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政协 | 发布时间: 2022-04-10 19: 02 | 浏览次数: |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数字化改革元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数字化改革启动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快上跑道”的要求,在全省数字化改革的大赛道上全速竞跑,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高效运作的工作体系,成效显著。我市打造的“省心应用看台州”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市域治理变革。同时,台州是全省第一个出台数字化改革方案的设区市,台州在“浙里办”和“浙政钉”日均活跃率居全省第二,在“浙里办”个人用户占比、上架应用数、高频应用数居全省第一。
一、台州数字化改革领跑状态面临挑战
在数字化改革上我市虽然努力保持领跑状态,但在后劲上受到其他地市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在2022年2月底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最能体现全省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的“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评选结果公布。台州虽然有7个改革成果上榜,但从上榜将次和数量上看并不乐观。该次评选共分金、银、铜和提名奖四个等次,共有99个项目获奖,除省级机关获奖项目外,约有50%是各地市及所辖区县项目,台州仅有7项,占比不高。从奖次上看,台州最优项目的奖次仅为仙居县所获的铜奖,是地方最优项目在全省所获奖次最低的地市。
二、影响台州数字化改革后劲主要原因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台州的数字经济产业对我市数字化改革的支撑保障不够。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对数字化改革内涵的定位上看,要高质量建设数字浙江主要在于是否能高质量实现三个 “化”——治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其中,数字产业是实现治理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市数字化改革的突出短板。
今年1月,省经信厅发布了2021年“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名单”,包含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30强、电子信息出口20强、软件业收入30强和电子信息成长性企业50强。这四份榜单中的130家企业组成了浙江数字经济“最强军团”,但台州仅2家入围,接近全省垫底,其中,水晶光电入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30强和电子信息出口20强,琦星智能入围成长性企业50强,在软件收入30强企业名单中台州交了“白卷”。
三、加快培育本土信息技术核心企业的建议
1.落实“管运分离”机制,选定种子企业。在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布局下,市城投联合中国电信、国家电网于2015年组建了浙江智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公司”)。近年来,智慧公司参与建设了台州市电子政务云、基础大数据平台、一证通办、数字经信、一码通、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信创持续保障中心等市重点信息化项目,在支持台州数字化改革方面已具备较强业务能力。建议市大数据局、大数据发展中心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管运分离”原则,将智慧公司列为台州数字化改革的主营运平台,加强指导,深度协同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继续支持智慧公司作为台州市电子政务云的主云定位,深化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上云服务等。
2.进一步优化国企运营机制,提升企业自主经营活力。尽快将智慧公司列入台州国企混改试点单位,建立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更为专业的技术团队。探索通过入股形式加强业内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加大软件改造、产品研发的投入,完善信息服务产业链,增加核心竞争力,条件成熟后及时开展股改上市,不断做大做强。
3.加强重点领域业务拓展,提升台州数字化改革硬实力。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云和数据中心,为台州构建云网融合的数字化底座。可通过联合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同建成台州技术最强、安全最佳、服务最优的云平台;以国内五星级数据中心为标准,以绿色、高效、节能为建设目标,建成台州标准最高、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数据中心,实现本地数据中心1000+标准化机柜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改革步伐,助力台州实现“双碳”目标。深化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双碳”目标量化管控,助力政府精准施策、精准管控,推动企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与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合作,探索“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数字化场景,共同赋能台州“双碳”事业。三是深化信创适配验证、信创培训认证、信创软硬件销售、信创运维保障和信创生态合作等五大体系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业务边界突破,争做台州信创服务企业龙头,为承接台州数字化转型多样化业务提供本土化服务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