、研发中心对其配套企业实施共享,降低供应企业的运营成本。如链主企业利欧股份派出质量管家,帮助链企提升质量。二是开展质量诊断活动。在电机、电动车、水泵、电线电缆和智能马桶等产业邀请行业专家、质量专家组成助企服务团为企业开展包括现场诊断、质量检测、线上线下培训、联合攻关、导入先进管理模式的“诊、检、培、攻、导”五位一体质量帮扶服务,做透做细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工作,解决企业质量技术难题和需求。三是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级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的要求,整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其它职能,依托国家、省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服务,为企业提供种类齐全、优质高效的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规范提升“一站式平台”11个,新增7个,已在智能马桶、模具、机电、医化、泵与电机、工量刃具、水暖阀门、大车配、甾体药物、橡胶、智能缝制装备等11个设立一站式平台。新建眼镜、植保与清洗机械、户外休闲用品、机床、汽车用品、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等7个平台。截至目前线上平台已搭建完成,结合“百名专家入百企”活动,在线各行业相关专家393人、注册企业1261家、对接相关服务机构214家,已为行业内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质量许可、检验检测、标准在线等在内的线上线下相关服务1085家次,较好地提供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质造”升级存在困难。一是企业入园难。据初步统计,500亩以上工业制造业园区仅有12个,小微园区数量偏小,存在土地成本高,且搬迁费高等问题。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受国际环境变化和疫情防控影响,传统中小企业订单减少,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改造和科技创新方面意识不强,一定程度影响“质造”升级。三是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在开展的质量诊断、质量分析、质量论坛、质量竞赛等活动中,部分企业多次动员,但仍未能有效参与。
(二)“质造”升级工作需补齐短板。一是部门协同不足。“质造”涉及产业政策、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标准、品牌、专利和质量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二是质量工作激励不完善。各地开展品质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推广力度不够,技能比武、新时代工匠、高级技师评比时,质量工作人员的权重和占比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合力,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引领行业向“质造”升级,同时运用各类载体,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培养一批质量专业人才,完善质量人才激励政策,有效提升市场主体质量管控能力。
(一)加强用地用能保障,提升产业用地效能。将“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作为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基础,锚定“土地提效、产业提质、城市提能”这一主线,对现有园区企业进行“腾笼换鸟”。整治提升一批高耗低效企业,吸引一批专精特新、质优前景好的企业入园,同时加强园区产业综合服务体建设,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等手段,推动实现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和信息交流,整体提升中小企业品质管理水平,推动园区由原先提供企业发展空间的“稳定器”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转变。
(二)继续发力,引领行业由“制造”向“质造”转变。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分类指导,培养更多的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品字标”品牌企业和各类政府质量奖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争创未来工厂。继续推进在企业中导入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组织各行业围绕弥补行业质量短板和痛点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诊断、质量分析、质量论坛等多种形式,共同解决行业中难题。继续推进十大产业质量提升,做好产业链管理提升总局试点工作,发挥18个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质量帮扶。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开展QC活动大奖赛,举办电机产业质量论坛,动员各企业开展各类群众性的质量创建活动,增强质量意识
(三)精准施策,培养“质造”质量专业人才。研究出台质量工程师培育激励政策,切实做好职称申报与评审工作,为台州制造转型升级培养大量专技人才。探索在高职院校开设质量管理课目,扩大质量管理课目覆盖率,为台州企业培养具备较强质量观和质量管理技能的未来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研究质量专业人才的工作激励和推广事项,积极鼓励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品质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加大高技术人才的奖励力度,获批专利的发明人在各级人才选拔提升权重和占比,专业人才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
以上回复,供参考。
感谢你们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系人:叶继旺
联系电话:137****9368 邮 编:318000
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9月2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