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行政决策  > 决策草案征集
索引号: 002668004/2022-9748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2-04-14
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关于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 04- 14 14: 21 浏览次数:

为了进一步增强制定规范性文件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我局起草的《关于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全文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如有建议、意见,请于2022年4月22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台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李洁如

通信地址:椒江区康平路15号市农业农村局

邮政编码:318000

电子邮箱:549368244@qq.com

传  真:0576-88595010

联系电话:0576-88595012

附件:1.关于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2.市级有关单位名单

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13日

《关于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案(2022-2025年)》起草说明.wps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案

2022-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发〔2021〕39 号)文件精神和省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以下称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导向,全面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低于省定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以上,新增重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10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完成省定任务,每千个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4名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5%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以上;农业(除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出率达到12000元/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8%左右,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0%。

二、工作措施

(一)发展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完成省定任务,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2个,力争建成农业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1个。(科技农业农村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农科院,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推进“一县一平台”建设,支持农业“两区”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培育省级农业全产业链10条、国家级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1个。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每个乡镇至少布局1个生鲜冷冻食品零售网点。(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供销社)

(二)开展农机研制攻关和种子核心技术攻关。以丘陵山区和设施种植的机械化生产、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特色主导产业技术装备需求为重点,建立先进适用农机具需求清单。(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鼓励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开发先进适用农机具,参与省级重点需求项目“揭榜挂帅”。进一步提升台州植保机械、渔业养殖机械等农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加大种子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打造“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种子(苗、禽)企业3家以上,建成区域性育供秧(苗)中心50家、特色种质资源圃8个,育成新品种5个以上,建设一批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三)推广优质农产品和优势主导品种。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组织开展“一县一品一策”行动,推进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全面促进农业优品提升,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进一步提升“台九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8个以上、绿色食品270个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加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主推和新优品种展示示范、技术研究、宣传推广。(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科技局

    (四)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农业机械。坚持高产和优质并举,积极推广特色主导产业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深化粮食高产创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促进农技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每年实施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市县产业技术团队50个,建成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20个以上。(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县(市、区)政府应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范围和标准,加大对水稻机插、油菜机收等关键薄弱环节专业服务的补贴力度,至2025年全市水稻机播水平达到77%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种植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机械化等重点产业主要环节,加快先进农业装备推广应用,深化农艺农机融合,建设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5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60个。(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技推广员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计划、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500家以上家庭农场总数稳定在1万家以上,累计创建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4个。(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创客培育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8万名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允许农技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前提下,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取酬省市县每年联动派遣科技特派员(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科院、市财政局)引进和培养一批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纳入“500精英计划”等市级人才计划。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高校种业、农机等相关学科建设,培育引领型和成长型农业企业家。(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深化农作制度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推广应用间作、套种、轮作、立体养殖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地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正向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定量不定位、土地入股等方式,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农业标准地”。全面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设置农业“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倒逼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投入。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组建产业农合联50家以上,推动产业补齐科技链。(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做强农机综合社会化服务,建设农事服务中心30个以上,重点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新型专业服务组织。(市农业农村局)

    (七)实施土壤条件改造和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推广耕地培肥技术,提高整体耕地质量等级。开展健康土壤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大力实施优地增粮严格保护74.5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94.86万亩、改造提升15.94万亩。农业农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控增量,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建设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绿色农田,十四五期间建成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99片。实施土壤健康行动,推行“田长制”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推进农田、果园、茶园等标准化建设。支持丘陵山区机耕道路、林间作业道路等建设,加快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档升级(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吨粮标准”建设,完成高效节水灌溉3.5万亩,田间道路通达度、有效灌溉率均达到100%,保障全市70%以上的粮食产量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八)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和闲置农房流转。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地规模流转,支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因地制宜推行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模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提高至68%。建立健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大力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激活闲置农房2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年促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九)打造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实施“1+3+N”工程,加快建设台州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推广5 大领域核心业务数字化应用,全面推行“浙农码”。(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建设“船港通”海上安全智治多跨场和渔省心-海上驿站多跨平台,促进渔船管理智能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推广农业科技、智能装备研究应用,开展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推动特色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创建省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农业工厂25个。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聚焦村集体“三资”、美丽乡村、乡村服务、宅基地等,系统集成打造一批场景应用,逐步实现信息发布、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打造便捷乡村服务,助力盘活集体资产、帮农促富。(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十)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以及康体养生等农村消费新业态。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实施乡村商贸振兴工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办好农民丰收节产销对接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农民产权资源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房使用权等作价入股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模式,不断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1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工作要求

    建立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协同机制,由市政府领导召集,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牵头,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科技、经信、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将农业“双强”行动纳入市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争先意识,加快补齐短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