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1-07-26 08: 57 | 作者: 章海英 | 浏览次数: |
爷爷分发物资,安抚群众,以安置点为家;父亲穿梭于养殖塘,劝离群众,严防死守;孙子放弃休假,“哪里需要哪里搬”,机动支援……三门县蛇蟠乡山后村有一户家庭,祖孙三代党员齐上阵,坚守在防御台风“烟花”一线,被传为佳话。
爷爷:后勤保障的“压舱石”
“年纪大了,去前线也是添乱,在安置点做好后勤,也是为防台出份力。”王广保说。7月25日午后,在山后村安置点二楼,王广保将略显凌乱的草席、被褥整理好,转往下一个房间。
王广保今年77岁,是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每次防台都参与。为防范台风“烟花”,他从22日起便忙开了,吃住都在安置点。在这里,他负责人员登记、被席发放、烧开水等,晚上则守好门户,防止人员回流。
之前,他还和村干部一起,走遍山后村的养殖塘和附近堤坝。“当年,我参与了标坝建设,知道哪里可能出现险情,不亲自巡查一遍,总放心不下。”他笑着说。
时隔多年,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俞圣昶仍记得在上个世纪70年代,蛇蟠尚未通电,每当台风来临,王广保便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劝村民转移,动员青壮年加固海塘。“王广保同志年轻时为村里倾尽心血,到现在仍然一如既往,发光发热,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俞圣昶说。
父亲:防汛抗台的“排头兵”
“快点上岸,现在虽然没下雨,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安全第一。”7月25日上午11点,王爱卫在巡逻时发现有养殖户回流,将其劝说回家。
王爱卫是王广保的儿子,是山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负责本村养殖塘相关人员撤离。
山后村有养殖塘3600余亩,地域范围非常广。王爱卫每天天蒙蒙亮就出发,挨个做养殖户思想工作。“无论何时,生命安全都摆在第一位。真要是出了险情,你们在现场也危险。”为防养殖户回流,他每天巡逻三趟,逐一排查,反复确认。
这段时间,王爱卫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出门,晚上10点过后才回家,在村里忙得脚不沾地,家里32亩养殖塘也无暇理会。
“防台工作涉及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容有失。他是村干部,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王爱卫的妻子谢月盈非常理解丈夫。
孙子:应急抢险的“生力军”
“这里有人员进出踩踏,导致垒好的沙包松散开,防御能力大减,需要重新堆叠。”在山后村一处堤坝上,王子坚拎起沙包,将它们堆得更严实些。
王子坚是王爱卫的儿子,今年26岁,2014年入党,现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排长,此次休假回家,恰巧遭遇台风。22日下午,他回到家简单吃过晚饭,就和父亲去养殖塘巡逻。
在王子坚回家前,山后村的防台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他就从旁协助转移养殖户、加固塘坝、登记人员,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赶。尤其是重体力活,他都一马当先。
“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党员,参加一线防台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卫家园,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来自祖辈父辈的传承。”他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