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12/2022-1012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 成文日期: | 2022-08-04 |
信息来源: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 发布时间: 2022-08-04 17: 23 | 浏览次数: |
近期以来,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渔业问题短板不断被放大。我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全力推动渔业稳增长。
一、上半年渔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0.61万吨,同比减少4.55%,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呈现“三减一增”格局。
“三减”,国内海洋捕捞产量24.24万吨,同比减少7.51%;远洋渔业产量2.38万吨,同比减少13.02%;淡水渔业产量1.94万吨,同比减少38.76%。
“一增”,海水养殖产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5.43%。特别在国内海洋捕捞严重滑坡的情况下,海水养殖挑起稳产保供的重担,增长绝对值1.14万吨,为渔业保供给做出了贡献。如,三门继续做足养殖小海鲜文章,海水养殖产量10.01万吨,同比增幅4.82%;玉环做大做强中鹿岛大黄鱼综合体、工厂化名贵鱼类等特色养殖业,海水养殖产量6.11万吨,同比增幅5.84%。(具体见下表)
1-6月台州市渔业经济各指标增幅情况
相关指标 | 2022年产量(吨) | 2021年产量(吨) | 同比增幅 |
国内海洋捕捞 | 242350 | 262027 | -7.51% |
海水养殖 | 220608 | 209242 | 5.43% |
淡水渔业 | 19350 | 31598 | -38.76% |
远洋渔业 | 23774 | 27333 | -13.02% |
合计 | 506082 | 530200 | -4.55% |
上半年渔业产值108.83亿元,增幅-2.7%,低于大农业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大农业产值223亿元,增幅1.5%),低于种植业增幅5.7个百分点,低于畜牧业增幅27.7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由去年上半年的51.44%下降到48.8%,下降了2.64个百分点。
分县看,椒江国内海洋捕捞和水产品总量均大幅减少,椒江4.83万吨,减少47.49%,对全市影响较大、拖累了全市稳增长;但可喜的是,其他县(市、区)渔业运行区间较为正常,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率。路桥1.02万吨,增长3.5%;温岭17.69万吨,增长5.03%;三门10.54万吨,增4.58%;玉环11.09万吨,增4.65%;临海4.93万吨,增2.04%。(具体见下表)
1-6月台州市各县市区水产品总产量一览表
单位 | 2022年产量(吨) | 2021年产量(吨) | 同比增幅 |
椒江区 | 48295 | 91971 | -47.49% |
黄岩区 | 985 | 980 | 0.51% |
路桥区 | 10153 | 9810 | 3.50% |
温岭市 | 176869 | 168406 | 5.03% |
临海市 | 49347 | 48359 | 2.04% |
玉环市 | 110904 | 105976 | 4.65% |
三门县 | 105354 | 100740 | 4.58% |
天台县 | 1470 | 1453 | 1.17% |
仙居县 | 2705 | 2505 | 7.98% |
合计 | 506082 | 530200 | -4.55% |
二、当前渔业运行问题原因分析
分析上半年渔业运行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外部环境剧变。主要体现“两大变量”对渔业影响上。一是俄乌冲突造成油价高企。渔船用油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俄乌冲突造成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高峰时达130美元/桶,虽然有所回落也处于100美元以上/桶的高位,国内渔船用油价格高位达9000元/吨,大部分渔船用油成本同比飙升30%以上,造成捕捞渔船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柴油价格攀升,加上3月份后渔业资源衰退,不少生产船只亏本,渔民出海意愿不强,导致渔船进港停港,“船港通”系统显示,3-4月份大部分渔船滞港,在外生产的只有1/3左右。二是疫情影响水产品流通不畅。上海等长三角市场是台州水产品消费地。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受疫情管控影响,特别是上海疫情造成水产品流通不畅,水产品销售运输困难,价格较同期明显下降,降幅达15%。
(二)政策重大调整。一是“异地挂靠”渔船清零延后影响。“异地挂靠”整治造成渔船产能压减,影响最大的是椒江区。至6月份椒江区渔船总计242艘、5.9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渔船数减少338艘、总功率下降60%,1-6月该区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45万吨,同比减少54.20%。二是远洋渔业休渔政策调整。今年缅甸海洋休渔期从5、6、7三个月提前到4、5、6三个月,给我市二季度远洋渔业产量带来较大影响,其中5月份远洋渔业产量2090吨,同比减少44.12%。三是椒江流域首次开始禁渔。3月份以来,实施包括椒(灵)江流域在内的浙江省八大水系首次统一禁渔,涉及临海渔船27艘、总功率361.8千瓦,椒江渔船47艘、总功率1718千瓦。受禁渔影响,上半年淡水捕捞产量0.64万吨,同比减34.96%。
(三)资源刚性约束。一是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渔获物结构分析,小黄鱼、带鱼、鲳鱼、鲐鱼、甲壳类等传统经济品种产量均出现了下降,其中小黄鱼产量0.7万吨,减少17.29 %;带鱼产量2.18万吨,减少8.46%;鲐鱼产量1.86万吨,减少21.12%;甲壳类产量6.65万吨,同比减少5.83%,其中虾类产量5.36万吨,同比减少5.48%。二是养殖空间压缩明显。受河道禁养、非粮化整治等因素影响,养殖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8031公顷,同比减少10.09%,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4294公顷,同比增加0.34%;淡水养殖面积3737公顷,同比减少46.33%。如临海市淡水养殖面积129公顷,同比减95.39%;上半年淡水养殖产量1046吨,同比减82.63%。
三、做好下半年渔业工作的建议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标注了浙江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坐标,开启了“两个先行”的伟大征程。袁家军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闭幕会式上明确要求,全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加快38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4”稳进提质政策包集成落地。6月27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落实落细,深化攻坚,着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势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化落实渔业稳进提质各项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渔船安全和渔业发展,努力打好渔业稳进提质攻坚战。
(一)强化政策抓投资。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农〔2021〕41号)文件精神,加快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发放进度,减轻油价飙升对捕捞渔民造成的影响,推动渔民做好渔船维护保养,为渔船伏休后开捕做好准备。统筹用好用活渔业发展地方统筹资金,整合省农业农村高质量、渔业发展省级统筹资金等,推动渔船更新改造、养殖塘改造和深远海养殖、渔港经济区建设等项目,以新的渔业投资形成新的渔业产能,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固化伏休护资源。坚持“最严格的伏休管理”,严格实行“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和取缔违禁渔具,加强敏感水域管控,严管6种幼鱼、8种伏休违禁鱼,确保伏休大局稳定。以“港长制”为统领,严格按照“检查一艘、合格一艘、放行一艘”的要求,强化伏休后期管理和开捕渔船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为下半年渔船稳产保供提供资源保障。
(三)深入一线优服务。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服务”, 完善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创建、水产病害防治及梅雨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全面推广绿色养殖、设施化养殖等技术,指导工厂化、网箱、池塘、稻渔等养殖模式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开展千名船长大走访活动,深入指导渔船安全锚泊避风,协调解决远洋渔业、深远海养殖、休闲渔业、品牌建设、渔港经济区陆域平台等问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拉长增收链。
(四)五大攻坚保安全。对照除险保安的要求,利用伏休“窗口期”, 严格落实船东船长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开展渔船隐患整治和整治质量提升,实现渔船隐患闭环销号管理。落实职务船员最低配备标准,切实减轻渔船人工成本。加快推进渔船精密智控工程建设,承接贯通“浙渔安”,迭代升级“船港通”,实现渔船渔民“以码管理”。 深入实施渔业“双强行动”,推进涉氨冷藏船的淘汰整治,深化推进“百船示范、千船整治”工程,加快渔船智能化、机械化改造,实现渔船机器换人,坚决守住海上安全底线。
(五)深化改革强后劲。以渔业科技创新和行业管理难点为突破口,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动数字和科技赋能,提升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培育渔业发展新增量。抓住新一轮赋予浙江渔业改革的历史性机遇,深化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打造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示范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渔区建设。
2022年7月19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