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450/2021-910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建设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28 |
信息来源: 市建设局 | 发布时间: 2021-07-28 10: 27 | 浏览次数: |
金剑波代表:
您在台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振兴老城区发展,提升老城区活力的建议》(温第11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在发展中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问题也日益凸显。提案中提到的老城区居住环境恶化、交通压力较难缓解、商业活动减少、历史建筑风貌一定程度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老城区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商贸地位和吸引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老城区未来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加强老城区的可持续更新、提升老城区活力,确实是非常有必要。振兴老城区发展,我市从以下六方面开展工作:
一、开展规划先行。我局已编制了《台州市城市有机更新“十四五”规划》,通过对台州现阶段改造模式、专项行动、改造政策,以及传统街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旧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的改造情况,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的改造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对台州城市更新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加快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五年改造,推进以城中村、旧工业区为主要对象的拆除重建和功能置换,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提高基础系统支撑能力与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居住环境和条件改善,稳步提升更新实施率,实现城市多元、系统的有机更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已发布的《台州市区“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开展落实。一是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改善生态功能。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规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多种方式、适宜的技术,系统地加强老城区范围内山体、水体和废弃地的治理和修复,着重完善老城区生态绿地系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城市绿地与外围山水林田湖的连接,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二是加强城市修补工作。重点围绕历史地段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等维度进行实践探索,逐渐由过去“拆改留”式城市重建转向“留改拆”式城市有机更新,鼓励老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支持优先将老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三是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控制老旧城区改造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根据人口规模和分布,加快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
市商务局也牵头编制《台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依照科学编制、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市区商业中心、商业街、社区商业、专业市场、商贸流通基地等进行规划,建设台州市区的一体化、现代化、品质化、特色化的高效商业网络格局。在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深挖老城区的特色商业文化和传统风貌,布局相关商业网点设施。如对黄岩老城中心、路桥老城中心、路桥商贸生活中心等老城区商贸中心规划实施转型创新、结构调整,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优质项目落地和品牌结构优化,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商业中心。统筹开展全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目前各县(市、区)也已着手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二、实施旧小区改造。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试点工作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定了全省首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2020-2022年)计划》,编制了台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结合城市更新需要和群众改造意愿,明确重点改造区域,规划至2025年,全市将实施改造小区170个以上,惠及群众4万户以上,完成投资7亿以上。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及项目生成办法等相关举措文件;二是进一步推进改造实施。去年实施改造了39个老旧小区项目,惠及17247户、713栋、179万平方米。共争取上级资金约1.29亿,已发行“旧改”债券约1.7亿元,谋划国开行首批意向贷款额度约32亿元。同时,注重分类施策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探索拆改结合小区改造,继续推进“最多改一次”。各地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旧改”项目开工时序,确保12月底前完成改造老旧小区69个以上,惠及居民1.2万户以上,涉及改造面积160万㎡以上,且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以上高标准样板小区;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引。出台了《台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修编稿)》、《台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样板小区评选办法》、《台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强我市“旧改”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优化老城交通。交通治堵建设继续深入,城市路网结构逐步完善,停车位数量大幅增加,城市慢行系统逐渐成型,公共交通持续优化。全市新增道路37.3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4.5公里、建成联网路11条,全市新增停车位31355个(其中公共停车位7748个),全市新建改造慢行绿道55.6公里。
城市道路方面。树立“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在老城区大力推行街区制,鼓励打开封闭社区,打通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打通老城区交通微循环。同时,按照每年“打通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努力用三年时间,以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精力破难题,完善市区路网体系,提高路网联通度,缓解交通拥堵,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升街区环境。其中,椒江区(含高铁新区)2021年计划建成8条,新开工5条,加快推进在建项目5条,开展前期工作7条;黄岩区2021年计划建成6条,新开工2条,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条,开展前期工作13条;路桥区2021年计划建成3条,新开工8条,加快推进在建项目1条,开展前期工作15条。如椒江的葭中路(82省道-工人路)、黄岩的劳动南路南延、路桥的银座街等道路计划年底前建成;椒江中山西路下穿杭绍台道路工程、黄岩县前街东延,路桥银安西街、富仕路等道路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慢行交通方面。逐步将老城区范围内以个体机动交通为主的交通方式向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交通方式转变,以编制完成《台州市“美丽绿道”专项规划》为契机,推进椒江白云山绿道、椒江南岸滨江绿道、路桥中央绿道、黄岩官河古道等旧城区绿道建设,建立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在老城区内部打造合理可达的慢行网络体系;公交方面。除主要公交线网外,微公交也作为城市微循环在为市民提供中短途通达,并且城区内公交1小时内免费换乘,有效实现便民、惠民。同时,我市正在启动BRT城市快速公交项目,围绕城区主干道打造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城市公交体系,公交线路也将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四、提升商业活力。为进一步传承台州重“商”的特色,激发市民潜在消费能力,促进各级商业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城市竞争力。我市以省级消费新场景试点为引领,全力培育高品质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等新业态新模式,在各县市区开展“一街一圈一区”创建试点工作,即打造一条高品质步行街、一个智慧商圈、一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高品质步行街创建工作以“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数字引领”为主题,着重突出各地老城区知名商业街,依托5G技术、数字化改革,优化业态布局,强化人文支撑,为老城区打造消费经济新增长点。目前,临海紫阳街已入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椒江葭沚老街、路桥十里长街、温岭老街等各地老城区知名商业街被列入各地创建计划。
同时,我市已出台了《台州市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建设社区级商业邻里中心,其中在市区共规划84个社区商业中心,涵盖老城区主要区域。针对老城区社区周边商业便利设施相对匮乏的现状,鼓励老社区侧重于社区的环境整治和便民服务,由商业运营企业统一对路边店、宅下店的沿街底商进行功能化改造,科学配置百货、超市、餐饮、服务配套、美容、服饰精品、生活家居和休闲娱乐、社区养老等业态,改造建设“三统一”的邻里街区,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
五、传承文化资源。
我市将加强对老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及时划定保护范围。依托老城区文化资源,以业态嵌入、功能融入、文化代入等举措,不断提升老旧城区的功能复合水平和吸引力,以特定的消费人群为导向,以丰富的时尚业态为支撑,力求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合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挖掘老城区文旅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如在葭沚老街规划建设中,依托老街文化元素,打通老街历史水系,以多元化的空间、多业态的布局,打造融合现代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商业购物、餐饮娱乐与明清建筑风貌于一体的古韵水街;在路桥南官新天地规划建设中,以“老路桥、新生活”为愿景,升级区块传统商业、融入创意产业,丰富区块业态,塑造特色滨水文商旅一体化示范区;并发展了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海门老街、温岭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天台南屏旅游景区等一批旅游景区,各类丰富艺术展览和文艺活动,为老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我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保单位69处,县级文保单位402处,各类文保点317处,国家级非遗15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8个。
下阶段,将继续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扎实利用好老城区文化资源:一是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展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推荐申报准备工作,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及时认定公布,明确保护管理要求,完善保护利用政策,确保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加强文化保护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保护意识,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合理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科学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进椒江葭沚水城文化产业街区、黄岩乌岩头历史文化村落、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临海桃渚古城建设等项目建设,丰富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升老城区生活品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特色文艺演出,通过送图书、送戏曲、送综艺、送培训等形式,不断丰富老城区文化内涵,吸引人气,提升活力;三是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我市已公布479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已全面开展。新增临海市紫阳街府前街、西门街、三井巷,天台县中山西路、中山东路5个历史文化街区,新建大陈岛青垦纪念碑浮雕、东瓯古国等17座大中型城市雕塑,后续将陆续完善我市历史建筑测绘建档。
六、点亮“夜间经济”。市文广体旅局计划将积极打造夜间消费“文旅IP”,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策划系列“夜台州”文化活动,发展夜间文旅消费产品。目前,我市已形成临海紫阳街夜经济高品质步行街、临海邀月省级文化创意街区、玉环灵门海鲜大排档打造海湾边的“夜宴”、玉环干江镇上栈头村、垟坑村创设乡村里的“夜景”、仙居青春市集、三门湫山乡“夜景长卷”等6个上规模、有特色的“夜”游品牌。下阶段,将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老字号”与“新网红”互动结合,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构建“商旅文娱体”深度融合的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魅力。
我市老旧城区保留着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建筑,是我市打造山水之城、和合圣地的重要载体与根基,在城市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阶段,我市各部门将根据有关专项规划,持续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增加绿地、公园等生态、休憩空间,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居住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老城区道路交通,提高老城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好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老城区的吸引力,重新激发老城区活力。
感谢您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人:陈朝平
联系电话:88517637 邮编:318000
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7月15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