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725/2020-921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0-08-31 |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 发布时间: 2020- 08- 31 17: 06 | 浏览次数: |
为了进一步增强制定规范性文件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我局起草的《台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如有建议、意见,请于2020年9月9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台州市水利局。
联 系 人:林金
通信地址:白云山西路300号市水利局行政审批处
邮政编码:318000
电子邮箱:857561115@qq.com
传 真:0576-88207156
联系电话:0576-88209157
台州市水利局
2020年8月31日
台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把节约用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把台州建设成为南方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标杆地市。强化目标管理和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区域,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着力推进制度和技术创新,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快速突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至26.81立方米和15.26立方米以下(较2015年分别下降45%和5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18.6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25年,节水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指标持续向好,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全市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至21.93立方米和11.63立方米以下(较2015年分别下降55%和68%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20.2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市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1. 建立多维度约束指标体系。宏观方面,健全市、县二级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落实区域用水控制目标管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水资源超载地区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用水总量削减计划。实施流域水量分配,明确椒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上限和生态流量底线。中观方面,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明确产业平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项目准入水耗标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95%以上。微观方面,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节水评价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2.建成全方位工作推进体系。建立市、县二级节水行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高位谋划,上下联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建立市级部门联络员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
3.健全多领域节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用水定额体系,修订适应全市用水实际需求和水资源管理形势要求的新定额,到2022年,建立基本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严格执行节水标准,分区域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监测、统计、评价等方面的节水标准体系。
4.建设全过程节水监管体系。加强监控能力建设,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重点取用水户和特殊用水行业取用水户等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建立一套从“源头”到“龙头”的节水全过程监测体系。实施节水数字化转型,搭建水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打造全市节水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节水管理需求,强化监管能力。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主体。到2022年,全市水肥一体化面积保持在11.46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持在32.75万亩以上,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4个、绿色发展示范区90个,节水型灌区35个。
发展节水畜牧渔业。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到2022年,累计开展15家以上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与建设,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设备安装率100%。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和尾水排放。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实行计量收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到2022年,全市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95%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计量安装率达到100%,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高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强化企业用水管理。建立工业企业重点用水户名录,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推动建立高耗水企业、园区智慧用水管理系统,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系统优化。推动一批大中型高耗水企业、园区(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智慧用水管理系统。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分质用水和循环利用。新建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优质水源紧缺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水源分质供水。到2022年,新(扩)建1个工业水厂,力争创建1个节水标杆园区。
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从严控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争取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加快制定和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方案,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全国领先的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到2022年,开展1处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新改建供水管网500公里以上,实现全市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全部市级机关、7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和县(区)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加强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工业再生水利用。到2022年,全市新增雨水集蓄利用工程450处;建设1个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和1个以上工业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6%以上;缺水城市达到20%以上。
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水。海岛地区以海水淡化利用规模化示范为基础,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要优先利用海水、亚海水。在海岛地区和产业园区中选择合适试点,探索不同规模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的模式及投资、运营和管理机制,完善供水水源结构和产业链条,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到2022年,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9万立方米/日。
开展节水标杆示范。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实施节水标杆示范工程。推进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2年,打造10个节水标杆酒店、10个节水标杆校园和30个节水标杆小区,培育30个节水标杆企业,完成300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县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
推行水效领跑者引领。在用水产品、重点用水行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开展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到2022年,全市创建1家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和1个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力争创建1个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和1个水效领跑者灌区,积极申报水效领跑者城市。
发展节水装备产业。大力支持智能马桶节水产品和设备制造,抓好规划设计,推进智能马桶特色小镇建设,建好产业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建设智能马桶研究院,升级创新平台,提升中高端品牌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推动“台州制造台州首用”,加快台州智能马桶在市内推广使用。
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
1.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源保护。
2.推进水耗标准制度改革。探索水耗标准管理融入市委市政府“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寻求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行动的具体路径,实现水利改革与相关重大综合性改革同频共振。
3.实施节水奖励机制改革。研究集成促进节水的制度措施,对在节水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与奖励,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给予制度支持。
4.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改革。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支持节水工程建设、技术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到2022年,完成2例合同节水试点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委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成立台州市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节水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成员单位包括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综合执法局等相关单位。市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监督指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
(二)保障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节水行动方案实施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节水“六大行动”、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宣传教育等,助力节水行动顺利推进。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党委政府节水目标责任制,将单位GDP用水量等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及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节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建立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提升节水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把节约用水相关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用水客观规律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附件:台州市节水行动任务分工
附件
台州市节水行动任务分工
重点任务 | 目标任务 | 具体工作 | 牵头单位 | 参与单位 |
构建“四大体系” | 建立多维度约束指标体系 | 健全市、县二级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落实区域用水控制目标管理。 | 市水利局、市发改委 | 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执法局 |
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全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覆盖率100%。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 | ||
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水资源超载地区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用水总量削减计划。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执法局 | ||
实施流域水量分配,明确椒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上限和生态流量底线。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 ||
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明确产业平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项目准入水耗标准,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95%以上。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 ||
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节水评价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 | ||
构建“四大体系” | 建成全方位工作推进体系 | 建立市、县二级节水行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高位谋划,上下联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建立市级部门联络员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 |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 节水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
健全多领域节水标准体系 | 不断完善用水定额体系,修订适应全市用水实际需求和水资源管理形势要求的新定额,到2022年,建立基本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 | 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 | 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机关事务局 | |
构建“四大体系” | 健全多领域节水标准体系 | 严格执行节水标准,分区域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监测、统计、评价等方面的节水标准体系。 | 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 | 市综合执法局、市建设局、市统计局 |
建设全过程节水监管体系 | 加强监控能力建设,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重点取用水户和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等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建立一套从“源头”到“龙头”的节水全过程监测体系。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 |
实施节水数字化转型,搭建水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打造全市节水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节水管理需求,强化监管能力。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 ||
农业节水增效行动 |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 | 到2022年,全市指标为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75万亩,累计建设水肥一体化面积11.46万亩,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4个、绿色发展示范区90个;到2025年,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11万亩,累计建设水肥一体化面积12.64万亩,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6个、绿色发展示范区108个。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
到2022年,累计创建节水型灌区35个,到2025年,累计创建节水型灌区40个。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 | ||
发展节水畜牧渔业 | 到2022年,完成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与建设15家,完成玉环市、三门县、温岭市、临海市4个渔业健康示范县和12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设备安装率100%。 | 市农业农村局、市港航口岸渔业局 | 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 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实行计量收费。到2022年,全市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95%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计量安装率达到100%。 | 市水利局、市建设局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 | |
农业节水增效行动 |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 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 |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工业节水减排行动 |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 | 到2022年,六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100%,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六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100%,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5%以上。 | 市经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
强化企业用水管理 | 建立工业企业重点用水户名录,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 | 市水利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经信局 | 市统计局 | |
推动建立高耗水企业、园区智慧用水管理系统,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系统优化。推动一批大中型高耗水企业、园区(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智慧用水管理系统。 | 市经信局 | 市水利局 | ||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 | 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分质用水和循环利用。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 |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 |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 | 优质水源紧缺地区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水源分质供水。到2022年,在玉环新(扩)建1个工业水厂。 | 玉环市人民政府 | ||
到2022年,在椒江的浙江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力争创建1个节水标杆园区,到2025年,在椒江、仙居和黄岩等地力争创建3个以上节水标杆园区。 | 市经信局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 | ||
城镇节水降损行动 | 建设节水型城市 | 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 | 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
从严控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争取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 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 ||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 到2022年,完成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控制漏损省级试点1个,任务分解至玉环;新改建供水管网500公里以上,实现全市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25年,完成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控制漏损市级试点5个,任务分解至椒江、黄岩、三门、仙居、临海5个地区。新改建供水管网750公里以上,力争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 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 |
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 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 | |
到2022年,全部市级机关、7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和县(区)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到2025年,全部市级机关、8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和县(区)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 市机关事务局、市水利局 | 市级有关单位 | ||
非常规水利用行动 | 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 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
到2022年,全市新增雨水集蓄利用工程450处,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6%以上,其中温岭、玉环等缺水城市达到20%以上;建设1个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到2025年,全市新增雨水集蓄利用工程640处,回用率达到18%以上,其中温岭、玉环等缺水城市达到20%以上,建设2个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 | 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 | ||
非常规水利用行动 | 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 到2022年,全市建设1个工业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到2025年,全市建设2个工业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 | 椒江区、玉环市人民政府 | |
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水 | 到2022年,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9万立方米/日。到2025年,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11万立方米/日。 | 市水利局、市发改委 | 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 | |
节水标杆示范行动 | 开展节水标杆示范 | 到2022年,打造10个节水标杆酒店。到2025年,打造20个节水标杆酒店。 | 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
到2022年,打造10个节水标杆校园。到2025年,打造30个节水标杆校园。 | 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机关事务局 | |||
到2022年,打造30个节水标杆小区。到2025年,打造40个节水标杆小区。 | 市水利局、市综合执法局 | |||
到2022年,培育30个节水标杆企业。到2025年,培育50个节水标杆企业。 | 市经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利局 | |||
到2022年,完成300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到2025年,完成500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 | 市机关事务局、市水利局 | |||
到2022年,县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到2025年,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占比达到2/3以上。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
节水标杆示范行动 | 推行水效领跑者引领 | 开展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到2022年,力争创建1个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 | 市发改委 | 市经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
开展重点用水行业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到2022年,创建1家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到2025年,创建2家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 | 市经信局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 | ||
开展灌区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到2022年,力争创建1个水效领跑者灌区。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水效领跑者灌区。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 ||
开展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到2022年,创建1个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到2025年,创建2个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 | 市机关事务局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 | ||
积极申报水效领跑者城市。 | 市综合执法局、市建设局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 | ||
节水装备制造行动 | 发展节水装备产业 | 大力支持智能马桶节水产品和设备制造,抓好规划设计,推进智能马桶特色小镇建设,建好产业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建设智能马桶研究院,升级创新平台,提升中高端品牌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推动“台州制造台州首用”,加快台州智能马桶在市内推广使用。 | 市经信局 |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
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 | 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 | 市科技局、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 | |
探索“四大改革” | 深化水价综合改革 |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 市发改委、市综合执法局 | 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
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 | 市水利局、市财政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 ||
探索“四大改革” | 深化水价综合改革 | 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源保护。 | 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财政局 |
推进水耗标准制度改革 | 探索水耗标准管理融入市委市政府“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寻求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行动的具体路径,实现水利改革与相关重大综合性改革同频共振。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 |
实施节水奖励机制改革 | 研究集成促进节水的制度措施,对在节水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与奖励,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给予制度支持。 | 市水利局、市财政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机关事务局 | |
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改革 | 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利用等项目。 | 台州银保监分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 |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到2022年,完成2例合同节水试点项目。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局 | ||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 加强党委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成立台州市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节水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成员单位包括市水利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港航口岸渔业局、台州电业局、市铁路办、台州银保监分局。市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监督指导。 | 市水利局 | 各成员单位 |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 |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 |
保障资金投入 | 财政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节水行动方案实施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节水“六大行动”、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宣传教育等,助力节水行动顺利推进。 | 各县(市、区)财政部门 | ||
强化监督考核 | 建立党委政府节水目标责任制,将单位GDP用水量等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及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市委组织部 | 市水利局、市统计局 | |
节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建立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 市水利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统计局 | ||
提升节水意识 | 加强宣传教育,把节约用水相关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用水客观规律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 市水利局、市综合执法局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 |
2020年8月31日起到2020年9月9日,台州市水利局就《台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台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和台州市水利局官网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市民可以通过传真、邮寄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反映意见。
在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或建议0条。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台州市水利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