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其他文件  > 市府办文件
索引号: 002668661/2020-907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07-16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 09- 26 09: 23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文件精神和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政策体系,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台州样板”。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内生动力更加激发,发展方式更加绿色,综合实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产业化。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0%,规模以上主体达到10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达到80%。

——绿色化。建成300个“台九鲜”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20个美丽牧场。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92%、95%、85%。绿色食品认证达到250个。

——品牌化。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台九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3个,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0个以上。

——科技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覆盖面扩大,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以上。建成100个物联网示范基地。

——效益化。农村各种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劳动力就业更为充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万元/人/年,农民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左右。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1. 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农业“五园”、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巩固提升水果、水产、特色蔬菜、茶叶等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和设施养殖,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建成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0个,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台九鲜”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00个。

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领域基建项目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仓储保鲜、分级包装、预冷速冻等农产品初加工业,新建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园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培育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40亿元。

3. 提升农产品保供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深入开展粮食生产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创建,每年推动建设万亩规模化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每年重点扶持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20个。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建10个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年出栏达到130万头,家禽年出栏达到2000万只。

(二)实施新型业态培育行动。1. 积极培育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大农家小吃、农村手工业等开发,建设一批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和创意工场,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文化创意等乡土产业。全市乡土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达50亿元以上。

2. 大力推进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推动基地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规模特色基地、美丽乡村等发展采摘体验、订单农业、文化创意、康养疗养等项目,建成一批省市级农家乐、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推出一批品牌农事节庆和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点)。全市建成10个以上休闲乡村、20个农家乐集聚村,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700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

3. 加快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积极发展农资供应、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土地托管、养老托幼、绿化保洁、规划设计等农业生产性、生活性、综合性服务业,乡村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统筹建设完善一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培育发展一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成农村电商专业村3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3000个以上,“台九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初步建成运行。

4.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和主体融合,推动“一区一镇一体”等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业强镇和5个市级美丽田园综合体,建成10条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培育1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三)实施数字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引领行动。1. 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启动台州数字乡村产业数据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园艺、智慧畜禽、智慧水产、智慧农资、智慧农机等建设,建成100家数字农业工厂。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数据资源管理和归集共享平台,初步形成数字化乡村产业管理服务体系。

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化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院地合作,推动技术整合集成创新,形成“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深入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引进10个高水平农业科技研发团队,累计建成100个省级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3. 深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强水稻、粮油、茶叶等新型农机设备研发,推动现代农机制造业发展。积极推广茶叶采摘加工机械、水果蔬菜生产加工、山地轨道运输等装备,大力发展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开展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新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个、示范基地15个。

(四)实施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行动。1. 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全面推广应用绿色种养技术,深入推进“肥药双控”、畜禽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五大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全面推行肥药购买实名制、使用定额制,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全市化肥施用量年下降1%,农药平均施用量不增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建成4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和90个示范区。

2.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推动制修订一批主导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简明模式图,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5%以上。推动“台九鲜”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完善品牌通用标准和企业标准,初步建立起涵盖全环节的“台九鲜”品牌标准体系。

3.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和农业“三名”工程,培育发展一批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3个,浙江名牌农产品总数达到30个。建立“台九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扶持推动展示展销平台建设,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活动,着力打响“台九鲜”品牌,力争授权使用主体达到300家。

(五)实施乡村产业主体培育行动。1.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农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发展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达到50家以上、市级达到300家以上。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和家庭农场培育提升行动,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达到5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300家。继续加强职业农民培养,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名。

2. 大力发展产业农合联。依托区域特色产业,按照“一业一联”的要求,扶持组建县域、镇(乡)域产业农合联,探索组建市级产业农合联。开展农合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重点扶持农合联实体化运营,拓展服务经营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全市建成产业农合联50家以上。

3. 加大乡村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育。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重点引进省、市“500精英计划”等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实施农业创业扶持项目计划,吸引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入乡创业。全市引进“500精英计划”现代农业类人才20名以上,培育农创客500名以上,推动1000名以上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推动建设10个大学生农创园。

四、保障机制

(一)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要立足当地实际组织编制县域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具体举措以及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二)要素保障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大要素供给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每年不低于10%;财政支农投入年增长不低于10%;推进小微金融改革政策向“三农”延伸,确保涉农贷款年增长不低于10%。落实《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台政办发〔2019〕59号),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三)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社会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使农民充分享有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四)精准招引机制。精准谋划乡村产业招商项目,建立完善乡村产业招商项目库。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面向主要城市、上市企业、大型涉农国企、市外商会,每年滚动推出50个以上重点招商(招智)项目,力争每年新引进乡村产业投资项目不少于10个。

(五)目标考核机制。坚持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任务,细化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加大考核推动力度,不断增加考核权重,建立健全统计分析、绩效评价和进度通报等制度,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