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乡村振兴进行时
【三门县】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2-10-18 08: 36 作者: 林利军 章雪瑶 柯丽娜 浏览次数:

10月15日,三门县横渡镇铁场村,稻田、道路和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画卷。 

今年8月,三门县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台州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这些年,该县“三农”工作捷报频传:入选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当前,三门正以深化“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擦亮品牌、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形成了青蟹、缢蛏、柑橘、甜瓜等主导农产品,构建了从育苗育种、到生产加工、再到商贸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强动力

日前,走进位于三门县健跳镇的乾岙股份合作农场,新栽种的西蓝花苗郁郁葱葱,空旷的田野上,自动喷灌设备忙碌作业,浇灌西蓝花田的每个角落。

“自从有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浇灌简单多了,原本十五六人才能完成的量,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还能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农产品品质。”农场负责人邵先正告诉记者,农场轮作有水稻、西蓝花1000余亩,为提高工作效率,从2013年起,引进耕田机、无人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目前,农场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这是三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缩影。近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以政策推动、科技促进为抓手,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方案,让更多农业科技创新“火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截至去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8.94%。

科技赋能农业的同时少不了信息化支持。早在2016年,三门建成全省首个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这几年,全县农业综合专题数据库逐步完善,基本实现数据采集、在线监管、专家会商、决策指挥等功能,智慧农业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特色产业舞龙头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走进花桥镇的橘园,泛黄的橘子早已挂满枝头,橘农不停忙碌,将早熟橘子有序摘下。各地客商、游客也纷至沓来,迫不及待品尝“山湾桔”的第一口滋味。

橘园热闹的场面,折射的是三门县特色农业崛起的铿锵步伐。

过去,三门不乏好的农产品,但由于品牌意识不足,许多好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门把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的重要领域,紧抓品牌建设,“山湾桔”就是代表之一。

三门县柑橘栽培历史久,全县种植面积超8万亩,约占浙江的6%、台州的17%,是全省柑橘主产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柑橘作为富民产业来打造,以“山湾桔”为突破口,加强与省农科院、省柑橘研究所等合作,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升级,并通过电商平台、举办柑橘节等方式,打响三门柑橘品牌。

“山湾桔”、“三十柚三”、“太师峰”绿毫茶叶、“金诺”杨梅……当前,三门特色农业迅猛发展,各类农产品品牌百花齐放。数据显示,目前三门县农产品生产主体注册商标达722个,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7个、名牌农产品5个。

绿色发展添后劲

2020年底,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0年度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认定结果,三门县榜上有名,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门县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三大“调整”和养殖业污染、农业投入品、田园环境三大“治理”,推动全县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截至2021年,已建成10个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百)亩片、1个省级旱粮优质高产示范基地,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5万亩,建成省级美丽牧场8家。

绿色发展,也驱动着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通过推进实施“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六美三门”等专项行动,橙色健跳珠港、黄色花桥下岙、绿色横渡岩下潘等一批富有农业特色的乡村文旅重点村不断涌现,有效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我们潘家小镇也算小有名气,这些年,回村工作的村民多了,慕名前来的游客更多,每逢节假日,村里民宿都要提前预约。”横渡镇岩下潘村一民宿经营户说道。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以“鲜甜”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生态化、数字化创新提升为主线,坚持数字赋能、科技创新、集成改革、多业态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