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季式降温,你的身体中招了吗

  • 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 发布时间: 2021-10-22 09:15
  • 作者: 王艳
  • 浏览次数:

几天前还在纠结穿什么短袖的夏天,昨天仿佛已经到了翻找衣柜的深秋,今天甚至冻得在被窝里起不来……“一夜入冬”的江浙天气,让不少市民直呼“隔季式降温”。

和冷空气一同“杀”到的,还有各类病菌。连日来,市民由于着凉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的人数迅速上升,全市各大医院也随之出现门诊量明显增加的情况。

发热门诊:就诊者多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10月20日,记者来到台州市中心医院,经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后进入。16度的气温,加上下不停的小雨,就诊市民普遍裹着挡风的外衣,压实了口罩,为自己保暖,也能起到预防病菌的作用。

据台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朱宏波介绍,疫情期间凡是有发热情况的,均要到发热门诊就诊。而自台州突然降温以来,门诊量猛增了20%,有时可达150人,且多为呼吸道病患。

原因为何?病毒怕热不怕冷,降温后,活跃度增加导致。“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朱宏波说,这类病人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比如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头疼等。“尽管3到5天就能缓解,但过程也有些难熬,所以大部分市民会选择到医院就诊。”

鉴于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有发烧这一项,市民如果发现自己有相关情况,建议先到发热门诊做核酸检测,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再根据医生处方按时吃药,或到专科门诊进行更专业的诊疗。”

儿科:相关科室门诊量约增加1/3

儿科就诊区空座位变少,感冒孩子明显增多……这是台州市立医院儿科主任林爱琳近期的最大感受。据统计,该院相关科室的门诊量目前约增加1/3。

气温骤降,人体免疫力下降,作为疾病易感人群之一的儿童极易“中招”。他们接触病毒少,抵抗力弱,发生感冒、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照当前情况看,就诊儿童大概率是着凉感冒,但要注意区分感冒和与之症状相似的肺炎。

在医学上,这两种都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但肺炎相对严重,多以支气管、细支气管、肺部感染症状为主,会出现持续高烧、咳嗽加剧、精神状态不佳等表现。到底是哪个,家长就需要多长个心眼。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评估,避免耽误了最佳的就诊时间。”林爱琳说。

另外,10月份起台州已有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供市民接种,家长可咨询相应机构,尽早为孩子接种适合的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

神经外科:脑出血病人几乎每天有

对气温突变比较“敏感”的,还有脑血管疾病患者。记者从恩泽医院了解到,近期几乎每天都有两三个因脑出血送院就医的病人,而这样的情况在夏天不多见。

“人体血管的扩张收缩和温度有关。气温突然下降,血管收缩明显,导致血压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破裂出血的情况。”恩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烨解释道。

秋冬季本就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血管容易硬化,则更加可能成为脑出血、脑梗的“受害者”。

降温抗寒,预防是关键。李烨表示,当前气温变化大,老年人外出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出门可戴帽子,不要着凉;日常均衡饮食,多喝水,少喝酒。“身体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多做有氧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