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应急管理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002668821/2022-1032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2-10-24
台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022213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 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2-10-24 19: 19 浏览次数:

许银斌委员:

您在台州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台州市建立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体验中心),助力精神共富的建议》(第2022213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市地震频次少、震级弱,群众对地震事件经历少,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一旦发生地震有感事件(受台湾地震波及影响概率高),容易造成群众恐慌。如若处置不当或者不理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群众中有效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水平和应急避险能力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历史地震不止一次表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市、县两级加大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机构改革后,地震工作职责划归应急管理部门。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中,市减灾办(市应急管理局)牵头,联合宣传、教育、气象、科协、媒体等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体系,防震减灾科普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扭转了“宣传不到位、社会不关注、群众不参与的局面”。

(二)主题活动卓有成效。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各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我市以线上宣传为主。台州市应急管理局和台州市应急广播共同打造“5.12”特别节目“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访谈直播,介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科普知识。开展防灾减灾科普“互联网+”活动,组织防灾减灾知识微信有奖竞答活动,答题人次为超6万人。

(三)宣传阵地持续扩展。梳理近年来我市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村(社区)、学校三个层级及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工作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政府公益性科普载体。科协通过科普大篷车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市公共安全教育馆、市科技馆等通过场馆内丰富的人机互动设备仪器向社会公众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市区百余辆环线公交车在“防灾减灾活动周”期间滚动播放精心选编的《防震避险常识》科普视频。二是村(社区)宣传点。全市目前现有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1381个,这些场所摆放包括地震、防台防汛、地质灾害、火灾、防疫等科普宣传手册,是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专题讲座活动,每年平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进社区10场。三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学校。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家,省级2家。它们是针对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能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教目的。通过这些宣传阵地建设,使得我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达到了常态化、广覆盖的要求。

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情况

(一)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温岭新河镇中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720平方米的地震科普馆,建设了融声、光、电于一体的地震逃生模拟系统,配备了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系列仪器设备,并在展示内容上及时做了更新维护,可以让广大中小学生及群众在这里亲身参与体验地震逃生模拟、浏览展板、听取科普讲座、观看科普录像、全方位地学习了解地震相关知识,目前累计参观人数超4万人。

(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台州市第一中学和黄岩西城中学为我市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也建有独立场馆式的硬件设施及人机互动装备,他们在每年“5.12”、“7.28”、新生军训、科技文化周等期间开展演、讲、教、考、赛等活动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数量偏少(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0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个;全省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37个,其中台州3个),规模总体较小(依托学校楼房),场馆运行维护压力大(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补助),作用发挥有限(参观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地震局等五部门印发的《浙江省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调动社会力量,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市县两级减灾委要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中加强谋划和统筹协调,特别是要发挥好应急、民政、气象、教育、科协等部门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格局,协同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保障财政科普经费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投入科普,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进一步夯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一方面在现有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依托学校、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载体,继续打造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场馆,逐步形成主题鲜明、分布合理、针对性强的防震减灾科普场馆体系。到2025年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县市区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并按照《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升级创建工作。今年我市将推荐临海大田中学创建的防震减灾科普馆申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学校)。另一方面,按照因地制宜、资源融合的要求,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内容进各级科普实体场馆,特别是要将防震减灾科普元素纳入到我省各地正在开展的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中去。当前,天台县计划将已经完成房屋主体工程的天台县消防大队城西消防教育馆,改建成天台县应急(消防)宣传教育体验馆,项目将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推进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I类应急宣教体验馆标准建设,充分利用 VR 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4D仿真等先进技术,合理配置声、光、电、游戏等现代手段,打造“沉浸式”宣教新模式,全方位增加“互动感”,将包含地震知识在内的应急安全知识融入其中,创新创造个性化宣教内容。目前发改已立项,预计投资1300万元左右,争取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三)进一步深挖防震减灾科普潜力。扩大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途径。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深化应急、科协、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创新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普合作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资源,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科普活动,参与科普场馆建设,逐步形成防震减灾科普产业链。您在提案中建议:“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体验中心),建立并承接安全科普、教育、宣传、旅游等多项功能的大场馆”,很有意义,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调研,适时组织赴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SOS地震科普体验馆学习取经,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建设模式。(注: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SOS地震科普体验馆场馆展示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采用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市场化运作,布展投入2400万元,运用360°三维全息投影技术、4D立体电影、仿真体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是一个能给观众带来临境式互动体验及强烈感官、视觉冲击的地震科普主题乐园,在国内开创了社会资本参与大型地震科普场馆建设的先例,具有标杆和引导意义)。

感谢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应急管理局   联系人:李志盛

联系电话:0576-88517119 邮编:318000

台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7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