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安委办发布安全指引,指导各类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个人安全使用消毒用品,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用品可有效灭活病毒。市安委办负责人说,这些消毒用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存放或使用不当,无异于在家中埋下“不定时炸弹”。
“酒精遇火易燃,尽量少用喷雾。”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介绍,特别是浓度高于70%的酒精,酒精的挥发使室内空气中可燃性气体增加,空气中有一点小火花,极可能引起爆燃。
正确的做法是,能用酒精擦拭的尽量擦拭,少用喷雾。要远离火源,保证通风,不要往身上喷洒酒精。同时,建议市民购买不超过500毫升的小瓶装酒精,密封存放,防止阳光直射。
酒精意外燃烧,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室外还可使用沙土覆盖,严禁使用水泼或干燥的毛巾、衣物进行扑打,否则若被酒精引燃,火势将蔓延扩散,越烧越大。
疫情来势汹汹,84消毒液、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等含氯消毒剂飞入寻常百姓家。市安委办负责人说,但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以及致敏性,过量或长时间接触可导致人体灼伤,与其它物质混用,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中毒,使用要小心。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灭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和有机氯化合物。市安委办提示,调配及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单独使用,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误服可喂食牛奶、蛋清等,并进行催吐,迅速送医治疗。
过氧乙酸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具有酸性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过氧乙酸与还原剂及天那水、汽油等有机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使用时要采取防护,正确使用。在进行室内喷洒消毒时浓度不宜过高,注意通风,不能用于对金属物品的消毒。存放要标明警示标志,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皮肤沾染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时,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并迅速送医院治疗。遇燃烧,可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乙醚、氯仿和紧急上市的其他消毒剂,建议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规定安全存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