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668012/2022-10218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成文日期: 2022-09-19

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022272号提案答复的函

  • 信息来源: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41
  • 浏览次数:

庞虎林委员:

您在台州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推进台州沿海渔区共同富裕建设》(第2022272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以新农村、新农民、新产业为特点的“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的新要求。台州是中国主要渔区、浙江渔业大市,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渔区共同富裕是农村共同富裕的海向战略基础。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86.53万吨、海水养殖面积24193公顷,位居全省第二、全国前列,渔船功率数约占全国十分之一。2021年全市渔业产值居全省第2,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21.95%,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我市聚焦“政策启富、金融助富、改革造富、融通增富、安全保富、科技创富”,走深走实“三新”共富路径,渔区共同富裕走在全省前列。

一、上阶段主要工作

紧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产品安全、民众喜爱的现代渔业总目标,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保障全社会优质水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渔民增收、渔业繁荣、渔村美丽,为实现渔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一)政策扶持启富,筑牢“共富”基础。以专项政策为抓手,研究出台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安排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从生产主体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补助、销售主体促销奖励等方面进行扶持,支持渔业产业、驰名品牌及关键项目发展。如椒江出台《大陈黄鱼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办法》《椒江区农业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投入财政扶持资金605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建设配套养殖网箱。目前,大陈黄鱼年产量达6639吨,产值8亿元以上,占全省产量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从事黄鱼生产的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000元,明显高于椒江农民人均水平。

(二)金融惠渔助富,优化“共富”支撑。以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为依托,根据水产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等的特殊融资需求,探索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深海养殖、冷链物流等信贷融资方案,深化“政银保”三方联动,有效破解渔民资金周转难、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出台全国首个《渔业信用评级实施细则(试行)》,对渔民实行信用分级评价,针对信用等级高的渔民,推出金融保险普惠、市场采集直销、政策直通便民等服务。与交通银行、恒丰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为渔民提供“渔夫贷”等增值服务,渔民可根据信用评价情况线上申请贷款。截至目前,已发放“渔夫贷”5000余万元,最低贷款利率3.8%,低于市场正常贷款利率约10个点,降低融资成本约50%。

(三)体制改革造富,激发“共富”活力。以区块开发形成规模化产业,统一管理、分户生产,以示范性、规范化主体培育为抓手,大力扶持发展渔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如三门县涛头村创新管理体制,成立全省第一个股田式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亩均收益由初期3000-5000元增至7万元以上,增长约20倍,创造“人均收入一万美元、集体收入一千万元、渔业产值一亿元”的“三个一”涛头模式,成为台州唯一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四)产业融通增富,畅通“共富”循环。以资本化产销、电商平台为契机,打造“捕捞—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依托企业营销渠道,补齐渔民营销短板,有效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比如,玉环引进海中舟海洋钓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通过福建海中舟集团营销渠道,打通高端超市、餐饮等市场,渔民获益3000余万元。启动渔业养殖综合体运营模式,以“互联网+”智慧渔业管理模式,打造中鹿岛海上蓝色产业园,推行SGS鲜控溯源认证体系管理,进驻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强化第三方物流合作,实现“即换、即捕、即送、即食”,一站式冷链物流直达,全年营收额达6000多万元。

(五)安全攻坚保富,守牢“共富”底线。实施海陆执法大联动、“三无”船舶大清剿、水上隐患大整改、涉氨冷藏船清零大推进、商渔共治大提升等十大专项推进“春雷行动”,全面排查海上隐患,全域整治高危渔船,严格执行“五必查”“五必扣”“五必停”,加强“海巡”“清港”“陆查”全方位执法,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积极促进海上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440人次、检查船舶2177艘次,发现隐患船舶1112艘,其中现场整改837艘、限期整改219艘、停航整改93艘,立案324起、处罚262.29万元,累计查获“三无”船舶141艘。坚持依港管渔,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护岸和码头达五十年一遇、防波堤达百年一遇,有效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水平。渔港经济区建设居全国前列,温岭渔港经济区纳入国家首批试点,获2亿资金支持,是全省仅有三个之一。

(六)科技赋能创富,增强“共富”动能。以先进科技应用为引领,围绕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渔业机械化、离岸深水养殖、渔船捕捞装备研发、水产苗种等实施渔业科技重大专项,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水产养殖亲本培育和苗种繁殖“黄金期”,组织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专家团队“入渔家、入渔船、入渔企、入渔村”,全力备战“春季放苗”,打通渔技下乡“最后一公里”。如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移动加工中心“浙玉渔加99999”与“浙玉渔冷66666”加工船形成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加工互补,鲜虾回收价从2元/斤增至4.5元/斤,为渔民增收约1500万元。临海突破养殖技术关键节点,大力推广立体综合混养、浅海碳汇养殖、伞式温棚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利用宏野、东发等品牌效应,带动500余户渔农户致富。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三新”共富为主题主线,做好“渔业转型、惠渔政策、绿色渔业、安全智治、持续挖潜”等文章,致力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渔区,努力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升渔业系统的显示度、贡献度。

一是以渔业转型助力创富发展。巩固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获质量提升,满足群众优质安全水产品需要。以建设椒江、临海、温岭、玉环4大渔港经济区为主平台,大力发展渔旅融合、休闲渔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渔业全产业链,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二是以惠渔政策托底渔民增收。贯彻国家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争取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加快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渔业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支持“百船示范、千船整治”,让渔民有尊严的生产生活,按规定发放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推动渔民减船转产、传统渔民养老保障和渔业互助保险,健全“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增收致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渔民收入均衡增长。

三是以绿色渔业护航美丽海洋。深化落实“港长制”“湾(滩)长制”改革,以“渔省心”多跨平台为抓手,实现“物联网+区块链”数字治理渔船污染物全覆盖。实施最严伏季休渔和最严海上执法,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非法捕捞,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和资源增殖放流,把美丽渔港、美丽海洋转化为美丽经济。

四是以安全智治强化风险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创建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示范区,迭代升级“船港通”海上安全智治多跨场景,探索推广“渔省心”2.0,全面推进“春雷行动”,深入实施“六抓六强”,防止渔民因安全事故返贫,守牢“市域治理助富”的海上安全底线。

五是以持续挖潜保障发展空间。加强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先保障村集体申请养殖用海指标,适当延长渔业养殖用海年限,鼓励适养海域发展贝藻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浅海网围养殖,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区域条件,提振设施化养殖投资信心,确保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对台州渔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联系人:牟盛辰

联系电话:18806761747             邮编:318000





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202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