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821/2021-9565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安监局 | 成文日期: | 2021-12-31 |
信息来源: 市应急管理局 | 发布时间: 2021-12-31 08: 30 | 浏览次数: |
7月24日,台州湾新区在抵御台风“烟花”中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辖区内危旧房、工地工棚等应转移人员全部实施转移。当地共开放避灾场所48处,其中临时安置点26处,安置总容量5600人。截至目前,已完成重点人员转移2229人,确保应转尽转。
椒江: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本报讯(记者屈扬帆 通讯员王 紫)7月24日,椒江区大陈镇党员干部冒着大风大雨,将人员转移到安置点。大小浦自然村独居老人李玉姐不放心自家养的几十只海鲜鸡,不愿意转移,东镇村驻村干部崔伟军、镇专职消防队副队长项灵志遂帮助其转移安置鸡群,用实际行动成功劝说老人转移。
24日上午,章安街道谢杨村驻片领导、干部,农村指导员、村“两委”等深入开展危旧房特别是农村C级危房的巡查工作,劝导群众及时转移至村部或其他安全区域,切实做到房子腾空、入口封堵、人员“清零”。截至目前,已巡查劝导20余户。另外,对凤凰山塘水库进行预排泄,保证安全水位;通过村广播循环播放普通话、方言版的防台注意事项,不断提升村民防台意识。
白云街道小井、白云、花园等多个社区驻片领导、驻居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流管所工作人员冒雨通知C级危房住户转移,并排查辖区内安全隐患。
椒江国运集团加固椒江电影城宿舍等老旧房屋的门窗,并拆除光明路上一处C级危房的墙体。
黄岩:全村转移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讯(通讯员章鸣宇 记者黄 微沈海珠)“阿婆,你们先放心去安置点,家里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7月24日,赶在台风来临之前,黄岩区北洋镇组织镇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对瑞岩村全村村民进行劝导和转移。
瑞岩村百步峻和上官堂地处山区,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历来是台风受灾地。受台风“烟花”影响,连日来降雨已导致该村山路出现多处山体滑坡点。“这里自然环境较恶劣,且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较多老弱妇孺在村里以务农为生,转移工作刻不容缓。”北洋镇组织委员於柯柯说,“我们从昨天早上开始,陆续将施工工地、高山水库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村落,以及北洋镇孤寡老人、危旧房屋等人群转移到各大安置点。”
但由于舍不得家里的作物等,转移工作一度受阻。80多岁章梅花老人舍不得丢下家里的鸡鸭等家禽,不愿意去安置点。为此,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为了让老人放心,党员志愿者们主动提出帮助老人照顾好家禽,老人终于答应转移。
干部们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户。在迟发顺老人家,如何将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送往安置点难住了大伙。为难之际,北洋镇和医疗部门取得联系,紧急招来救护车解决了难题。在医护人员细致照顾下,老人终于上了救护车。“这些老人大多儿女不在身边,照顾他们是我们的责任。”瑞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健说。
路桥:安置点里暖意浓
本报讯(记者王恩兴 通讯员梁亦慰)“爸妈,我刚吃过午饭,你们放心。台风前工地就停工了,工友们都在安置点里休息,我等下还要和他们下象棋呢。”7月24日下午,在路桥区路桥小学避灾安置点内,来自河南的小张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了一通视频电话,报了平安。7月23日,路桥街道关闭辖区旧城区块全部在建工地,将4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转移到路桥小学避灾安置点。
安置点内,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在为外来务工人员分发食物、整理床铺。“我做志愿服务已经两年了,现在正是防汛防台的关键时期,我还打算发动儿子,全家上阵。”路桥街道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何恩刚和妻子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安置点的志愿服务。在每个楼层,都有两名像何恩刚一样的青年志愿者驻守。据悉,志愿者分五个班次轮值,随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
“路桥小学还每天安排校领导、老师和安保人员值班,为大家做好后勤和保洁工作,很感谢他们。”路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路桥小学避灾安置点将在台风期间向辖区外来务工人员或流浪者免费开放,直到安全隐患解除。
临海永丰:全面开展人员梯次转移
本报讯(记者钟露雅)台风“烟花”将至,这几日,临海市永丰镇针对老旧房、地质隐患灾害点、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人员梯次转移,并在镇级避灾点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还配备了草席、棉被、面包、矿泉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全面落实群众生活和安全保障。
同时,该镇动态巡查辖区内5座山水库、34座山塘,以及2个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村、3个地质隐患灾害点及低洼易涝风险区,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及时处置隐患问题,确保有效防止人员回流。并针对山边、溪边、岸边等可能存在隐患的点位,同步强化巡查管控。
此外,该镇还向辖区群众发送移动短信6万多条,并利用村应急广播、宣传车及线上宣传等方式,及时滚动发布台风最新动向和预警信息,大力宣传防台自救与用电安全等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群防意识与自救能力。
温岭:转移群众 暖心安置
本报讯(记者颜 静 通讯员江文辉)“你们放心吧,我在安置点很安全,这里环境整洁,三餐定时发放,洗澡还有热水……”7月24日晚,温岭市箬横镇新区小学避灾安置点,来自河南的建筑工人杨志海给老家父母打去电话报平安。
杨志海在箬横一个工地上班,台风临近,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他和工友们被转移至此。这是箬横镇10个避灾安置点之一,全校教室可容纳约3000人,目前已安置200多人,85%以上都是工地员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每间教室被改制成避灾安置室,根据防疫防控及避灾工作要求,男女休息室、储备室、独立卫生间、特殊人群休息室等一应俱全,各类物资也已经配齐,有序地摆放在救灾物资储备室内。目前,每间休息室最多暂住10至15人。箬横镇应急办主任叶祥华介绍,为做好台风洪涝灾害中人员转移精密智控工作,箬横镇通过扫描“安全码”的方式,随时掌握人员转移情况,不漏一人。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温岭积极做好危房、建筑工地及其他危险区域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为避灾安置群众提供避风港湾,如松门镇综合文化站避灾安置点充分发挥场馆功能,大型演艺厅变身临时影院;大溪镇除5个镇级避灾安置点外,几乎每个村部都是村级避灾安置点,以满足就近安置需求。
截至目前,温岭共设187个安置点,可容纳8万多人,目前已转移安置约5000人。
玉环:紧急转移安置避灾人员
本报讯(记者曹思思 通讯员苏一鸣 金 迪)“宿舍要断电断水,门窗都要锁好。”赶在台风到来前,玉环市芦浦镇派出两辆大巴车前往玉环网营物联二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将170多名施工人员转移至避灾安置点芦浦中学。
“从7月22日晚起,我们就开始陆续转移危旧房住户、建筑工人及孤寡老人等群体,安置点都提前准备了防御物资。”芦浦镇党委书记赵梅英说。
台风“烟花”步步逼近,玉环严阵以待。连日来,玉环各级党员干部纷纷下沉到一线,转移安全隐患点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玉城街道塘里村的临时避灾安置点,250多名建筑工人及其家属已提前入住。“这里安排了一日三餐,住在这里很安心。”塘里村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员工王振伟说。
目前,玉环全市上下紧绷思想之弦,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落实人员安全转移。截至7月24日下午5时许,全市171个避灾安置场所已全部准备就绪,共转移人员5078人。此外,1968名独居老人、失智失能等弱势群体人员均已落实“一户一策”责任机制。
三门:182个避灾安置点全部开放
本报讯(记者庞晓栋)台风“烟花”步步紧逼,连日来,三门各地全力做好低洼地、危房及其他危险区域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阿婆,被子给你拿来了,这里吃的喝的都有,你就安心住下!”7月24日15时30分许,记者来到三门县沙柳街道沙柳中学的避灾点,沙柳村网格员叶灵萍正带着一位阿婆“办理入住”。
“阿婆今年76岁了,子女在宁海工作,平时都是一个人住。”叶灵萍说,昨天下午转移安置村民时,她家一直没人,我们也是今天下午才找到她的,就立马带她过来了。
作为沙柳街道的一大避灾安置点,除了沙柳村村民,这里主要安置的还有金板山、板樟山、下南山等高山村的村民。
据了解,高山村共55名人员需转移,在沙柳中学安置点的共33人。与此同时,三门县各镇、街道共182个避灾安置点现已全部开放,目前已转移人员6203人,低洼地带、危险地带的市民可及时联系社区(村)工作人员或自行转移到就近的避灾安置点。
台州湾新区:学校成了临时的“家”
本报讯(记者葛佳宁)为全力做好防台工作,台州湾新区开放多个避灾点,为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环境。7月24日,记者探访三甲中学与月湖学校避灾点近况。
在三甲中学,已有5个教室被用作“宿舍”,每间教室可住十几个人,黑板上还写有值班医生的姓名与电话,以便安置人员及时联系。不少安置人员已经铺好凉席午睡,也有三两个人围坐在走廊下象棋。
三甲街道消防(流管)办主任陈海建介绍,目前三甲中学避灾点安置周边人口167名,除此之外,还有45个避灾点分布在各村(社)文化礼堂等地,目前已安置转移群众587人。
为妥善安置转移人员,三甲中学提前将教室卫生打扫干净,清理桌椅,并派专人负责应急电源,防止停电事故发生。安置点的每日食谱丰富美味,早餐有肉包、炊圆、豆浆等由大家挑选,中晚餐供应热菜热饭。三甲街道的“女人帮”爱心超市志愿者也来帮忙,为大家送上绿豆汤解暑。
在月湖学校避灾点,安置人员有600多人,大多来自各施工单位。为防御“烟花”,新区管委会成立专班,由社发、建设、公安、学校等各部门牵头,组成守护群众安全的“新区铁军”。截至发稿前,台州湾新区的3所学校避灾点已接收群众转移安置约1000人,目前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