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垦荒之力 重塑精神高地 |
|
|
|
当音乐邂逅海岛,青春的浪潮翻涌出别样的火花。11月底,潮涌东海·大陈岛旅游音乐节连嗨三天,岛民和游客们自发地跟着音乐舞动起来,深秋的大陈岛洋溢着年轻且文艺的气息。这是椒江区大陈镇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镇后,岛上举办的首场盛会。 下辖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920人,常住人口1000人。距台州主城区52公里的大陈镇,是习近平总书记情牵之地,曾“一次上岛、两次回信”。如今,陆岛通航更便利、便民举措更省心、人居环境更优化……文明之风润泽大陈,“东海明珠”焕发新活力。 以垦荒精神为力量源泉 从荒芜到繁荣,经过一代代垦荒者接力建设,大陈岛宛如一颗明珠,闪耀东海。60多年来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上升为台州的城市精神。 “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永立垦荒之志,接续垦荒之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坚定走好文明创建垦荒之路,为‘小康的大陈’建设增添亮色。”台州大陈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椒江区大陈镇党委书记沈星虎说,该镇将垦荒精神作为文明创建的力量源泉,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岛”。 每当夜幕降临,岛上亮起的星星点点,诉说着美满与温馨。富有海岛特色的电网,给了大陈岛闪耀东海最强有力的支撑,它的研发者是“垦荒二代”王海强。 19岁进入大陈电厂,在日复一日的爬杆架线、风吹雨淋中,王海强逐渐成长为一名电力骨干。每次遇台风,全岛要停电;海雾带盐分,电线受侵蚀……好学要强的王海强反复研究多次实践,终于摸索出适合海岛实际的电网建设方案,借着新农村改造之机,解决了困扰大陈的用电问题。 52岁的王海强,如今是大陈供电所党支部书记。除了送光明这个本职工作,他还时常帮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跑腿、干干重活。 王海强是岛上诸多新时代垦荒人的缩影。据悉,大陈镇深挖党性教育资源,高标建设青垦文化旧址公园等,在重走垦荒路中重拾青垦记忆、重塑精神高地,擦亮红色旅游金名片。依托大陈岛干部学院力量,培育“三小二”和“大陈渔嫂”等文明宣讲特色队伍,并选树先进典型,营造见贤思齐的向善风气。 以文明实践为重要抓手 “爱琴,你快来帮帮我。”一听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找自己帮忙,项爱琴赶紧放下自家贻贝养殖的活,先为老人办事情。项爱琴是大陈镇东镇村党支部委员,也是“大陈渔嫂”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天她都在忙碌中度过。 10月25日,“美德重阳·大陈印迹”重阳节敬老爱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下大陈颐养中心举行。包饺子、聊家常、过生日,项爱琴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老人们送去节日惊喜,传递新时代文明实践正能量。 一见妻子走路带风,项爱琴的丈夫就知道她要去做志愿服务了。“养贻贝都没见她这么勤快。”项爱琴知道丈夫只是嘴上这样打趣,心里还是很支持自己的。“现在,岛上的志愿服务氛围越来越浓厚,大陈渔嫂们也很喜欢参加各种志愿活动。” “我们以夯实阵地为基础,打造文明新风景;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激活文明新风尚。”大陈镇党委委员曹娅萍说,该镇依托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1个实践所、3个实践站、9个实践点,涵盖全国文明镇创建助力放心消费、引领脱贫致富、促进产业振兴、推动乡风文明等特色案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此外,大陈镇以文明实践所为中心,以梅花湾、海新路为两翼,设立文明信箱,建立文明银行,开展亮服务宣言建最美民宿、亮家风家训创最美家庭等活动,打造“一带一路”新时代文明实践风景线。开展公勺公筷晒光盘、垃圾分类评优评先等活动,让文明实践成为海岛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民生福祉为终极目标 为期三天的大陈岛旅游音乐节落下帷幕,53岁的岛民黄素芳觉得意犹未尽。“这是岛上从来没有过的如此大型、互动性又强的音乐视听盛宴,虽然天气很冷,但心里暖融融的。” 喝上放心水、用上长明电、吃上旅游饭,享受到“岛上办事不出岛、陆上办事不回岛、海上办事不上岛”的便民服务,还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可以看,经营民宿的岛民罗丹君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小康的生活。 “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长停”,是昔日老垦荒队员口中的海岛旧面貌。如今,旧貌换新颜,大陈镇成为全国文明镇创建海岛新样板和浙江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窗口展示区。 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系列规划,斥资近百亿元提升核心景区、完善岛上设施等;积极探索鱼旅融合,建设海洋牧场,赋能深蓝经济;加快建设5G智慧岛,积极推进“云上大陈”、海底光缆建设,实现教育医疗陆岛一体化;建成投用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岁以上留守老人及垦荒队员享受免费就餐,“失海”渔民参照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整合新乡贤、网格员等力量,探索海上枫桥经验,实现全镇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率100%……大陈镇将文明创建和4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相结合,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文明创建的最高标准,齐抓共管,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如今,陆岛通航时间较2006年缩短近一半,运力增长15倍,游客人次从不到5万增至15.3万;海洋经济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06年的3.3倍、9.3倍、9.6倍。 对于大陈未来的发展前景,黄素芳和罗丹君都十分有信心。 |
|
|
|