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第一小学顺利招生的背后

  •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0-07-08 08:48
  • 作者: 王卫君
  • 浏览次数:

7月6日上午,椒江区文昌第一小学门口排起了长龙。一大早就赶来的新椒江人纷纷给随迁的子女报名,有的一边报名一边询问,就怕自己不符合条件,而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则一边忙着解答一边快速接收报名材料。

文昌第一小学是一所专为新椒江人子女准备、公办同质的新兴民办事业单位学校。

一个提案让“文昌”萌芽

椒江区文昌第一小学的招生信息一经发布,马上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给有随迁子女的新椒江人以期盼与欣喜。

近年来,随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以良好的教育留住孩子,留住新椒江人的心,才能使他们扎根新府城。

“截至去年底,我区有新椒江人36万人,其随迁子女有1.4万人。如何解决他们子女的就读问题,区政府、教育部门和我们社发集团一直在思考。”椒江区社发集团副总经理林红说。

今年5月,区两会上,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张挺提交了一份《筑巢引来新府城新人》的提案,提到全区有民工子弟学校7家,但存在师资不强、学科不全、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与“学府椒江”建设不相称。他建议,采用“企建民营公管”模式,为新椒江人解决子女就学问题,补齐教育短板。

这一提案,让文昌第一小学开始萌芽。

两月内“文昌”落地招生

“区委区政府一直对教育非常重视,也很关注新椒江人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两会后,这项工作就提上了日程,多次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解决存在的问题。”林红说。

从5月11日两会结束至7月6日开始招生,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选校区、制定规章制度、筹建师资队伍、制定绩效考核等同步进行。

林红说:“项目开展后,我们跟区教育局等部门组织人员前往金华、义乌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决定采用‘企建民营公管’模式,即‘国企投资建设、民办模式运营、教育行政管理’等模式,也可以说‘公办民营’。利用校网撤并后空余学校改建或新建,提高办学质量。”

她表示,该模式给新椒江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自然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外来人员来椒江工作,引来更多更好的人才集聚; 

其次,能提高“学府椒江”建设,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企建民营”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支出;还促进探索国企办学,加快国企转型。

打造“文昌”优质品牌

椒江区文昌第一小学为何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一所按公办同质标准建设的新兴民办事业单位学校,是专门针对新椒江人建立的“公办”学校。它由区社发集团投资运营,海门小学托管,旨在为在椒的新台州人随迁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现在文昌第一小学校园借用了原椒江八中的校区,我们还在智马小镇选址了40亩的新校区,正在进行前期运作。今后,我们不仅有文昌第一小学,还有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林红对“文昌”的未来充满期待。

今年秋季,文昌第一小学计划开设一年级6个班,招收学生270名。校长由海门小学校长兼任。

海门小学校长朱兆敏说:“文昌第一小学是为了让新椒江人子女享受跟公办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需求而办的。我们力争将其办成有一定知名度、优质的、公办同质的学校。”开学后,文昌的教师将实行优质优酬,管理上也按照海门小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