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40X/2022-10227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2-09-22 |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 发布时间: 2022-09-22 09: 54 | 作者: 市生态环境局 | 浏览次数: |
一、创成382个市级“无废细胞”,“无废理念”渐入人心
今年以来,台州市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并成功举办台州市创建国家级“无废城市”启动仪式。玉环市达到省级“无废城市”三星创建标准。目前,台州市成功创建3家省级“无废工厂”,8项创新推广案例入选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巡礼,完成382个市级“无废细胞”。通过公众号、媒体、简报、“无废细胞”建设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无废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建设氛围。2021年12月还专门印发了《台州市“无废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台无废办〔2021〕4号)和《开展2021年度台州市“无废细胞”申报评估工作的通知》(台无废办〔2021〕6号),针对“无废城市”宣传报道和“无废细胞”建设两大主题开展相关工作部署。截至目前,成功举办第一期“变废为宝、绿建未来”路演活动。制作完成5大类固废宣传视频。投放无废城市宣传视频及海报至梯媒和动车站宣传栏,“无废理念”渐入人心。
二、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制度进一步完善
我市通过印发《台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工作方案》(美丽台州办〔2021〕8号),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为副组长,20多个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多次组织召开“无废城市”推进会,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写入2021年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无废城市”建设中涉及的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污染防治工作均写入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8个县(市、区)将“无废城市”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我市将“无废城市”建设列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美丽台州考核,加大分值权重。市无废专班多次开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巡查,及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指出存在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建设进度。
三、加强固废源头减量,增加资源化利用
(一)工业固体废物。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2021年台州市完成58家强制性清洁生产任务,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2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园区1个,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商场6家。严格按照废钢堆场相关整治准则要求开展全面整治,截止2021年全市共整治40家流域废钢堆场,其中关停33家,整改提升7家。2021年,全市新认定3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报废机动车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回收市场实现了充分竞争,回收价格逐步提高,报废机动车回收量明显上升。2021年全市回收报废机动车(含摩托车)18027辆,拆解14981辆。进一步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有关工作,我市11家省级以上园区列入名单。有序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提高多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细化塑料治理政策措施,明确到2022年底,全市县城以上建成区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目前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2.1%,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8%。
(二)生活垃圾。累计建设集中投放亭(拉风驿站)1558个,撤除垃圾桶9.2万个,新改建中转站43个,新增运输车辆221辆。完成624个物业小区“撤桶并点”,389条商业街实施“两定四分”,新增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32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街道)12个。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建成79个省级示范村、306个市级示范村,全市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农村生活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截止2021年,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回收网点459个,城镇生活垃圾回收率达57.24%。台州市在住建部2022年第一季度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获评大城市组别第一名,自建设部开展考核以来台州市蝉联大城市组第一档,获评“成绩显著”。
(三)建筑垃圾。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综合再利用。为解决建筑渣土消纳问题,以“多点分散处置为主、集中消纳处置为辅”的原则,通过多种综合再利用方式缓解当前建筑渣土消纳难的问题。采取工程项目自行回填、堆坡造景、低洼地回填等多种模式消纳建筑渣土。积极探索跨区处置。为减轻市区消纳压力,椒江、黄岩通过车运方式将渣土运输至临海、天台、仙居处置。今年4月,我市在椒江区探索开展跨地级市处置建筑渣土,通过船运运输到舟山处置,目前共完成运输3600吨级船舶12船次,共计完成建筑垃圾渣土跨区域运输2.4万方。加强建筑垃圾整治。积极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问题整改工作,开启多轮拉网式摸排,共自行摸排出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点41处,目前已整改34处,剩余7处已在按计划整改。加强建筑垃圾整治,截至目前累计查处427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6人,为发挥以案示法、以案示警作用,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
(四)农业废弃物。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力度,争取农药废弃包装物应收尽收,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落实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理顺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到人。同时,联合供销部门合理设置回收站点,开展废旧农膜的专业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加大秸秆回收技术支持。各级科研机构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加快技术应用转化,加大秸秆回收量,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市2021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546.28吨,全年处置量544.62吨,回收处置农膜1.7576万吨,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产生秸秆资源量56.82万吨,综合利用总量为55.0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89%。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20个省级示范村、50个市级示范村年度创建任务已全面完成。
四、规范固废收运体系,提升处置利用能力
工业固废方面:半年以来,全市新增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约15万吨/年,三门德鑫废矿物油有限公司年处置4万吨废矿物油一体化综合利用项目、台州市瀚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年再生利用2万吨活性炭生产项目等综合利用项目均已完成建设。近三年来,危险废物动态清零1536.111吨,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建成16个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单位,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集中统一收集已覆盖9770家。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建设,8个县(市、区)建成9座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设施辖区内全覆盖。生活垃圾方面:高位推动、科学推进垃圾分类。以撤桶并点、环卫革命、回收利用、处置能力、宣传教育、保障机制六大能力提升和样板精品提质行动为全年工作载体,市区建成生活垃圾分拣中心5座。建筑垃圾方面:提升建筑垃圾消纳能力。全市正在建设或拟规划立项建设的消纳场10个,总容量约为1950万立方,其中市区9个点位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占地面积1900亩,消纳容量约1000万立方;泥浆固化基地14个,工程泥浆全部实现脱水固化处理;综合再利用企业20家,年消耗建筑渣土494万立方;大型分拣中心6家,每家每年可处理装修垃圾30万吨。农业废弃物方面:仙居县将投资1500万元建设一个每批次能处理10.5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天台县已建成全市首个秸秆收储运中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8.93%。
五、推动数字化改革,深化数字治废
工业固废:截至目前,辖区内13717家危废产生企业和27001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纳入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全面实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管理台账、转移联单线上填报与审批。推进固废前端感知建设。今年我市将完成348家涉危险废物重点排污单位一体化智能磅秤建设任务,具备电子登记、申报功能和二维码危废标签打印等功能,数据与浙江省危险废物在线对接,有效落实“浙固码”闭环溯源体系。建设台州市污染源过程监控系统,提高工业固废的全过程监管水平。生活垃圾:推动信息化监管平台落地。建筑垃圾:加快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实时监控、行车轨迹查询、黑消纳场研判等功能,强化发现违法行为能力和取证能力。目前工地及消纳场监控已接入120个,停车场监控接入56个,渣土车监控接入182辆,全市1万余辆工程车(含非渣土车)定位系统已全部接入平台。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国、省两级“无废城市”建设总体要求,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以固废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导向,强化措施,加快补短板、提能力,确保“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目标,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台州市将推动300个以上市级“无废细胞”建设,全力冲刺达到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3年努力,奋力争创国家“无废城市”。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要明显下降,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要明显提升,无害化处置要有力保障,环境风险要有效防范,减污降碳协同效果要充分显现,多跨协同、整体智治体系要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体系日趋完善。
二、突出重点,提升多元治理能力。立足台州实际,以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废物为重点,统筹碳减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工业固废源头管理减量,健全固废分类收运,提升集中处置能力,全面促进资源利用;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数字化改革,积极提升绿色建造水平;加快新时代无废乡村建设,全域提升农业生态颜值;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三、培树亮点,充分体现台州特色。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经验总结,深入提炼精品特色工作,多角度挖掘各行业亮点。例如积极探索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废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补齐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推广电镀废水集中治理和“零排放”技术;开展特色行业固废数智监管,提升危险废物数字化监管能力,努力取得更多具有台州辨识度的“无废”成果,全面达成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要求。
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9月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