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002668290/2020-841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0-09-21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黄第7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 2020-09-21 12: 23 浏览次数:


陈逸慧代表:

您在台州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垃圾分类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黄第7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两年,在省分类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方法,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开展集中攻坚,积极提升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全面培育全民意识。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增长率从2017年的6%降至0.23%,比全省低0.4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回收利用率达到44.4%,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6.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关注,《中国城市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建设报》《浙江日报》等先后报道我市经验做法。2020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长“两个零”,实现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两个全覆盖”,建立匹配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并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为了更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社会新概念,为了更好落实2020年度总目标,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分类办)前端强化宣传教育保障落地见效,中端落实责任完善运行机制,未端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处置能力,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顶层设计发力,规划“一盘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坚强有力。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40个部门和9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担任,9个核心部门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市委组织部抽调9个县(市、区)和7个部门的干部充实到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进行集中实体化办公。2019年,市政府在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创建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市区40个、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3座”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推动分类工作。市人大专门组织垃圾分类工作调研并召开垃圾分类和处置能力专题询问会。8月6日,市委召开全市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市委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对标对表,切实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高质量推动落实,以垃圾治理“小切口”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大文章”,以垃圾治理“小事情”促进城市文明“大改观”。

(二)创新运行机制,确保勇立潮头。以“互联网+物业”为抓手,打造“政府统筹、党建引领,部门指导、镇街主推,市场示范、物业联动,社区发动、群众自治”,即“政府+社会、物业+专企”的“四轮驱动”垃圾分类台州模式,理清政府、社会、物业和专业企业的责任和工作分工,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和物业投放管理责任,进一步提升社会协作联动能力和专业企业运营保障能力,“四轮模式”已在温岭、临海、天台等地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确保后盾坚实。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经费1.59亿元,其中,黄岩、温岭、临海等地投入均超过3000万元,对分类垃圾桶、分类运输车辆、活动宣传策划等工作予以重点保障,一些县(市、区)还安排奖补资金用于基层示范创建和督导员工作的补助和奖励。

(四)建立标准规范,确保量体裁衣。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联合市同创办出台了《浙江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实地考察地点(单位)台州市垃圾收集容器配置标准》,规范了实际运行中垃圾收集容器的配置方法。比如住宅小区、党政机关等不同点位,就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设置。住宅小区(城中村)进出口或其他集点设置四分收集容器;单元楼道口设置易腐(绿桶)与其他垃圾(灰桶)两分收集容器;办公场所、公共区域(楼层、大堂、出入口)设置可回收物(蓝桶)和其他垃圾(灰桶)两分收集容器。印发了《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评价标准(试行)》,对示范小区、示范单位、示范餐饮点、示范学校等多个市级示范点位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还印发了《台州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积极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示范引领和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先锋宣教助力,政民“一心齐”

(一)教育培训养习惯。一是首创“拉风学院”。创办国内首个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打造集培训策划宣传研究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学院实施培训“涟漪计划”、宣传“浸润计划”及科研“深蓝计划”等三大计划。培训方面,实施万名督导员轮训行动,建立专业知识精通的精英讲师队伍,扩大垃圾分类宣传覆盖面,实现垃圾分类宣讲培训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目前全市共有4名精英讲师、22名市级讲师、35名预备讲师授权宣讲,全市各地共计开展了746次宣传活动和1288场讲座,受训人员达39.2万人次。二是营造“拉风氛围”。设计台州垃圾分类吉祥物“拉风侠”及配套宣传口号,向全社会传达统一鲜明的工作形象,提高辨识度;依托小区楼道、商业街区、宾馆饭店等载体,刊播公益广告,开展全方位宣传动员,多媒体多平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逐步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在小区、学校建立固定的宣传、交流、展示、教育的平台“拉风吧”,通过不定期地举办垃圾分类小讲堂、知识培训小讲座等活动,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与准确率。目前已在全市建成了70个“拉风吧”,到年底将有望建成400个。截至目前,在“拉风吧”共举办过大大小小2000余次宣传、实践活动,带动了数万人,形成广泛的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示范效应;拓宽及延伸宣传载体,利用公交车上较大的人流量,设立“拉风公交专线”耳濡目染垃圾分类的理念,目前,温岭、椒江、玉环均己启动了“拉风”公交专线,其它县市区也在筹备中;启动“拉风”二手旧货市集,为市民提供一个线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让大量的闲置物品再次被利用,从而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三是策划“拉风活动”。以“家、校、社”联动为载体,策划开展“垃圾去哪儿了”“毕业季,我为垃圾分类代言”“森林的呼唤——台州纸类纸包装循环利用公益行动”等13项全市联动的“拉风”主题活动,合计超过10万人次参与;联合台州银行推出国内首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联名信用卡——“拉风”白金卡,目前已正式发行近5000张。四是开展“八进”宣传活动,借助垃圾分类志愿者、督导员、讲师三支队伍力量,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开展“八进”宣传约1419场,开展427场文明劝导、志愿活动。

(二)先锋引领作表表率。今年,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了“垃圾分类党员当先锋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走在前、当标杆、作表率”,从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铺开。要求每个县市区局要寻找当地一个社区结对,帮助启动或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单位干部职工要按规定投放垃圾,除了争取日均家庭易腐垃圾分出量达到省级示范小区所要求的0.5公斤,还要至少带动2位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志愿活动”,系统内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每周利用3小时以上的时间,到所居住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同时,鼓励党员干部担任社区里的梯级桶长。此外,各级党政机关率先行动,办公区坚持强制分类,就餐时做到光盘,不使用一次性纸杯等一次性消费用品。

(三)执证督导护落地。创造性地推出垃圾分类督导员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万名督导员轮训计划”,经讲师培训、严格考试,到年底培养一万名以上综合素质强、业务精通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截至目前,共举办14场督导员资格认证考试,3407人参考,3035人取得督导员资格证,合格率为89℅,其中考生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目前已有1000余名执证督导员被街道、社区、物业聘任,成为“四轮驱动”台州模式和“桶长制”全面推开的基层中坚力量,推动源头分类落地。

三、规范收运有力,打造“一张网”

(一)专项执法,突出一个“严”字。依法依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全方位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各环节,严厉打击生活垃圾混收混运、乱倒偷倒、不主动分类、不规范分类等违法行为。尤其要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查处餐厨垃圾未按要求分类投放或流入养殖渠道等违法行为,在年底实现规范收运处置100%覆盖。预计10月份开始,将对普通市民的不分类行为进行依法处罚。

(二)精细督查,突出一个“常”字。近日,市生活分类办联合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督查金融系统;6月15-17日,市生活分类办联合机关事务局对全部市级党政机关以及9个县市区及开发区的部分党政机关、镇(街道)进行督查;按照督查计划表,下阶段还将联合卫健委督查医院,联合文广新局督查医院,联合机关事务局督查党政机关、国资委、事业单位及社会群团组织,督查工作将形成常态化。同时加强督查结果的运用,严肃问责,采取“红黄绿”三色挂牌督办、公开通报、联合查处、“回头看”等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试点先行,突出一个“效”字。目前,各县(市、区)营造出了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黄岩全域全覆盖初见成效,路桥分类运输走在前列,临海基层责任落实到位,温岭“物业+”模式被定为全省七大模式之一,天台全民发动势头强劲。但也因各地区资金投入差异、重视程度差异、居民意识差异等问题,造成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下阶段除了要重点推进“十四五”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编制,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还将推广垃圾分类“红黄绿”三色定级法,这个三色定级法就对社区内小区、公共机构、主次干道、企业等点位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定级,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示范县(市、区)100%全覆盖。此外,今年还新提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实实在在抓起来落实下去的十大硬杠指标即十大攻坚措施,包括省标的执行落地,省级示范小区的易腐垃圾(厨余垃圾)分出量在年底之前达到户均0.5公斤/日等等。

(四)责任下沉,突出一个“实”字。充分发挥镇(街道)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制定辖区内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和奖补政策,督促指导各社区(村)、各示范单位布置垃圾分类设施点位,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强高效”的基层责任体系。

(五)专车专线,突出一个“细”字。目前,全市有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692辆(其中易腐垃圾车66辆)、装修垃圾运输车344辆。实行常态化的分类收运作业,分类收运车会按照规定的路线规定的时间进行收运,专线之间相互交叉却又不重叠,科学合理的编排实现分类收运不遗漏、不延时。在垃圾分类推行的初期,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是创新社会管理、快速推进工作的手段,但购买服务不代表不闻不问、不管不顾,而更需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对绩效进行评估。一是建立市场企业智慧平台。垃圾分类运营中心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平台可以详细了解垃圾分类车辆的运行轨迹、智能垃圾箱的垃圾收集情况等等。安装车载视频监控或测重设备等,打造技术化、信息化、制度化的垃圾分类清运监督体系,坚决杜绝收运环节的混装混运。二是完善环卫可视化平台。在垃圾中转站等一些环卫关键节点设置视频监控,接入可视化平台,实行动态监管,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全链条可追溯机制,强化分类收运监管。三是强化人工考核。实行日常检查、定期通报、月度考评、年度考核、专项督查考核等措施,重点考核员工出勤率、车辆完好率、清运及时率,将考核结果与项目付款挂钩,运用经济杠杆督促分类收运的落实。四是建立日常收运监督举报机制。通过12345市民热线、综合执法微信平台等,接受分类垃圾不规范收运举报投诉,对投诉举报实行“一例一查一回复”,让群众更有参与感、让收运责任人更有使命感。  

同时,以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为契机,将大中型餐饮单位、城区机关、学校的食堂等各类产生大量餐厨垃圾的点位全部纳入分类收运体系。一方面每个餐饮单位、机关、学校均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产生的厨房垃圾的去向建立台账,做到厨余垃圾收运“独一无二”。另一方面收运工作人员对各点位产生的厨余垃圾的体量进行监测,如果出现较大波动,及时倒查,做到“一清二楚”。

四、配套服务给力,布局“谋长远”

一方面定目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全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提出通过三年时间,投入38.46亿元,建成15个项目,新增处理量7400吨/日。2019年完成路桥、临海、玉环垃圾焚烧扩建项目,市本级和温岭的餐厨项目等5个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新增处置能力3070吨/日;2020年计划开工建设4座焚烧及餐厨设施,新增处理能力2450吨/日。2020年4月,天台县餐厨垃圾处理场已投入试运行。另一方面拓业务。瞄准“回收利用率更高”的方向。尽最大努力提高回收利用率,今年我们的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目标达到45%以上。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回收模式。依托去年与支付宝联合打造的“垃圾分类智慧预约回收平台”,积极推进全市住宅小区实现“互联网+”回收模式,联合物业设立“两定”回收点。目前椒江区已在28个小区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物易物、积分兑换和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模式,现在每周线上线下的回收单数在1200单左右,平均每单回收重量11.6公斤,随着老百姓的知晓率不断提升,推广的不断深入,回收量将稳步提升。目前,天台、路桥、玉环、三门、温岭已开始对接推广,计划2020年年底前全市范围推广300-400小区。


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联系人:梁  影

联系电话:13757650080            邮  编:318000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0年8月25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黄岩区人大常委会,黄岩区政府。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                     2020年8月25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