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0-08-27 10: 18 | 作者: 陈伟华 | 浏览次数: |
近年来,台州市曲艺家协会用曲艺凝聚人心、鼓舞意志、传递真情,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以“一个都不能少”为服务宗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收获满满,荣誉一箩筐
台州地处东海之滨,钟灵毓秀,文脉流长。独特的地域,孕育了独特的“山海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的32个曲种,遍布台州,成为承载台州文化基因的宝库。
台州有上百年历史的台州道情、临海词调、黄岩白搭、路桥莲花等,也有深受群众喜爱的评书、鼓词、花鼓、牌街、洒尺、滩簧等。各个曲种扎根民间,乡土气息浓郁,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台州曲艺界更是名家辈出、新秀纷起,不仅惊艳了时光,还温柔了岁月。
近年来,市文联和市曲协对标新形势下深化群团改革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良好实效。据介绍,每年,市曲协都要举办“巡演进礼堂”“故事进校园”“鼓词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活动,近三年来,累计演出场次300多场、参演会员近万人次、受益观众几十万人。
市曲协收获满满,荣誉一箩筐。今年2月21日,台州市曲协被中国曲协评为2019年度先进基层曲协组织,全国仅三席,这也是浙江省地市级曲协首次获得此项荣誉。5月13日,中国文联2020年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公示,市曲协主席尚文波创作的台州鼓词《一张船票》荣列其中,成为台州文艺界首个入选中国文联扶持项目的文艺作品。5月18日,尚文波又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培育对象,全省共9名,编导类仅他1人。6月30日,中国曲协召开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单位工作视频座谈会,台州市曲协荣登“中国曲协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单位”榜单,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曲协。
“台州曲艺家队伍是台州文化阵地的生力军,全市各地可见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台州市百名曲艺家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启动仪式上,方言三句半《四中全会很重要》、台州说唱《一张船票》精彩亮相,尤其是根据大陈岛垦荒队员陈显坤真实事迹创排的《一张船票》,生动地诠释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市文联主席茅玉芬说。
创曲艺“一张网”服务
一个不争的事实,地方曲艺受众群体日渐萎缩,台州的传统曲种从业者年龄老化且后继乏人,许多传统曲种面临濒危。
市曲协成立17年来,团结引领会员潜心创作、辛勤耕耘,为台州文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但近年来,市曲协也面临成为“空架子”的危险。会员中出现大量“沉睡会员”和“挂名会员”。前者大多年龄较大、信息闭塞、活动参与较少,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后者一般都有一技之长,但普遍认为曲艺已不受欢迎、没有市场,从业既成不了名又得不了利,有的已转行,有的还在观望,很少主动与协会联系和参加活动。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增强协会的群众性?2017年开始,市曲协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省文联还发专刊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市曲协还从协会章程出发,以会员权益和义务作为落脚点,着眼于“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从全体会员的“身份、待遇、履职、激励、帮困”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会员管理服务工作。
4月1日-17日,市曲协先后看望慰问了吴雁、蔡啸、王宗元、张庚青等15位资深曲艺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65岁。“感谢协会每年都派人来看看我。我从事曲艺工作56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台州曲艺这支队伍。”老曲艺家吴雁说。
市曲协也向困难会员伸出援助之手。2017年,椒江区一位70多岁的老曲艺人身患绝症。因家境贫寒,他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市曲协广泛发动会员开展定向帮困活动。这位老曲艺人在临终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幸亏我还有个组织,有曲协这个温暖的家。”
“‘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让我们理顺了关系、凝聚了人心、发展了事业,创造了台州曲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尚文波说。
做“土”文章,打造台州品牌
眼下,在市曲协的带领下,全市各地都在挖掘本土特色,进一步发展曲艺事业。
“路桥区曲协打造的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黄岩区曲协打造的‘黄岩曲协义工’志愿者服务队、温岭市曲协打造的‘曲艺军地共享’新模式、玉环市曲协瞄准曲艺‘两新’打造玉环模式等项目,都非常有创意。”尚文波说。
其中,路桥区打造的“一馆十基地”,为该区申创“中国曲艺之乡”增添亮点。所谓“一馆十基地”,即在路桥区建设1家区曲艺馆和10个曲艺活动基地。
区曲艺馆建在路桥十里长街原古宅群中,总面积600平方米,配置有曲艺展览厅、曲艺演艺厅、曲艺书院等功能区块。开放后,这里将集结全国曲艺资源,定期开设“周书场、月演出、季讲座、年读书月”等活动,努力实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看点、每季有惊喜、每年有成果”的活动组织目标,竭力打造成为全国地方曲艺活动组织的样板地。
10个曲艺活动基地,则建在该区各镇(街道)最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内。要求硬件设施配置“五个一”,即一块牌子、一个礼堂、一个排练厅、一个展览区和一套音频交互系统;软实力提升“五个一”,即为每个基地传承一项曲种、组建一支曲艺表演队伍、创作一个曲艺作品、承办一场曲艺活动、组织一台“曲艺农民村晚”。这些曲艺活动基地的兴建,将实现“有传承、有队伍、有节目、有活动、有展示”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此外,市曲协还将通过造“明星”、树品牌,在“土”字上做文章。拍摄本土电视剧《阿波村长》,打造一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本土明星”,如阿福、阿波、阿涛等。做强“鼓词下基层”“巡演进礼堂”“笑星送笑声”等品牌活动。
“我们将擦亮台州曲艺文化这张‘名片’,激发我市曲艺工作者的创新和创造活力,传承和挖掘台州地方特色,打造台州曲艺品牌,培养曲艺新人。”茅玉芬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